茶多酚复合剂对实验动物抗性效果与机理研究

茶多酚复合剂对实验动物抗性效果与机理研究

论文题目: 茶多酚复合剂对实验动物抗性效果与机理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茶学

作者: 马美湖

导师: 谭济才

关键词: 茶叶,茶多酚,茶氨酸,功能成分,抗菌作用,降血脂,抑瘤,抗性,动物实验,鱼腥草,牛至油

文献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①进一步探讨茶多酚与茶氨酸的功能,组成以茶多酚、茶氨酸为主体的强效复合剂,开展抗菌抑菌、增强机体抵抗力、抗瘤抑瘤以及抗(降)血脂的实验研究;②通过实验研究,为茶氨酸、茶多酚的生理功能科学应用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③利用其抗菌抑菌和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的功能,为开发安全无公害纯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推进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提供科学的基础依据;④为开发以茶多酚和茶氨酸为主,具有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抗瘤抑瘤、抗(降)血脂的药品、功能性食品提供实验依据;⑤为寻求天然植物成分复合剂抗“SARS”、“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的病毒、细菌性流行病提供实验依据。 首先利用7种常见、易得、具有类似功能的植物提取物成分,进行茶多酚、茶氨酸功能增效物的筛选L8(27)的体外抗菌实验。结果显示,鱼腥草素、牛至油同茶多酚、茶氨酸配合抗菌抑菌增效效果较好,形成了茶多酚复合剂。茶多酚复合剂分别对Colibacillus、Ssalmonella、Staphylococcus aureus抑菌效果及有效浓度L9(34)配合的实验,得出对Colibacillus、Salmonella和Staphylococcus aureus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0.625 0.625mg·ml-1,最低杀菌浓度(MBC)为2.5、1.25、1.25mg·ml-1;对Colibacillus、Salmonella、Staphylococcus aureus作用时间与抑菌率(IBR)的关系发现均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提高,并发现了试物同细菌作用的僵持期(4~8h);小鼠体内抑菌实验表明,在感染Colibacillus和Staphylococcus aureus之前18h灌喂茶多酚复合剂,死亡率(72h)分别为40%、30%,感染后1h灌喂死亡率(72h)分别为70%、60%,同对照组比差异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茶多酚复合剂有很好的体内抗菌效果。 采用0、50、100、150mg·kg-1d-1BW-1茶多酚复合剂灌喂,增强小鼠免疫功能机理的实验,设阴性对照组(C0)和低(C1)、中(C2)、高(C3)4个剂量组,每组10~15只小鼠,预饲7d,实验期30~45d。末次灌喂24h后分别测定小鼠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等指标。结果表明:茶多酚复合剂明显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和转化,各组的0D差值均高于C0组,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0 前言

1 茶多酚生物活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1.1 茶多酚的生物活性作用

1.1.1 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

1.1.2 茶多酚的抑菌作用

1.1.3 茶多酚抗突变作用

1.2 茶多酚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

1.2.1 应用于动植物油脂的抗氧化

1.2.2 茶多酚应用于肉与肉制品的保鲜

1.2.3 应用于含油方便面及糕点的保鲜

1.2.4 应用于鲜鱼的保鲜

2 茶氨酸生物活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2.1 茶氨酸含量及其变化

2.2 茶氨酸的功能特性

2.2.1 抗病毒作用

2.2.2 降血压作用

2.2.3 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

2.2.4 抑制肿瘤细胞浸润,增强抗癌药物疗效

2.2.5 抗疲劳作用

2.2.6 减肥作用

2.3 茶氨酸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

3 茶多酚与茶氨酸应用的安全性

3.1 茶多酚的安全性

3.2 茶氨酸的安全性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5 研究的主要内容

6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茶多酚、茶氨酸增效物的筛选与抗菌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菌种来源

1.1.2.实验提取物

1.1.3.培养基

1.1.4.实验仪器

1.1.5.实验器皿

1.2 方法

1.2.1 实验设计

1.2.1.1 茶多酚、茶氨酸抗菌增效物种类的筛选实验设计

1.2.1.2 筛选组合体外抗菌实验设计

1.2.2 组合物的浓度配制

1.2.3 实验菌株菌液的配制与培养

1.2.4 测定内容与项目

1.2.4.1 试管细菌发生率(GTB)的测定

1.2.4.2 茶多酚、茶氨酸复方剂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1.2.4.3 茶多酚、茶氨酸复合剂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1.2.4.4 茶多酚、茶氨酸复合剂对病菌作用时间与抑菌率的测定

1.2.4.5 细菌活菌计数

1.2.5 茶多酚、茶氨酸复合剂体内抗菌效果测定

1.2.5.1 菌液的制备

1.2.5.2 小鼠体内菌液用量预试

1.2.5.3 茶多酚在实验小鼠体内抗菌效果实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多酚、茶氨酸抗菌增效物种类组合正交实验结果

2.2 茶多酚、茶氨酸、鱼腥草素、牛至油体外抗菌正交实验结果

2.3 茶多酚复合剂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

2.4 茶多酚复合剂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结果

2.5 茶多酚复合剂对3种病菌作用时间与抑菌率(IBR)测定

2.6 实验用菌液在小鼠体内用量预试结果

2.7 茶多酚、茶氨酸复合剂小鼠体内抗菌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茶多酚复合剂对实验小鼠免疫功能效果及机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茶多酚复合剂

1.1.2 主要试剂与药品

1.1.3 实验动物

1.1.4 仪器与设备

1.1.5.实验器皿

1.2 方法

1.2.1 茶多酚复合剂使用浓度

1.2.2 实验动物小鼠的处理

1.2.3 试剂与茶多酚复合剂的配制

1.2.4 指标测定

1.2.4.1 实验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实验

1.2.4.2 实验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测定

1.2.4.3 实验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实验

1.2.4.4 实验小鼠血清溶菌酶含量的检测实验

1.2.5 实验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多酚复合剂对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的影响

2.2 茶多酚复合剂对DNFB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结果

2.3 茶多酚复合剂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

2.4 茶多酚复合剂对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的影响结果

2.5 茶多酚复合剂对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影响结果

2.6 茶多酚复合剂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碳粒廓清功能的影响结果

2.7 茶多酚复合剂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对吞噬CRBC功能的影响结果

2.8 茶多酚复合剂对小鼠血清溶菌酶含量的影响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茶多酚复合剂对实验小鼠抑瘤效果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瘤株

1.1.3 实验用植物提取物

1.1.4 主要试剂

1.1.5 主要仪器设备

1.1.6 茶多酚复合剂的配制

1.1.6.1 灌喂量标准与计算

1.1.6.2 配制方法

1.1.7 RPMI-1640基础培养液

1.1.8 10%RPMI-1640血清细胞培养液

1.2 方法

1.2.1 体外实验方法

1.2.1.1 体外实验茶多酚复合剂的配制

1.2.1.2 肿瘤细胞的增殖与传代

1.2.1.3 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测定(MTT法)

1.2.2 体内实验

1.2.2.1 小鼠荷瘤模型的建立程序

1.2.2.2 实验小鼠分组与给药

1.2.2.3 肿瘤的称重、大小与抑瘤率

1.2.2.4 肿瘤HE染色切片的制作及观察

1.2.2.5 肿瘤细胞的DNA梯状条带的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S_(180)肿瘤细胞的传代增殖结果

2.2 体外抑瘤实验效果

2.3 实验期腋部皮下接种S_(180)肉瘤小鼠情况观察结果

2.4 各组小鼠接种S_(180)肿瘤前后体重变化情况

2.5 各组小鼠皮下剥离瘤重、体积大小与抑瘤率

2.6 肿瘤HE染色切片的观察结果

2.7 DNA梯状条带的检测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茶多酚复合剂抗(抑)S_(180)肉瘤机理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肿瘤细胞株

1.1.2 主要设备

1.1.3 主要试剂与药品

1.2 方法

1.2.1 肉瘤S_(180)细胞株的培养

1.2.2 实验分组

1.2.2.1 茶多酚复合剂对S_(180)肉癌细胞生长抑制机理实验分组

1.2.2.2 茶多酚复合剂对H_2O_2诱导S_(180)细胞瘤基因表达实验分组

1.2.3 测定指标

1.2.3.1 细胞周期、PTEN表达及细胞凋亡率的测定

1.2.3.2 细胞DNA片段化程度的测定

1.2.3.3 S_(180)细胞癌基因表达的测定

1.2.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多酚复合剂对S_(180)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

2.2 茶多酚复合剂诱导S_(180)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2.3 茶多酚复合剂上调PTEN蛋白的表达效果

2.4 不同H_2O_2溶液浓度处理时细胞DNA片段程度的影响

2.5 H_2O_2溶液不同处理时间对细胞DNA片段程度的影响结果

2.6 茶多酚复合剂对H_2O_2所致细胞DNA片段化程度的影响结果

2.7 H_2O_2及其不同浓度对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2.8 不同浓度茶多酚复合剂对H_2O_2诱导的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茶多酚复合剂对实验大鼠抗(降)血脂效果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大鼠

1.1.2 抗(降)脂试物

1.1.3 高脂造模用物

1.1.4 基础饲料配方组成

1.1.5 高脂造模饲料配方组成

1.1.6 药品、试剂与试剂盒

1.1.7 实验仪器

1.1.8 茶多酚复合剂的配制

1.2 方法

1.2.1 SD大鼠分组及处理方法

1.2.2 实验大鼠处理方法

1.2.3 指标的测定

1.2.3.1 肝指数(LI)的测定

1.2.3.2 血清总胆固醇(TC)和血清甘油三酯(TG)的测定

1.2.3.3 肝脏组织石蜡切片和染色方法

1.2.4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观察结果

2.2 体重、肝重及肝脏指数(LI)测定结果

2.3 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2.4 大鼠肝脏贮脂状态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茶多酚复合剂抗(降)血脂与胆固醇生化机理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饲料

1.1.3 茶多酚复合剂的配制

1.1.4 主要试剂与药品

1.1.5 主要设备与仪器

1.2 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1.2.2 指标测定

1.2.2.1 肝指数的测定

1.2.2.2 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1.2.2.3 肝脏生化指标的测定

1.2.2.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肝脏指数(LI)的测定结果

2.2 血清总胆固醇(TC)测定结果

2.3 血清总甘油三酯(TG)测定结果

2.4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结果

2.5 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结果

2.6 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VIDL-C)测定结果

2.7 血清中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测定结果

2.8 血清中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测定结果

2.9 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结果

2.10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S)测定结果

2.11 冠心指数(R-CHD)的测定结果

2.12 肝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的测定结果

2.13 肝脏丙二醛(MDA)测定结果

2.14 肝总胆固醇(TC)测定结果

2.15 肝总甘油三酯(TG)测定结果

2.16 肝脏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IDL-C)测定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第八章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与主要符号表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发表与待发表学术论文及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6-04-03

相关论文

  • [1].茶多酚的辐射防护机理及对肿瘤放射治疗的效应[D]. 朴宰日.浙江大学2003
  • [2].茶儿茶素制剂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与保健功效研究[D]. 王岳飞.浙江大学2005
  • [3].茶多酚抗癌分子机制及其预防人类肝癌的基础实验研究[D]. 崔英.广西医科大学2005
  • [4].茶多酚的提取纯化及其改性的研究[D]. 陈荣义.四川大学2005
  • [5].茶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及构效关系研究[D]. 王元凤.江南大学2005
  • [6].茶多酚EGCG在大肠癌预防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 杨晓云.山东大学2006
  • [7].天然植物有效成份茶多酚和大蒜素拮抗三丁基锡毒性作用效果的研究及机制的探讨[D]. 刘慧刚.浙江大学2007
  • [8].茶(红茶)与茶(Camellia sinensis)花多酚类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其抗氧化机理研究[D]. 杨子银.浙江大学2007
  • [9].茶多酚抗移植性小鼠乳腺癌血管生成机制研究[D]. 张燕明.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 [10].巴拉圭茶多酚的分离纯化及功能研究[D]. 熊建华.湖南农业大学2007

标签:;  ;  ;  ;  ;  ;  ;  ;  ;  ;  ;  

茶多酚复合剂对实验动物抗性效果与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