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K的卫星姿态控制仿真技术研究

基于STK的卫星姿态控制仿真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设计和仿真是整个卫星设计周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卫星任务的完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其它分系统正常工作的条件下,资源卫星能否准确拍照、中继卫星能否进行星间的链路通信、卫星星座间的相对位置能否保持等,都是由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来保障的。姿态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实时在线显示出来是当前卫星视景仿真系统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三轴稳定卫星的姿态控制和实时显示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建立了卫星姿态和轨道运动的模型。在卫星的各种姿态描述中,基于四元素的运动学方程具有避免Euler角的奇异问题并且简化了姿态矩阵运算的优点,本文选用了基于四元素的运动学方程。本文所有的设计仿真都是在第三章建立的卫星姿态轨道六自由度模型的基础上完成的。针对执行器为推力器的三轴稳定卫星姿态控制系统,首先研究了推力器的安装位置对控制的影响,建立了推力器组模型。安装了备份推力器并在此基础上使用状态流图进行推力器失效策略的设计。接着设计了PD姿态控制器和对地定向导航模块。通过大角度机动对地定向和对惯性空间定向仿真的实验,验证了整个控制系统的正确性和鲁棒性。针对反作用飞轮三轴稳定卫星姿态控制系统,首先对卫星运动学方程进行了改动,增加了飞轮动量模块。接着研究了反作用飞轮的数学模型以及干扰与噪声,建立了反作用飞轮的模型,分别设计了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对小角度姿态机动进行了验证。最后在推力器控制系统和反作用飞轮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基于STK实时仿真的研究和设计。建立了STK与Matlab的连接,同步显示了仿真中的三轴卫星的位置和姿态数据。在此基础上又讨论了实时显示的问题,运用RT_LAB编译simulink模型并使之可以运行于QNX实时系统中,解决了单独依靠simulink和STK软件来仿真是不能实时显示的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及其可视化的现状及发展
  • 1.2.1 卫星仿真技术发展状况
  • 1.2.2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发展状况
  • 1.3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相关技术基础
  • 2.1 常见的坐标系
  • 2.1.1 地球参考模型
  • 2.1.2 地球惯性坐标系
  • 2.1.3 轨道坐标系
  • 2.1.4 地球固定坐标系
  • 2.1.5 卫星本体坐标系
  • 2.2 卫星轨道的描述
  • 2.2.1 二体轨道特性
  • 2.2.2 经典轨道根数
  • 2.2.3 经典轨道根数与卫星位置速度的相互转化
  • 2.3 四元素理论
  • 2.3.1 四元素的定义及其运算法则
  • 2.3.2 四元素表示矢量旋转
  • 2.3.3 四元素表示坐标变换
  • 2.3.4 四元素表示的欧拉角关系
  • 2.3.5 四元素表示的运动学方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三轴定向卫星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
  • 3.1 卫星姿态的描述
  • 3.1.1 方向余弦矩阵
  • 3.1.2 欧拉角表示两坐标系关系
  • 3.1.3 欧拉轴角式
  • 3.1.4 四元素描述的姿态
  • 3.2 卫星姿态运动学方程
  • 3.2.1 卫星姿态运动学方程推导
  • 3.2.2 各种描述姿态方法间的转化
  • 3.3 卫星姿态动力学方程
  • 3.4 卫星六自由度模型
  • 3.4.1 卫星姿态三自由度模型
  • 3.4.2 卫星位置速度模型
  • 3.5 空间干扰力矩
  • 3.5.1 重力梯度力矩
  • 3.5.2 太阳辐射力矩
  • 3.5.3 气动力矩
  • 3.5.4 磁力矩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卫星推力器姿态控制系统研究与建模
  • 4.1 推力器系统的特点
  • 4.2 推力器安装位置的选择和分析
  • 4.3 推力器系统设计
  • 4.3.1 推力器组建模
  • 4.3.2 状态流图介绍
  • 4.3.3 推力器失效控制策略
  • 4.4 推力器控制器设计
  • 4.5 卫星对地定向仿真
  • 4.5.1 对地定向原理
  • 4.5.2 卫星对地定向建模
  • 4.6 大角度对地定向仿真结果
  • 4.7 卫星三轴对惯性空间定向仿真结果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反作用飞轮控制系统研究与建模
  • 5.1 基于反作用飞轮的卫星动力学建模
  • 5.2 反作用飞轮干扰和噪声分析
  • 5.2.1 反作用飞轮干扰力矩分析
  • 5.2.2 反作用飞轮测速噪声分析
  • 5.3 反作用飞轮建模
  • 5.4 反作用飞轮模糊控制器设计
  • 5.4.1 模糊控制器概述
  • 5.4.2 模糊控制器设计
  • 5.4.3 卫星姿态输入模糊化和解模糊
  • 5.4.4 卫星姿态模糊控制规则
  • 5.5 仿真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卫星姿态控制可视化研究
  • 6.1 STK相关技术介绍
  • 6.1.1 主要功能
  • 6.1.2 STK姿态控制模块
  • 6.1.3 STK连接模块
  • 6.2 卫星可视化模型建立
  • 6.3 STK与MATLAB的连接
  • 6.4 卫星姿态实时化
  • 6.4.1 实时化显示
  • LAB搭建实时仿真模型'>6.4.2 RTLAB搭建实时仿真模型
  • 6.5 实时仿真时间同步问题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影响环形微阴极电弧推力器寿命的因素研究[J]. 宇航学报 2019(12)
    • [2].空间推力器用铠装热控器件技术研究发展述评[J]. 推进技术 2020(01)
    • [3].多级会切磁场等离子体推力器研究进展[J]. 推进技术 2020(01)
    • [4].一种绿色无毒单组元微推力器性能试验研究[J]. 推进技术 2020(01)
    • [5].双组元25N推力器脉冲工作模式下的传热特性分析及改进[J]. 推进技术 2020(01)
    • [6].微阴极电弧推力器工作性能影响因素研究[J]. 推进技术 2020(01)
    • [7].用于光波纳米推力器的颗粒供应技术和光聚积技术研究[J]. 推进技术 2020(01)
    • [8].空心阴极微推力器研究进展[J]. 真空与低温 2020(02)
    • [9].场发射电推力器的参数选择与调控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0(04)
    • [10].基于温度模型的10N推力器点火异常发现方法[J]. 航天器工程 2019(01)
    • [11].星用单元肼推力器工作性能分析及飞行验证[J]. 上海航天 2019(S2)
    • [12].同轴型真空电弧推力器理论设计研究[J]. 真空与低温 2016(06)
    • [13].电推力器气体比例流量控制技术的展望[J]. 真空与低温 2017(01)
    • [14].磁增强环型真空弧推力器的研制[J]. 真空与低温 2017(01)
    • [15].微阴极电弧推力器研究进展[J]. 深空探测学报 2017(03)
    • [16].真空电弧推力器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 真空与低温 2016(05)
    • [17].微型固体推力器瞬态工作过程数值模拟[J]. 固体火箭技术 2013(05)
    • [18].离子液体电喷推力器的关键技术及展望[J]. 宇航学报 2019(09)
    • [19].基于半经验模型的霍尔推力器壁面腐蚀形貌预测方法研究[J]. 推进技术 2019(11)
    • [20].固体微推力器阵列的推力估计与分配补偿方法[J]. 宇航学报 2018(04)
    • [21].无拖曳卫星推力器动态模型研究[J].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16(01)
    • [22].固体脉冲推力器内弹道仿真与优化设计[J]. 弹道学报 2016(01)
    • [23].一种特殊卫星推力器矢量测量方法[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24].微型固体脉冲推力器工作过程参数影响分析[J]. 航空兵器 2015(05)
    • [25].卫星姿态控制推力器布局分析[J].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13(06)
    • [26].固体微型推力器应用设计[J]. 航天器工程 2012(06)
    • [27].基于气浮台的空间机器人姿控推力器构型设计与仿真[J].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11(06)
    • [28].一类卫星推力器布局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J].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10(04)
    • [29].交会推力器配置优化研究[J]. 航天控制 2009(03)
    • [30].激光烧蚀微推力器研究进展[J]. 航空学报 2009(09)

    标签:;  ;  ;  

    基于STK的卫星姿态控制仿真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