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脑血管病预后的评估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脑血管病预后的评估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状况,分析运动功能变化及临床预后与皮质脊髓束受损情况的关系。[方法]:采用1.5T MRI扫描仪(Siemens Avanto),对2006年3月~2007年1月期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18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16例,脑出血患者2例)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采用工作站提供的DTI图像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并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的三维纤维束成像图,观察纤维束的连续性及破坏情况。于患者入院时、发病后两周、发病后一个月及发病后两个月分别进行肌力判定和神经功能评分。根据患者DTT所示纤维束的受压变形、破裂中断,结合患者不同时期肌力以及神经功能评分来判断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与患侧肌力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①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健侧自中央前回下行至内囊并延续至脑桥和延髓,每条连续形态一致性良好;患侧皮质脊髓束因受病灶不同程度的累及,表现为无受压中断、受压无中断和连续性中断三种方式。本研究将皮质脊髓束受累情况分为2级,1级:皮质脊髓束完整,共5例;2级:皮质脊髓束中断,共13例。②16例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肌力及NIHSS评分与皮质脊髓束级别明显相关(p均<0.05),发病后两个月NIHSS评分转归情况与皮质脊髓束级别有显著性差异(p=0.0202)。③2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肌力均为0级,DTT示皮质脊髓束完整的患者肌力恢复较快,且在各个时期的NIHSS评分均较低。④18例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18例患者不同时期肌力与皮质脊髓束级别明显相关(入院时、发病后一个月时及发病后两个月时p均<0.05),不同时期NIHSS评分与皮质脊髓束级别明显相关(p均<0.05),发病后两个月NIHSS评分转归情况与皮质脊髓束级别有显著性差异(p=0.0269)。[结论]:1、三维纤维束示踪成像图可以更立体直观的显示皮质脊髓束状况,并在脑血管病初期即可对其损伤情况进行判定。2、急性脑梗死患者患侧皮质脊髓束不同程度受损,损伤程度与肌力及NIHSS评分明显相关。皮质脊髓束完整的患者神经受损轻微,神经运动功能恢复较好,而皮质脊髓束中断的患者神经受损较为严重,预后较差。3、脑出血患者皮质脊髓束完整者肌力恢复较快,且在各个时期的NIHSS评分均较低,提示DTI可用于判断康复治疗的预后。

论文目录

  • 提要
  • 英文缩写词表
  • 综述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 一、DTI 的基本原理
  • 二、DT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三、与常规MRI相比DTI特点及目前主要存在局限性
  • 四、DTI的前景与展望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检查方法及参数
  • 三、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一) 脑梗死患者
  • (二) 脑出血患者
  • (三) 18例患者
  • 讨论
  • 1、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的技术原理
  • 2、DTI和DTT在脑梗死中的应用
  • 3、DTI和DTT在脑出血中的应用
  • 4、三维纤维示踪技术在脑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脑血管病预后的评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