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理念对地方政府对外宣传的启示 ——以成都外宣为例

公共外交理念对地方政府对外宣传的启示 ——以成都外宣为例

论文摘要

伴随因特网在全球各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媒体将迅捷的网络传播这一无可比拟的优势逐步应用到新闻播报领域之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不仅仅是几个传统的有限媒介资源了。在阵阵扑面而来大量冗余信息风暴中几经涤荡的受众,不论年龄、种族、肤色,无形中被E时代赋予了更自由的选择权;他们渴望了解某个事件的真实情况、亲身感知中立而不带任何政党偏见的客观信息呈现,当今,人类社会大部分地区已步入高度发展的文明进程当中,意识形态对立逐步淡化,体制相异的政党、国家间期望通过日益频繁的交往活动,相互理解、加深信任。这为不同国家间共享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遗产,相互借鉴各自成功的发展经验造就了亘古未有的开放式舆论环境。广大发展中国家愿意借此机会向世界展示自身真实的发展现状,扭转传统意义上被西方媒体把持的不利国际舆论环境。便捷的信息传输对重塑国家形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短时间内向国外受众传递客观真实的信息;利用哪种有效渠道;怎样确保有效信息到达目标受众,并让其真实性不再受到无端质疑和猜测;通过何种方式转化国外受众几十年积淀而来对发展中国家媒体的偏见;这些手中执掌对外宣传大权的政府官员采用怎样的外交、传播理念以便为信息时代的对外宣传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将中国对外宣传工作具体化可以看出,作为中央外宣工作有机组成部分的地方政府,在全球化视野下,工作重心逐渐转变为:如何在中央对外宣传的政策框架范围内,利用本地区各种资源优势、依托现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国外受众的实际信息需求为终极目标、转变对外宣传理念,拓展新的外宣方式,在外宣经费有限的实际情况下,更高效的开展地方政府的外宣工作。本论文以成都这个中国西南部地区特大型城市的外宣工作为例,以媒体报道为基点,结合外交学——公共外交的相关理念,进行跨学科研究;宏观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坚持数据分析与调查研究、思辨性和实证性相结合的原则,就公共外交理念对地方政府对外宣传工作的启示进行以下几个层次的详细阐释:引言部分介绍了本选题的价值、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本选题的研究背景;正文第一部分主要阐释公共外交理念、美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史及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利用公共外交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以成都当前的外宣现状,主要是近期对公共外交理念的几次外宣项目尝试,以此为例说明在对外宣传中介入公共外交能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增强外宣效果;第三部分进行地方外宣方式探索,从国家话语方式、扩大外媒采访权限、开拓民间资源和外宣品的开发渠道,提出应国外受众的实际需求为宗旨,转变外宣观念,通过官方和非官方的民间渠道,传递中立、不偏不倚信息,改善现有信息发布方式,尤其是重视信息发布的透明性和实效性等等,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地方政府面向国外目标城市有效开展对外宣传工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论题的提出
  • 2 研究现状
  • 3 研究方法
  • 1 公共外交概述
  • 1.1 什么是公共外交
  • 1.2 公共外交的发展史
  • 1.2.1 美利坚合众国创立时期
  • 1.2.2 二战爆发前夕
  • 1.2.3 二战期间
  • 1.2.4 艾森豪威尔总统时期
  • 1.2.5 克林顿总统时期
  • 1.2.6 小布什总统时期
  • 1.3 成功的公共外交界定
  • 1.4 公共外交的必要性
  • 1.5 对外宣传领域运用公共外交的成功案例
  • 1.5.1 案例一:中国“非典疫情”危机
  • 1.5.2 案例二:中国前任总理朱镕基“铁腕治国”
  • 1.5.3 案例三: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硬汉形象”
  • 1.5.4 案例四:美国利用“好莱坞”扭转“伊战”后的不利国际舆论
  • 2 成都的对外宣传现状
  • 2.1 成都基本概况
  • 2.2 成都外宣机构设置简介
  • 2.3 成都外宣项目分析
  • 2.3.1 树立外宣品牌
  • 2.3.2 全球熊猫“恳亲之旅”──成都城市品牌海外巡回推介活动
  • 2.3.3 第28届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代表大会
  • 2.3.4 2006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
  • 3 地方政府外宣方式探索
  • 3.1 采用国际认同的话语方式
  • 3.2 大胆赋予外媒更自由的采访权限
  • 3.3 不容忽视的民间资源
  • 3.4 重视外宣品的制作
  • 附录一 04─06年境外媒体报道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及重庆情况比较
  • 附录二 成都外宣品目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习近平周边外交理念下的中印关系展望[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13)
    • [2].新中国70年外交理念的伦理形态演进及其发展趋势[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 [3].深植中华文化根基的周边外交理念[J]. 人民论坛 2019(30)
    • [4].从文帝文书看文帝外交理念[J]. 兰台世界 2016(24)
    • [5].论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外交关系——一种周边外交理念的分析[J]. 赤子(上中旬) 2016(21)
    • [6].明太祖“共享太平之福”的外交理念与实践[J]. 人民论坛 2017(10)
    • [7].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理念与实践的新发展[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7(03)
    • [8].论习近平的“共同体”外交理念[J]. 学理论 2017(08)
    • [9].学习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理念[J]. 现代国际关系 2017(08)
    • [10].从“和平发展”到“和谐世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理念的传承与发展[J]. 传承 2016(02)
    • [11].“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J]. China Today 2017(01)
    • [12].新时期中国外交理念的创新发展[J]. 长江丛刊 2017(06)
    • [13].和平外交理念 助推中国崛起[J]. 东北之窗 2016(07)
    • [14].中国周边外交理念的现实条件与实践策略[J].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 2017(02)
    • [15].“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意蕴与实施方略[J]. 社会科学动态 2019(07)
    • [16].“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内在联系及其实践[J]. 学理论 2017(12)
    • [17].我国新外交理念凸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4(24)
    • [18].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理念与实践的新发展[J]. 社会主义研究 2017(02)
    • [19].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外交理念的演进[J]. 学习与探索 2011(05)
    • [20].当代中国外交理念中的传统因素[J]. 新远见 2009(10)
    • [21].中国外交理念之传承与发展[J]. 当代世界 2008(03)
    • [2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理念的演进[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8(02)
    • [2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负责任大国外交理念的创新发展[J]. 社会科学 2018(09)
    • [2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创新[J]. 现代国际关系 2017(08)
    • [25].“学习习近平重要外交理念”学术研讨会综述[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4(05)
    • [26].从“诚”的外交理念看中国与湄公河国家的关系[J]. 世界知识 2014(05)
    • [27].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外交理念及其文化渊源[J]. 当代世界 2011(08)
    • [28].中国外交理念双重整合之现实逻辑探询[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 [29].走向“和谐”的中国外交——浅议中国“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J]. 大众文艺(理论) 2009(16)
    • [30].日本国际制度外交理念与实践的历史变迁[J]. 国际观察 2009(06)

    标签:;  ;  ;  ;  ;  ;  ;  ;  

    公共外交理念对地方政府对外宣传的启示 ——以成都外宣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