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老君山傈僳族民居更新及其生态建筑模式语言研究

丽江老君山傈僳族民居更新及其生态建筑模式语言研究

论文摘要

民居的本质是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我国有着类型多样、形式优美的民居建筑。这些民居建筑在今天仍有大量在被使用着,尤其是在我国广大的西部欠发达地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民居建筑已无法完全适应当今时代的居住需求。因此,必须对民居建筑进行更新,以使其获得新的生命力,避免其走向衰亡。传统民居的演进与发展过程建立在历代使用建筑模式语言民居的建造体系基础上。通过民居的使用者与工匠共同使用建筑模式语言的过程,建造出既统一又具有多样性,满足人们居住需求并适应地域环境的民居建筑。当今时代的条件已不适宜于民居的自然演进过程,民居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停滞阶段。若将建筑师融入民居的建造体系,便可发挥其在绿色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上的优势,来更新民居的建筑模式语言,使民居的居住者与工匠共同使用一种民居更新的生态建筑模式语言,建造出既保持原有民居优势又满足当代需求的生态新民居。本文以丽江老君山傈僳族民居的更新为例,实践这一民居更新的理论。丽江老君山地区自然环境优美,具有独特的丹霞地貌与丰富的景观及生物多样性。居住于其中的傈僳族人创造了形式优美、与自然有机融合的传统民居。老君山地区目前已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并将实行自然环境保护与合理开发并重的发展策略。这就要求当地民居既绿色节能,又能满足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当地传统民居空间的研究与建筑物理环境的测试分析,应用地域适宜性绿色建筑技术,创造出丽江老君山傈僳族民居更新的生态建筑模式语言。同时选取了老君山地区黎明乡的和志武、和仕春、李强与蜂金龙四户作为生态民居建设示范户,帮助他们运用老君山傈僳族民居更新的生态建筑模式语言,建造出在有限经济条件下,提高居住品质、满足发展需求的绿色生态民居建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对像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民居更新的相关研究
  • 1.2.1 国际上的相关研究
  • 1.2.1.1 气候与地域建筑设计研究
  • 1.2.1.2 乡土建筑与聚落形态的生态经验研究
  • 1.2.1.3 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民居研究实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2.2.1 黄土高原绿色窑居研究与实践
  • 1.2.2.2 滇西傣族民居更新实践
  • 1.2.2.3 云南楚雄永仁彝族生土民居研究
  • 1.2.2.4 农村生态住居研究
  •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民居发展更新过程及其建筑模式语言
  • 2.1 民居的发展与更新
  • 2.1.1 当代背景下民居的问题
  • 2.1.2 民居发展的理论
  • 2.1.3 民居更新的对象与必要性
  • 2.2 民居与建筑模式语言
  • 2.2.1 传统民居演进的建造体系与建筑模式语言
  • 2.2.2 现代建造体系下建筑模式语言与民居的矛盾
  • 2.3 民居更新的生态建筑模式语言及其建造体系
  • 2.3.1 民居建筑模式语言的自然演进过程与时代的矛盾
  • 2.3.2 建筑师与民居建筑模式语言的更新
  • 2.3.3 绿色建筑技术对民居建筑模式语言更新的意义
  • 2.3.3.1 传统民居的生态建筑经验
  • 2.3.3.2 绿色建筑技术与民居建筑模式语言的更新
  • 2.3.4 民居更新的建造体系
  • 2.4 小结
  • 第三章 老君山傈僳族传统民居现状及其总体更新策略
  • 3.1 项目背景
  • 3.1.1 地理概况
  • 3.1.2 自然环境与气候
  • 3.1.3 民族文化与习俗
  • 3.1.4 经济与发展状况
  • 3.2 老君山地区傈僳族传统民居现状
  • 3.2.1 老君山地区傈僳族居住习惯
  • 3.2.2 老君山地区传统民居特征
  • 3.2.3 传统民居的生态经验
  • 3.2.4 老君山傈僳族传统民居建筑模式语言
  • 3.3 民居总体更新策略SWOT分析
  • 3.3.1 SWOT分析法
  • 3.3.2 现有民居的优势与劣势
  • 3.3.3 民居发展更新的机会与面临的威胁
  • 3.3.3.1 绿色建筑技术
  • 3.3.3.2 生态旅游开发
  • 3.3.3.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3.3.3.4 民居发展更新面临的威胁
  • 3.3.4 民居发展的总体更新策略
  • 3.4 小结
  • 第四章 老君山傈僳族民居更新的绿色建筑技术分析
  • 4.1 建筑物理环境研究
  • 4.1.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4.1.2 地理气候特征
  • 4.1.3 建筑热环境研究
  • 4.1.4 建筑光环境研究
  • 4.2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策略
  • 4.2.1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策略
  • 4.2.2 建筑平面布局
  • 4.2.3 被动式太阳能利用
  • 4.2.3.1 被动式太阳能技术简介
  • 4.2.3.2 民居被动式太阳能利用估算
  • 4.2.4 采光与通风的调整
  • 4.2.5 其它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 4.2.6 民居生态系统
  • 4.3 建筑形式与功能的更新
  • 4.3.1 建筑空间功能更新的分析
  • 4.3.2 建筑形式的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民居更新的生态建筑模式语言及其应用
  • 5.1 民居更新的生态建筑模式语言
  • 5.1.1 生态建筑模式语言
  • 5.1.2 生态建筑模式语言的相关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 5.1.2.1 建筑朝向、间距与开窗
  • 5.1.2.2 阳光间
  • 5.1.2.3 集热蓄热墙
  • 5.1.2.4 太阳能生太厕所
  • 5.1.2.5 雨水收集与污水净化系统
  • 5.1.3 建筑模式语言的推广
  • 5.2 民居更新实践
  • 5.2.1 和志武家
  • 5.2.2 和仕春家
  • 5.2.3 李强家
  • 5.2.4 民居布局与组合
  • 5.2.5 新民居建设示范户:蜂金龙家
  • 5.3 民居建筑物理环境模拟分析
  • 5.3.1 建筑热环境分析
  • 5.3.2 建筑光环境分析
  • 5.3.3 建筑日照分析
  • 5.3.4 模拟分析综合结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硕士学习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山东传统民居改造的乡村旅游民宿设计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11)
    • [2].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传统民居与当代乡土——第24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综述[J]. 中国名城 2019(12)
    • [3].宁波传统民居平面特征分析及区划初探[J]. 建筑与文化 2019(12)
    • [4].医养结合背景下鄂南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改造研究[J]. 山西建筑 2020(01)
    • [5].湖北传统民居空间孝道礼仪刍议[J]. 重庆建筑 2019(12)
    • [6].浙西南古民居夏季气候适应性调查与评估[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7].传统民居的民宿改造与设计分析[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0(01)
    • [8].学科教育背景下的民居研究发展历程[J]. 南方建筑 2019(06)
    • [9].多重学术视角下的维吾尔族民居[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10].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与演变[J]. 区域治理 2019(37)
    • [11].白族民居艺术的文化生态发展——以沙溪古镇为例[J]. 区域治理 2019(38)
    • [12].甲居藏寨民居接待户与非接待户生计资本比较研究[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06)
    • [13].湘西传统民居窗饰艺术探析[J]. 艺术百家 2019(06)
    • [14].基质整合视角下的地方传统民居改造研究——以常州市古村巷传统民居改造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20(01)
    • [15].基于图论对色尔古藏寨民居平面要素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20(07)
    • [16].法国传统村落民居保护性设计经验研究——以“磨坊村”民居改造为例[J]. 设计艺术研究 2020(01)
    • [17].浅谈鄂西侗族传统民居的价值与保护发展——以大茅坡营村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20(01)
    • [18].卫鹏作品[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20(01)
    • [19].人地和谐融山水 武陵村落换新颜——《吊脚楼民居营造技艺》书评[J]. 安徽建筑 2020(01)
    • [20].山西传统村落民居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J]. 安徽建筑 2020(02)
    • [21].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设计的应用[J]. 中外企业家 2020(09)
    • [22].巨野付庙传统民居的营建工艺[J]. 艺海 2020(03)
    • [23].新疆和田地区阿以旺民居建筑解析[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4].南京秦淮区穿斗式民居保护施工技术[J]. 建筑技术开发 2020(01)
    • [25].浅谈闽北古民居的“再生”[J]. 工业设计 2020(03)
    • [26].临夏“八坊十三巷”的民居特色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20(09)
    • [27].湘南汝城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研究[J]. 城市建筑 2020(04)
    • [28].论甘南藏区传统民居的类型、演化及其保护[J]. 中国名城 2020(04)
    • [29].传统民居形态量化方法研究初探——以赣皖交界区域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20(04)
    • [30].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 居舍 2020(11)

    标签:;  ;  ;  ;  ;  

    丽江老君山傈僳族民居更新及其生态建筑模式语言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