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2及其联合维生素D3对去卵巢大鼠骨及骨外的影响

维生素K2及其联合维生素D3对去卵巢大鼠骨及骨外的影响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骨质疏松症患者日趋增多。由于女性峰骨量较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骨丢失加速,因此绝经后女性是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危人群。尽管雌激素治疗是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最佳选择之一,但长期应用存在一定风险,中国的绝经妇女亦未普遍接受。维生素D(vitamin D,VD)作为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用药已普遍为患者接受,但单一用药作用有限。研究发现维生素K(vitamin K,VK)除凝血功能之外,尚能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能够防治骨质疏松症。在理论上,VK与VD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或增强效应。此外,VK2可以预防血管钙化,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目前的研究结果未发现用于骨质疏松防治剂量的VK2对凝血系统的不利影响,安全性较好。目的观察VK2及其与维生素D3联合应用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预防效果,同时观察其对血管钙化、血脂和凝血系统的影响,为VK2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证据。方法模拟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选择37只SPF级10月龄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8只)、去卵巢组(OVX)(8只)、OVX+VK2组(7只)、OVX+VD3组(VD3)(7只)及OVX+VK2+VD3组(7只)。双侧卵巢切除术后2周进行药物灌胃,VK2剂量为30mg/kg/d、VD3剂量为0.1ug/kg/d,Sham组及OVX组喂以净化水2.5ml/kg/d。14周后进行骨密度、骨转换指标、骨组织计量学和骨生物力学测定,并检测血脂、凝血指标,组织学观察胸主动脉的钙化情况。结果对骨的影响:(1)骨转换指标:OVX组BALP和uDPYD显著升高。与OVX组比较,VK2组uDPYD和uCa/uCr明显增加。VD3组BALP明显降低,VK2+VD3组各项指标和OVX组比较无明显变化。与sham组相比,VK2组uDPYD显著升高。VK2和VD3对uDPYD的作用存在交互效应。(2)骨密度(BMD):OVX组腰椎BMD显著低于sham组和各用药组;用药组腰椎BMD与sham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与OVX组相比,VD3组左侧股骨、VD3+VK2组和Sham组双侧股骨BMD显著升高。与sham组比较,VK2组双侧股骨BMD明显降低,而VD3组和联合用药组较之无明显差异。VK2+VD3组与VK2组相比,其右侧股骨BMD较之明显升高。(3)骨组织形态计量学:OVX组的骨形成参数和骨吸收参数均高于sham组,其中%L.Pm与sham组有统计学差异。OVX组较sham组的骨小梁数量减少,厚度变薄,分离度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各用药组与OVX组比较,VK2+VD3组和VD3组的骨小梁形成参数增高,其中BFR/BS和MA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K2组骨形成参数和OVX组相似。各用药组的骨吸收参数及骨量和骨结构参数与OVX组比较亦无明显差异。VK2+VD3组与VK2组相比,MAR和BFR/BS显著升高;而%E.Pm显著下降。骨量和骨结构参数值在各用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各用药组与sham组相比,骨形成参数值均升高,尤其以VD3组和VK2+VD3组更为显著,此两组的%L.PM、MAR和BFR/BS均与Sham组有统计学差异。VK2组与之相比,%L.PM呈升高趋势,BV/TV明显低于Sham组,而Tb.Sp显著高于sham组;其它组的骨量和骨结构参数与sham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4)生物力学指标:OVX组和sham组比较各项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用药组和OVX组、Sham比较,各项生物力学指标亦无显著差异。(5)血钙:与OVX组和Sham比较,VD3组和VK2+VD3组血钙升高;VK2组无明显变化。VK2+VD3组血钙水平高于VK2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外影响:(1)凝血酶原时间:各组无统计学差异。(2)血脂:与OVX组比较,VK2组除LDL升高外其它指标无显著性改变;VD3组TC和LDL较OVX组有显著升高;VD3+VK3组TC、HDL和LDL均显著升高;VD3组和VK2+VD3组各项指标与Sham组比较无差异。VK2和VD3在LDL上有交互作用。(3)主动脉:胸主动脉钙化在sham组1例、OVX组3例,VD3组及VD3+VK2组各2例,VK2组未发现血管钙化。结论(1)30mg/kgBW的VK2可以维持去卵巢大鼠BMD,同时可能预防血管钙化,且不增加大鼠高凝风险,对血脂无不利影响;(2)0.1ug/kgBW的VD3可以维持去卵巢大鼠BMD,并且对血管钙化和血脂无不利影响;(3)VK2与VD3联合用药的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作用优于VK2单药,有效地维持了去卵巢大鼠骨密度。二者合用对血脂、凝血、血管钙化无明显影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实验流程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儿童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0(01)
    • [2].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3与血糖波动相关性的分析[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0(01)
    • [3].维生素D3在预防产后甲状腺炎的效果评价[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41)
    • [4].基于D3的大学生信息消费可视化分析[J]. 台州学院学报 2016(06)
    • [5].25二羟维生素D3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影响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7(02)
    • [6].盈江县0~3岁儿童维生素D2D3检测结果分析[J]. 健康之路 2017(06)
    • [7].不同浓度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高糖诱导的巨噬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精氨酸酶1表达影响的研究[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9(12)
    • [8].干燥综合征及其相关间质性肺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及临床意义[J]. 交通医学 2020(01)
    • [9].腹腔镜下保留直肠上动脉的D3淋巴结廓清术在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J]. 临床外科杂志 2020(01)
    • [10].精神分裂症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口服维生素D3干预效果的研究[J]. 四川医学 2020(02)
    • [11].多巴胺D3受体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0(03)
    • [12].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清钙、25羟维生素D3等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08)
    • [13].体质量指数和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结肠癌相关性研究[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9(11)
    • [14].叉头框D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癌症进展 2019(20)
    • [15].外周血维生素D3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病情程度的关系[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8(09)
    • [16].1,25二羟维生素D3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23)
    • [17].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的临床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22)
    • [18].25羟维生素D3与骨碱性磷酸酶在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A4)
    • [19].中老年人群25-羟维生素D3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10)
    • [20].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测定[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10)
    • [21].血清维生素D3、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水平对老年肺炎诊断价值[J]. 检验医学 2014(09)
    • [22].D3手术治疗进展期右半结肠癌临床分析[J]. 河北医药 2010(06)
    • [23].阿仑膦酸钠联合碳酸钙D3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 2020(09)
    • [24].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对流产和胎儿窘迫发生率的影响[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01)
    • [25].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近期疗效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11)
    • [26].维生素D3联合透析治疗尿毒症脑病的疗效观察[J]. 家庭医药(医药论坛) 2010(11)
    • [27].滋肾阴颗粒联合碳酸钙D3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 2020(08)
    • [28].布地奈德联合维生素D3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探讨[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03)
    • [29].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 河北医药 2017(02)
    • [30].浅析进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检测在诊治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中的价值[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14)

    标签:;  ;  ;  ;  ;  ;  ;  

    维生素K2及其联合维生素D3对去卵巢大鼠骨及骨外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