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和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和影响因素分析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问题。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的现象:一方是为数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一旦涌现城市,又形成了波涛汹涌的“民工潮”。一方却是沿海发达地区普遍出现用人紧缺的“民工荒”。本文的写作正是受这一现象的启发而展开的,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当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思考。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概念和数量开始,回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自1949-2008年以来转移的历史过程,并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即研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是什么,在这个转移过程中又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等一系列的问题。此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从理论上做出解释。总的说来,本文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借鉴相关公式和有关计量模型,明确了农村劳动力“剩余”和“转移”的概念及数量。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相关影响因素给出了定量的分析,并分析了“民工荒”现象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这对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给实际性的参考。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文献综述
  • 1.5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 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定义与规模测算
  • 2.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概念的界定
  • 2.2 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的测算思想
  • 2.3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测算
  •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阶段、动力与现象分析
  • 3.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阶段回顾
  • 3.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分析
  • 3.3 对当前"民工荒"现象的分析
  •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 4.2 模型的构建和计算步骤
  • 4.3 相关结论的解释
  • 5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 5.1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
  • 5.2 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保障农民利益
  • 5.3 积极推动非农的产业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 5.4 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改善就业环境
  • 6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J]. 青海农牧业 2010(03)
    •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四大困境[J]. 财经政法资讯 2008(03)
    • [3].重庆未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J]. 决策导刊 2009(02)
    • [4].外商直接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复杂网络视角[J]. 经济经纬 2020(01)
    • [5].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J]. 就业与保障 2020(01)
    • [6].对如何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问题探究[J]. 农家参谋 2020(07)
    • [7].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8)
    • [8].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 2020(03)
    • [9].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的对策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2)
    • [10].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4)
    • [11].大数据助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路径探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7)
    • [12].职业院校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路径研究[J]. 农家参谋 2020(21)
    • [13].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二、三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 [14].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21)
    • [15].浅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与对策[J]. 中外企业家 2018(29)
    • [16].我国农村电商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问题研究[J]. 当代经济 2018(24)
    • [17].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19(04)
    • [18].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档案管理的重要性[J]. 黑龙江档案 2019(02)
    • [19].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国企研究 2019(08)
    • [20].浙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因素与变化趋势[J]. 贵州农业科学 2019(08)
    • [21].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甘肃省高职院校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法与路径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81)
    • [22].农村电商背景下江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机制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9(11)
    • [23].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再配置效应[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 [24].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3)
    • [2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发展思考[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5)
    • [26].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山西农经 2018(05)
    • [27].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07)
    • [28].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6(22)
    • [29].新疆四县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学历教育意愿分析[J]. 新疆农垦科技 2016(11)
    • [30].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01)

    标签:;  ;  ;  ;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和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