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溶酶生产菌株的筛选、诱变及发酵工艺的研究

纤溶酶生产菌株的筛选、诱变及发酵工艺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从我国民间传统发酵豆制品中筛选出具有纤溶酶活性的产生菌菌株,并进行诱变、液体和固体发酵工艺条件优化、10L发酵罐液体深层发酵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拟为工业化生产奠定了理论和应用基础,结果如下:从我国民间传统发酵豆制品中筛选出产纤溶酶的两株细菌菌株和三株霉菌菌株,细菌菌株通过菌落形态与菌体形态并结合一定的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属,命名为YB-1和YB-2,霉菌菌株通过菌落特征、形态以及制片镜检对菌种进行初步鉴定MJ-1和MJ-2为根霉或毛霉,MJ-3为枯青霉,其中MJ-3产纤溶酶为国内首次报道。分别以两株细菌和三株霉菌菌株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诱变及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筛选后,得到两株稳定的产纤溶酶活性高的生产菌株YB-1和MJ-3,其中YB-1酶活力由出发菌240IU/mL提高到503IU/mL,提高了263IU/mL;MJ-3酶活力由出发菌72IU/g提高到660IU/g,提高了588IU/g。以YB-1菌株为出发菌株,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木糖,浓度为2%;最佳氮源为胰蛋白胨,浓度为2%;添加无机盐组分:K2HPO40.3%,KH2PO40.05%,CaCl2·2H2O0.015%,MgSO4·7H2O0.04%;发酵培养的最佳温度为37℃;pH7.0~7.2,即自然pH值有利于菌体产酶;接种量以7%为最佳;摇床转速为190rpm;发酵周期为72h,在该条件下液体培养纤溶酶活性平均达到630IU/mL。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发酵罐放大试验,在发酵60h时的纤溶酶活性达到最高为795IU/mL。以MJ-3菌株为出发菌株,对其固体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结果表明菌株产酶最佳条件为:m(麸皮):m(豆粕)=1:3,pH5.5,加水量0.75mL/g物料,MnSO4·H2O和(NH4)2SO4加量分别为0.25%和1.4%,接种量17.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2h,在该条件下固体培养纤溶酶活性平均达到873.76IU/g,高出国内报道的根霉产纤溶酶酶活81.95IU/g。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纤溶酶的研究进展
  • 1.2 豆豉纤溶酶的应用展望
  • 1.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纤溶酶产生菌的筛选及诱变技术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方法
  • 2.4 菌株的诱变
  • 2.5 结果与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活性纤溶酶突变菌株产酶条件的优化
  • 3.1 前言
  • 3.2 试验材料
  • 3.3 试验方法
  • 3.4 结果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纤溶酶生产菌株的筛选、诱变及发酵工艺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