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解读《骨》中的“家”

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解读《骨》中的“家”

论文摘要

多元文化为美国少数族裔创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正是在这种社会文化氛围和华裔美国作家的共同努力下,华裔美国文学在近三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小说《骨》,此书一经出版便引起轰动,获得评论界和读者的一致好评。《骨》的成功奠定了伍慧明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地位,使她成为继汤亭亭、谭恩美之后引起广泛关注的华裔美国作家之一。《骨》讲述了生活在唐人街一家三代的故事。故事以叙述二女儿的自杀开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普通移民家庭的悲剧,进而折射出华人一个半世纪以来在美国的遭遇。以往的研究大多关注作品中“骨”这一意象,而忽略了“家”这一重要意象。在后殖民主义理论中,“家”是少数族裔身份定位的重要线索。本文以解读此意象为出发点,运用后殖民主义的相关理论分析文本,可以对作品有更深刻的解读。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引言,集中介绍了伍慧明的生平,《骨》的故事梗概,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对本篇论文的大致介绍。第二章至第四章是正文部分。第二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关于后殖民主义的基本理论,如后殖民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和影响等,之后介绍了“家”的传统定义和相关问题,并简要回顾了美国华裔移民的历史和“家”这一主题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表述。第三章从后殖民主义的观点出发,讨论了“家”在地理意义和心理意义上的变化。在地理层次上,“家”对于三代人来说是不同的地方:中国——唐人街——唐人街之外;在心理层次上,“家”的变化即是心态的变化,以王灵智教授对华裔划分的五种心态为框架来分析里昂一家三代人的“心中之家”的变化。第四章探讨了“家”这种意义变迁背后复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首先从历史及社会状况揭示了华裔美国人在美国所受到的种族歧视,其次从文化角度看,大量中西文化冲突的存在使老一代华人与新一代的华裔产生不同形式的矛盾和冲突。因此使三代人对“家”有了不同的选择和定义。第五章是结论部分,总结了论文的主要观点:通过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对《骨》中“家”这一意象进行全面分析,凸现了小说的主题,使小说的寓意更加深刻,同时赋予伍慧明笔下的“家”重要的历史文化内涵。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Introduction
  • 1.1 Fae Myenne Ng
  • 1.2 An Introduction to Bone
  • 1.3 Literature Review
  • 1.3.1 Literature Review in America
  • 1.3.2 Literature Review in China
  • 1.4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
  • 2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 2.1 A Brief Review of Postcolonialism
  • 2.1.1 The Origins of Postcolonialism
  • 2.1.2 Underlying Theories of Postcolonialism
  • 2.1.3 Representative Theorists and Their Perspectives
  • 2.1.4 Postcolonialist Manifestation in Ng’s Bone
  • 2.2 Family Writing
  • 2.2.1 Chinese Immigrant History
  • 2.2.2 Family Writing in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 2.2.3 Family Writing in Bone
  • 3 Family Migrations
  • 3.1 Geographical Migration of the Family
  • 3.2 Psychological Migration of the Family
  • 3.2.1 Grandpa Leong
  • 3.2.2 Mah and Leon
  • 3.2.3 Leila, Ona and Nina
  • 4 Exploration of the causes of the Family Migration
  • 4.1 Historical and Social Conditions
  • 4.2 Cultural Influence
  • 4.2.1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American Culture
  • 4.2.2 Cultural Conflicts
  • 5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多元主义文化背景下的华裔美国文学审美范式新论——《突围异托邦:华裔美国文学的话语范式与文化认同研究》评介[J]. 美育学刊 2020(02)
    • [2].华裔美国文学翻译及问题探索[J]. 海外英语 2018(12)
    • [3].关于亚裔美国文学共生共荣的华裔美国文学探微[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08)
    • [4].茶风西行渐进——论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 福建茶叶 2017(03)
    • [5].华裔美国文学中的茶文化研究[J]. 福建茶叶 2017(05)
    • [6].从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理念探究文化融入[J]. 福建茶叶 2017(08)
    • [7].论儒家传统文化在华裔美国文学代表作《骨》中的传承与创新[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04)
    • [8].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文化研究[J]. 人民论坛 2015(35)
    • [9].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思考[J]. 外国文学评论 2008(02)
    • [10].中国元素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体现[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12)
    • [11].华裔美国文学的翻译问题研究[J]. 科技风 2015(01)
    • [12].华裔美国文学视角下的成长主题模式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5(02)
    • [13].当代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标识[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2015(01)
    • [14].华裔美国文学作品的中国式人物之历史考察[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 [15].华裔美国文学中的母女关系文化内涵[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5(02)
    • [16].“鬼”“茶”文化——华裔美国文学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共融[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17].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美国文学话语流变——评《突围异托邦:华裔美国文学的话语范式与文化认同研究》[J]. 语文建设 2020(14)
    • [18].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J]. 校园英语 2018(52)
    • [19].高校华裔美国文学课程设置简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04)
    • [20].华裔美国文学的翻译研究特点及问题[J]. 文教资料 2018(04)
    • [21].有关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若干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49)
    • [22].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的同化问题浅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02)
    • [23].“火大王”王燊甫——湮没无闻的华裔美国文学的先行者[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7(01)
    • [24].后现代语境下华裔美国文学哥特叙事[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7(01)
    • [25].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翻译的几个问题[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6(26)
    • [26].试析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J]. 校园英语 2017(28)
    • [27].亚裔美国历史发展对华裔美国文学创作的影响[J]. 北方文学 2017(24)
    • [28].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华人形象变迁[J]. 校园英语 2017(37)
    • [29].华裔美国文学中的翻译问题[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0(01)
    • [30].全球化语境下华裔美国文学的中国文化元素[J]. 山花 2015(22)

    标签:;  ;  

    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解读《骨》中的“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