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常德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基于“生态足迹”的常德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论文摘要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已被绝大多数的国家政府所认同和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最重要、最基本的莫过于土地资源。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也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如何促进人口、土地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对于保证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借鉴国际上当前最流行使用的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一“生态足迹分析法”,对常德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2003-2007年常德市及其所辖九个区县市的生态足迹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从生态足迹供需结构和时空维分析了常德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动态发展过程及土地可持续结构,结果表明常德市2003-2007年期间生态足迹呈增长的趋势,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0516 hm2,到2007年达到2.5279 hm2,增长了0.4763hm2,年均增长率为5%。而生态承载力变化不大,基本呈水平发展,波动不大。2003年的生态赤字为1.4243 hm2,2007年生态赤字为1.8780hm2,生态赤字绝对值增大了0.4537hm2,生态赤字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处于绝对生态压力之中。为进一步反映常德市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本文计算了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弹性系数、生态足迹多样性及生态足迹发展能力等指标。最后,通过对常德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分析,针对目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耕地保护、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生物产量、增加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化、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调整行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正确引导消费趋向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以缓解常德市土地生态压力,促进常德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情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足迹理论
  • 2.1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 2.1.1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 2.1.2 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 2.1.3 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 2.2 生态足迹理论
  • 2.2.1 生态足迹的内涵(ecological footprint)
  • 2.2.2 生态足迹研究的主要指标
  • 2.3 生态足迹分析、计算模型和步骤
  • 2.3.1 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 2.3.2 生态足迹计算步骤
  • 2.4 生态足迹模型的评述
  • 3. 常德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3.1 常德市自然资源条件
  • 3.1.1 地理位置及区位条件
  • 3.1.2 自然资源概况
  • 3.2 常德市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化
  • 3.2.1 常德市的社会经济状况
  • 3.2.2 常德市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 3.3 常德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3.3.1 常德市土地利用现状
  • 3.3.2 常德市土地利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 4. 常德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 4.1 常德市2007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 4.1.1 生态足迹方法选择
  • 4.1.2 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 4.1.3 2007年常德市区县市生态足迹分析
  • 4.2 常德市2003-2007年生态足迹动态演变分析
  • 4.2.1 常德市生态足迹动态演变过程的分析
  • 4.2.2 常德市生态足迹的空间变化分析
  • 4.3 常德市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相关分析
  • 4.3.1 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相关分析模型
  • 4.3.2 常德市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相关分析
  • 4.4 小结
  • 5 常德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 5.1 加强耕地保护,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 5.2 以技术为本,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生物产量
  • 5.3 增加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化,提高生态足迹的多样性
  • 5.3.1 扩大草地面积,改善草地生态环境
  • 5.3.2 合理高效利用林地
  • 5.4 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 5.5 调整行业结构,提倡循环经济,提高工业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 5.6 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合理调配人口分配,正确引导消费趋向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城市近郊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04)
    • [2].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探讨——以贵州省龙里县为例[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07)
    • [3].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与诊断——以安徽省为例[J]. 江西农业学报 2018(02)
    • [4].陕西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与时空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9)
    • [5].环首都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与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01)
    • [6].基于熵值法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动态评价——以江西地区为例[J]. 辽宁农业科学 2017(01)
    • [7].桃源县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与策略[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7(03)
    • [8].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综述[J]. 中外企业家 2017(19)
    • [9].托克托县土地可持续利用分析及评价[J]. 西部资源 2016(01)
    • [10].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以天津市为例[J]. 中国房地产 2016(24)
    • [11].我国枣主产区发展现状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07)
    • [12].北流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 大众科技 2014(09)
    • [13].基于物质代谢理论视域下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 德州学院学报 2014(S2)
    • [14].村镇土地可持续利用一体化调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 测绘地理信息 2015(02)
    • [15].保定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时空差异研究[J]. 土壤通报 2015(02)
    • [16].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趋势[J]. 经济研究导刊 2015(09)
    • [17].佛山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5(08)
    • [18].小城镇建设与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J]. 东西南北 2020(06)
    • [19].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及对策建议——以楚雄市山坡村为例[J]. 智富时代 2017(06)
    • [20].基于循环经济的土地可持续利用[J]. 环球人文地理 2017(07)
    • [21].基于模糊灰色关联法的湖南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时空特征分析[J]. 土壤通报 2013(06)
    • [22].土地城市化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J]. 中国房地产 2019(30)
    • [23].郑州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08)
    • [24].湖南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探究[J]. 品牌 2015(10)
    • [25].低碳视角下的城市圈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J]. 水土保持通报 2014(01)
    • [26].关于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思考[J]. 科技创业家 2014(06)
    • [27].廊坊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研究[J]. 土壤通报 2014(03)
    • [28].广西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3(04)
    • [29].产业转移与承接:四川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J]. 特区经济 2013(06)
    • [30].城镇化进程中的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13(01)

    标签:;  ;  ;  ;  ;  

    基于“生态足迹”的常德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