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敷脐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观察

中药敷脐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观察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外科1022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敷脐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方法:104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敷脐。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腹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中药敷脐干预后其术后无腹胀患者比例为5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5%,观察组轻度、中度、中度腹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敷脐可加快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中药敷脐;腹部手术;护理观察

胃肠功能障碍是普外科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纳差等,可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甚至可产生严重后果,尽早恢复胃肠功能对术后恢复和并发症的预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临床常采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灌肠、胃肠减压等措施,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但此类措施常引起患者一定程度上的痛苦。中药敷脐是常用的一种中医外治法,临床上应用广泛。我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采用中药敷脐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普外科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从脐部入路手术患者或脐部皮肤感染、糜烂患者,符合条件的104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2例。观察组男28例,女24例,平均年龄(45.55±13.73)岁,其中阑尾炎术后23例、胆囊及胆道术后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4例、右半结肠切除术后5例、肠修补术后3例、肠黏连松解术后8例。对照组男27例,女25例,平均年龄(44.83±12.57)岁,其中阑尾炎术后21例、胆囊及胆道术后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5例、右半结肠切除术后4例、肠修补术后5例、肠黏连松解术后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病种构成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术后遵医嘱予以止痛、禁食水、维持电解质平衡、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措施,拍背促进咯痰,鼓励并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做好手术切口、胃肠减压管、腹部引流管、导尿管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情况,预防并发症发生。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之上给予脐部中药贴敷。所用中药为我科自制“通腹行气散”,成分为木香、砂仁、丁香、莱菔子、大黄、芒硝,上诉6种中药按照1:1:1:1:1:1由本院中药房研成粉末,搅拌均匀后放置瓶中密封保存,使用时将中药粉与医用凡士林按1:1比例放入杯中搅拌均匀至膏状备用。敷脐操作方法:于患者术后6h开始用药,首先使用碘伏消毒脐部,生理盐水擦净,干棉球擦干脐部后取药膏填满脐窝,医用无菌敷贴覆盖固定。每天1次,每次贴3小时,连续使用三天。在脐部中药贴敷之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使其充分了解贴敷的作用和要点,期间注意观察周围皮肤变化,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或烧灼感,观察患者脐部皮肤有无丘疹、红斑、糜烂溃疡等过敏情况,如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停止用药,并用碘伏及生理盐水清理脐部,必要时予抗过敏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腹胀程度。术前当天及术后每天测量并记录患者腹围,以患者自身腹围的变化作为判断腹胀的程度。腹胀程度判断标准[3]:无腹胀:腹软、腹围无变化;轻度腹胀:腹围增大小于1cm;中度腹胀:腹围增大1~2cm;重度腹胀:腹围增大大于2cm。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52例患者运用中药敷脐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其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中药敷脐干预后其术后无腹胀患者比例为5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5%,轻度、中度、中度腹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肠鸣音减弱、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气排便时间延长等,其发生多与患者的年龄、体质、手术方式、手术持续时间、术中麻醉方式和时间、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术后炎症反应,以及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西医治疗该病多以补液、肠内营养、解痉止痛、胃肠减压、促进胃动力药等治疗为主[4],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症状,但目前针对胃肠功能的恢复尚缺乏主动干预的措施。

中医文献中对于胃肠功能障碍没有具体的病名记载,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将其归为"腹痛"、"肠结"、"腹满"等范畴,认为胃肠“以降为顺,以通为用”,手术有一定的创伤性,可造成人体元气损伤、津液耗伤,使得脾气虚弱不升,进而引起胃气壅滞不降,脏腑升降功能失常,最终导致腹胀、腹痛、腹气不通、呃逆等症状出现[5]。本病病位在脾胃,与肝、肾、大肠、小肠亦密切相关,治疗上以行气通腹为基本治则。

中药敷脐疗法是把药物放置于脐部,借助药效及穴位刺激功能来发挥疗效的一种外治法。本研究选用中药敷脐治疗该病,是因为脐是腹前壁薄弱区,脐周血管、神经分布丰富,具有较良好吸收、感受及传导功能,所以在脐部局部用药,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达到了强身健体、防病治病之目的[6]。脐部给药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不经过肝脏代谢,具有易渗透、易吸收、见效快、药物用量少、毒副作用小和安全性高等优势[7]。从中医角度来说,脐部为神阙穴所在,《内经》认为神阙"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故而脐疗可疏通经气、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对全身的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研究中使用的“行气通腹散”为我科自制并常用的敷脐药物,方中有木香、砂仁、丁香、莱菔子、大黄、芒硝6味中药。其中木香善调理脾胃气机郁滞,可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砂仁化湿醒脾、行气温中;莱菔子行气除胀;丁香温中助阳,行气降逆,促进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活血祛瘀,能够增加胃肠蠕动;芒硝可泻下通便、润燥软坚。诸药合用,具有行气通腹的功效。

研究结果显示,经中药敷脐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无腹胀患者比例为5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5%,观察组轻度、中度、中度腹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敷脐,可缩短腹部术后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及排便时间,降低腹胀发生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综上,在普外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药敷脐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邹小平.中药敷脐、艾灸、按摩对促进腹部手术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河北中医,2015,37(4):518-520.

[2]崔树兴,李桂,巴英伟,等.中药敷脐疗法对剖腹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07,29(6):500-501.

[3]吴国友,陈敏燕.穴位注射加开塞露治疗腹部手术后腹胀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1):291-292.

[4]陈启松.生长抑素对腹部手术术后早期肠梗阻的预防及治疗效果[J].北方药学,2017,14(02):183-194.

[5]陈文林,吴霞玉,张云城,冉云.穴位药物敷贴联合隔药灸脐治疗顽固性呃逆1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5):38.

[6]庞保珍,赵焕云.前春丹贴脐治疗慢性非特异性前列腺炎106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5(4):39.

[7]徐沙沙,张向峰.复方丁香开胃贴治疗小儿泄泻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2):2289-2290.

标签:;  ;  ;  

中药敷脐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