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托创新研究 ——基于信托功能视角的分析

中国信托创新研究 ——基于信托功能视角的分析

论文摘要

论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2002-2007年之间我国信托创新活动和信托创新成果的总体情况。论文分为导言和正文两个部分。在导言中,对选题的意义,论文使用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以及论文研究的范围和对象作了概括的说明。正文部分共分为8章。第1章是“信托制度变迁与功能演进:文献综述与国外历程考察”。本章从现代信托制度的起源——用益制入手,通过对文献的综述,总结信托的基本功能是财产转移功能和财产管理功能,信托的拓展功能包括理财功能、投融资功能、协调经济关系的功能、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功能以及培育社会信用的功能;揭示信托制度的优越性在于长期规划、弹性空间和受益人的切实保障等三个方面;归纳信托的价值取向是自由与效率。本章梳理了信托的现代发展与制度创新的轨迹——从消极信托演进到积极信托、从民事信托演进到营业信托、从个人信托演进到法人信托;通过对英、美、日三国的信托制度和信托业演变历程的考察,提出我国信托创新可资借鉴的若干启示。第2章是“中国信托业:功能错位与功能回归”。本章描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信托业恢复时的制度禀赋,分析当时中央政府恢复和发展信托业的主要动因在于突破传统的计划金融体制,因此信托业的发展呈现供给引导型的特征;指出国家对信托业采取了工具性的政策倾向,即把信托业当作改革工具和融资工具;分析信托业的初始功能定位是带有强烈银行色彩和具有全能金融特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而这种偏离了信托本源业务的功能定位实际上是功能错位,指出功能错位是造成信托业矛盾累积和清理整顿的制度根源;说明“一法两规”颁布实施这一强制性制度变迁构建了信托制度整体的价值功能,实现了信托功能回归。第3章是“信托创新:理论分析”。本章分析了支持信托创新的制度供给,认为信托制度为创新提供了广袤空间,信托业监管的市场化取向为创新营造了宽松环境,而经历多次整顿仍顽强生存下来的信托公司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指出由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社会财富显著积累,为围绕资产管理而进行的信托创新提供了物质经济基础。运用金融创新理论,对信托创新的内涵、动因与结构基本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了研究信托创新的主要内容,建立了分析信托创新的框架。第4章是“信托产品创新: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本章在分析信托产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信托产品与大多数金融产品一样,是通过对不同特点和风险如收益、期限和流动性、安全性、价格等一系列特征进行“分拆”,然后将其装配为不同的新组合,以此来实现创新的。本章分别对基于安全性考虑的信托产品创新、基于收益性考虑的信托产品创新、基于期限考虑的信托产品创新、基于流动性考虑的信托产品创新、基于价格考虑的信托产品创新等响应市场需求的信托产品创新以及规避监管的信托产品创新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信托产品创新扩散进行了初步分析。第5章是“信托业务创新:制度非均衡下创造新的金融路径”。本章主要研究内容是信托方式如何被运用于在目前非均衡的金融制度下探寻新的金融路径。指出通过银信连结理财产品的创新,信托方式创造了金融业综合经营新路径;通过民间私募基金的信托阳光化,信托方式创造了民间金融正规化新路径;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信托融资,信托方式创造了市政融资的新路径。总体上看,信托业务的创新,不仅有助于增强金融安全,更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第6章是“信托组织创新:信托公司与银行的融合”。本章借鉴国际金融业的混业经营现状,剖析我国分业经营模式产生的缺陷与弊端,指出混业经营模式将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趋势,而在混业经营的趋势下,许多信托公司将走上与商业银行相互融合的道路。具体分析了信托公司与商业银行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说明信托公司与商业银行融合可以产生的优势,提出信托公司与商业银行融合可选择的路径。第7章是“信托制度创新:未来创新的主方向”。根据国际上金融创新的先进经验,本章分析指出积极参与资产证券化、REITs和PE信托等重大金融创新活动,可以使信托公司充分地运用最能体现信托制度优越性的特有功能,从而为广大投资者的资产管理需求与众多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建立新的连结方式,在创新地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也创造满足具有不同偏好的机构和个人的资产管理需求的新方式。通过信托制度的创新,在推动这些重大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将有利于信托业获得广袤的经营空间,进一步汇入金融发展的主流。第8章是“结论与建议”,集中概括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提出了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的若干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是建立了研究信托创新的比较完整的分析框架,较为系统地研究了2002-2007年之间我国的信托创新活动和信托创新成果;二是将信托创新和信托功能回归相联系,并与经济发展阶段相结合,提出信托功能回归是信托创新的基础和源头活水,信托创新是信托功能在各层面、各领域的创造性的运用;三是较好地解释了信托创新的动因和作用,对信托创新进行了合理的分类;四是细致地梳理并实证分析了信托产品创新的大量案例;五是明确提出信托制度创新是未来信托创新的主要方向,认为信托将在未来的资产证券化、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以及私募股权投资(PE)等重大金融创新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0.1 研究问题的意义
  • 0.2 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 0.3 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0.4 其他有关问题
  • 1. 信托制度变迁与功能演进:文献综述与国外历程考察
  • 1.1 现代信托制度的起源
  • 1.2 信托的主要功能与价值取向
  • 1.2.1 信托的基本功能
  • 1.2.2 信托的拓展功能
  • 1.2.3 信托制度的优越性
  • 1.2.4 信托的价值取向
  • 1.3 信托的现代发展与制度创新
  • 1.3.1 从消极信托演进到积极信托
  • 1.3.2 从民事信托演进到营业信托
  • 1.3.3 从个人信托演进到法人信托
  • 1.4 英、美、日信托制度和信托业的演变及其启示
  • 1.4.1 英国信托制度和信托业的演变
  • 1.4.2 美国信托制度和信托业的演变
  • 1.4.3 日本信托制度和信托业的演变
  • 1.4.4 发达国家信托制度和信托业的演变对我国信托创新的启示
  • 2. 中国信托业:功能错位与功能回归
  • 2.1 中国信托业恢复时的制度禀赋
  • 2.1.1 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 2.1.2 金融体制改革渐次开展
  • 2.2 改革初期我国恢复发展信托业的动因
  • 2.2.1 引进外资
  • 2.2.2 突破传统金融体制
  • 2.2.3 地方政府增加经济竞争力
  • 2.2.4 信托业的供给引导型发展与工具性政策导向
  • 2.3 信托业初始功能定位与错位
  • 2.3.1 从存款业务到贷款业务:强烈的银行色彩
  • 2.3.2 改革的试验田:全能金融与混业经营模式
  • 2.3.3 信托业的功能错位:偏离信托本源业务
  • 2.4 信托业的功能错位与清理整顿
  • 2.4.1 信托业作为改革工具的作用及其弱化
  • 2.4.2 信托业作为融资工具的功能受局限
  • 2.4.3 功能错位、矛盾累积与信托业清理整顿
  • 2.4.4 四次清理整顿未能打破信托业的路径依赖
  • 2.5 强制性制度变迁与信托功能回归
  • 2.5.1 信托业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一法两规”颁布实施
  • 2.5.2 信托法构建信托制度的整体价值功能
  • 2.5.3 “两规”实现信托功能回归
  • 3. 信托创新:理论分析
  • 3.1 信托创新的制度供给
  • 3.1.1 信托制度为创新提供了广袤空间
  • 3.1.2 信托业监管的市场化取向为创新营造了宽松环境
  • 3.1.3 第五次清理整顿后重新登记的信托公司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 3.2 信托创新的经济需求:居民财富积累与资产管理的需要
  • 3.2.1 金融资产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 3.2.2 金融资产及其结构的变化促进资产管理市场兴起
  • 3.2.3 金融成熟度提高——金融产品的结构升级拉动资产管理需求
  • 3.3 信托创新的内涵、结构与动因
  • 3.3.1 信托创新的内涵
  • 3.3.2 信托创新的动因
  • 3.3.3 信托创新的结构
  • 4. 信托产品创新: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
  • 4.1 信托产品创新的分析框架
  • 4.1.1 信托产品的基本特征
  • 4.1.2 信托产品创新的基本分析框架
  • 4.2 响应市场需求的信托产品创新
  • 4.2.1 基于安全性考虑的信托产品创新
  • 4.2.2 基于收益性考虑的信托产品创新
  • 4.2.3 基于期限考虑的信托产品创新
  • 4.2.4 基于流动性考虑的信托产品创新
  • 4.2.5 基于价格考虑的信托产品创新
  • 4.3 规避监管的信托产品创新
  • 4.3.1 监管与创新的辩证法
  • 4.3.2 规避监管的信托产品创新
  • 4.4 信托产品创新扩散的实证分析
  • 4.4.1 金融创新扩散理论
  • 4.4.2 信托创新扩散的实证分析
  • 5. 信托业务创新:制度非均衡下创造新的金融路径
  • 5.1 金融制度的非均衡性
  • 5.1.1 制度均衡与非均衡
  • 5.1.2 制度不均衡原因的一般分析
  • 5.1.3 在非均衡的金融制度下探寻新的金融路径
  • 5.2 银信连结理财产品创新——创造综合经营新路径
  • 5.2.1 银信连结理财产品兴起的原因
  • 5.2.2 银信连结理财产品的发展方兴未艾
  • 5.2.3 银信连结理财产品的创新意义
  • 5.3 私募基金信托阳光化——创造民间金融正规化新路径
  • 5.3.1 民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兴起
  • 5.3.2 民间私募基金阳光化的方式
  • 5.3.3 民间私募基金通过信托“阳光化”的积极意义
  • 5.4 基础设施建设信托融资——创造市政融资新路径
  • 5.4.1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求矛盾突出
  • 5.4.2 国外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方法
  • 5.4.3 中国市政债券受到各种因素制约
  • 5.4.4 信托融资开辟市政基础设施融资新路径
  • 6. 信托组织创新:信托公司与银行的融合
  • 6.1 发达国家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
  • 6.1.1 发达国家金融业混业经营现状
  • 6.1.2 我国现有分业经营模式出现的缺陷与弊端
  • 6.1.3 混业经营模式将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趋势
  • 6.2 信托公司与商业银行融合的必要性
  • 6.2.1 在混业经营趋势下,信托公司与银行需要融合
  • 6.2.2 从发展来看,信托公司需要与银行融合
  • 6.2.3 从发展来看,商业银行也需要与信托公司的融合
  • 6.3 信托公司与银行融合的可能性
  • 6.3.1 当前我国分业监管有所松动,分业经营有所突破
  • 6.3.2 信托公司与银行融合的可能性
  • 6.4 信托公司与银行融合的优势
  • 6.4.1 突破间接融资界限,向直接融资渗透
  • 6.4.2 共享销售渠道
  • 6.4.3 共享品牌和商誉
  • 6.4.4 共享信息系统
  • 6.5 信托公司与银行融合的路径选择
  • 6.5.1 发达国家信托与银行融合的借鉴
  • 6.5.2 发达国家信托与银行融合模式的启示
  • 6.5.3 信托公司与银行融合的路径
  • 7. 信托制度创新:未来信托创新的主方向
  • 7.1 信托创新的未来方向
  • 7.2 资产证券化
  • 7.2.1 资产证券化是20 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
  • 7.2.2 信托创新与资产证券化
  • 7.2.3 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
  • 7.2.4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概况与成果
  • 7.3 私募股权投资
  • 7.3.1 私募股权投资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
  • 7.3.2 私募股权投资在我国:现状与需求
  • 7.3.3 PE 信托——我国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合理选择
  • 7.4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 7.4.1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概况
  • 7.4.2 国外REITs 的模式与特点
  • 8. 结论与建议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主要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中国信托创新研究 ——基于信托功能视角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