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STE评价A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及节段透壁程度的研究

3D-STE评价A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及节段透壁程度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以磁共振延迟强化成像(DE-MRI)技术为参考标准定量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整体梗死面积及节段透壁程度,并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比较不同梗死面积和透壁程度节段的三维应变参数的改变,找出能够反映梗死面积及节段透壁程度较敏感的指标。方法:2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延迟增强核磁共振(DE-MRI)扫描,以确定心肌梗死的部位、面积及乳头肌水平的梗死节段的透壁程度。①根据其梗死心肌体积占左室心肌体积百分比的大小分为大面积心肌梗死组、中面积心肌梗死组、小面积心肌梗死组。②根据透壁程度将乳头肌水平所有节段分为正常节段、非透壁梗死节段以及透壁梗死节段。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分别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左室整体圆周收缩峰值应变(GCS)、左室整体径向收缩峰值应变(GRS)以及乳头肌水平各节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S)、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CS)、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S);同时应用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壁节段运动,计算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并应用Simpson双平面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①与小面积梗死组比较,大面积梗死组的所有整体参数和中面积梗死组的GLS、GC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面积梗死组与小面积梗死组的GRS、EF和WMSI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中面积梗死组相比,大面积梗死组除EF外(P>0.05),其余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AMI患者左室GCS、GLS、GRS、WMSI、LVEF与MRI测量的MIA相关(r1,=0.86, P1<0.01; r2=0.81, P2<0.01; r3=-0.71, P3<0.01; r4=0.64, P4<0.01; r5=-0.66, P5<0.01),随着心肌梗死MIA的增大,出现GLS、GCS、GRS及EF减低,WMSI(?)增加的趋势,其中GLS、GCS的相关性较高。③根据ROC曲线, GLS对心肌梗死面积的鉴别能力较好(MIA≥10%和MIA>30%时,AUC分别为0.840、0.922)。④节段水平:与正常节段相比较,非透壁梗死节段的LS、CS明显减低(P<0.05),而RS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透壁梗死节段的LS、CS、RS均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透壁梗死节段比较,透壁梗死节段LS、CS、RS均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应用3D-STE分析的左心室整体纵向、圆周和径向峰值应变的组间和组内变异系数分别为11.24±4.38和9.54+4.48、10.76±4.15和10.67±4.66、14.244±5.02和11.23±3.44;乳头肌水平节段纵向、圆周和径向峰值应变的组间和组内变异系数分别为13.41±±5.41和9.71±±4.50、11.33±±4.65和12.63±4.82、14.58±6.16和12.43±3.94。结论:①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参数左室整体长轴应变和整体圆周应变与心肌梗死面积密切相关,并能区分不同面积心肌梗死;②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间接反映局部节段的梗死的透壁程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仪器与方法
  • 2.2.1 延迟增强磁共振扫描
  • 2.2.2 超声心动图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DE-MRI检查结果
  • 3.2 不同面积心肌梗死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3 不同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的三维应变参数比较
  • 3.4 各整体参数与MIA的相关性分析
  • 3.5 ROC曲线特征
  • 3.6 乳头肌水平不同透壁节段的三维应变参数比较
  • 3.7 重复性检验结果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4.1 评估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的重要性
  • 4.2 心肌梗死面积的评估方法
  • 4.3 DE-MRI对心肌梗死面积的评价
  • 4.4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心肌梗死面积的评价
  • 4.5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梗死心肌的透壁程度的评价
  • 4.6 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的价值与局限性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心肌梗死面积的评价方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3D-STE评价A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及节段透壁程度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