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角下《牡丹亭》英译之创造性叛逆现象研究

顺应论视角下《牡丹亭》英译之创造性叛逆现象研究

论文摘要

长久以来,在翻译界,我们一直把“忠实”奉为翻译实践中的终极标准。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尽管我们为了达到此目标而竭尽了全力,情况却依然不容乐观。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译者能够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意境呢?除了“忠实”以外,翻译是不是还存在一些别的现象和标准呢?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和分析,以此来使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翻译中存在的一些客观现象并对翻译标准有一些新的理解。此外,它使我们更加关注译者的主体创造性,承认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做的成果和贡献。此论文试图从顺应论角度对我国古典戏剧奇葩—《牡丹亭》英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做一尝试性分析。创造性叛逆,首先是由法国比较文学学者埃斯卡皮于1958年所提出的。创造性指的是译者为重现原作艺术魅力而所作的主观努力,而叛逆性则是指由于各种因素而造成的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由于文学翻译一些独特的特点及美学价值等因素,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作为中国古典戏剧的优秀代表之一,《牡丹亭》自然而然地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那么这些独特的文化意境在翻译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创造性叛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创造性叛逆现象呢?本论文立足于这些研究问题,试图通过对原文和译文(汪榕培译本)的对比,来归纳这些创造性叛逆现象并在顺应论的框架下对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做一下具体分析。此外,本文还对创造性叛逆与忠实的关系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解释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牡丹亭》翻译中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创造性叛逆现象,这些现象在语境层次和结构层次上都有所体现。通过对这些创造性叛逆现象进行归纳分类并从顺应论角度详细地进行了探讨性分析,得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如下:顺应论中所提出的语言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为创造性叛逆提供了可能性和前提;为了满足目的语读者的理解要求而实现的语境关联和结构客体上的顺应来则为创造性叛逆现象的发生提供了客观必然性。此外,通过这些现象及原因的分析,使读者对“忠实”和创造性叛逆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了解。我们认识到:虽然在表层形式上与忠实有一些冲突,有时为了顺应译入语读者的接受水平及阅读习惯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创造性叛逆,但是客观上讲,创造性叛逆是对“忠实”一种必要性的补充。创造性叛逆和忠实具有相同目的:即最大限度地实现原文准确的传达,使目的语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原文并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独特魅力。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确保文学翻译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3 Research Questions and Methodology
  • 1.4 Thesis Structure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 2.1 Previous Studies on Creative Treason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Mudan Ting
  • Chapter 3 Application of Adaptation Theory to Creative Treason
  • 3.1 A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Creative Treason
  • 3.2 Adaptation Theory to Creative Treason
  • 3.2.1 An Introduction to Adaptation Theory
  • 3.2.2 Possibility for Creative Treason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in the Light of Adaptation Theory
  • 3.2.3 Four Angles of Adaptation Theory and Creative Treason
  • Chapter 4 Creative Treason in Translating Mudan Ting in the Light of Adaptation Theory
  • 4.1 Creative Treasons in Translating Mudan Ting from the Locus of Adaptation Theory
  • 4.1.1 Creative Treasons from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
  • 4.1.2 Creative Treasons from 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
  • 4.2 Causes for Creative Treason in Translating Mudan 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ation Theory
  • 4.2.1 The Properties of Language
  • 4.2.2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
  • 4.2.3 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
  • 4.2.4 Dynamics and Salience of Adaptation
  • Chapter 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delity and Creative Treason
  • 5.1 Creative Treason as a Necessary Complement to Fidelity
  • 5.2 The Same Purpose between Creative Treason and Fidelity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ppendix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AppendixB 详细中文摘要
  • Acknowledgement
  • 相关论文文献

    • [1].是喜还是悲?——论《牡丹亭》的悲剧性[J].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17(01)
    • [2].《牡丹亭》对才子佳人作品的叙事超越——以《红楼梦》为视角[J]. 韶关学院学报 2020(07)
    • [3].译作的“边缘”——从副文本解读白之英译《牡丹亭》[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0(05)
    • [4].扭曲·扼抑·伪形——试论子弟书对于《牡丹亭》的改编[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12)
    • [5].民俗学视阈下的《牡丹亭》[J]. 戏剧之家 2019(15)
    • [6].《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阅读[J]. 智库时代 2019(35)
    • [7].关于中国乐文化传统视域下的《牡丹亭》评价问题——兼与朱恒夫等商榷[J]. 民族艺术研究 2018(03)
    • [8].关于中国乐文化传统视域下的《牡丹亭》评价问题——兼与朱恒夫等商榷[J]. 社会科学文摘 2018(08)
    • [9].芭蕾舞剧《牡丹亭》的舞蹈形象塑造[J]. 北方音乐 2017(07)
    • [10].《牡丹亭》的述说——一种发展文化人类学的解析[J]. 中国艺术时空 2017(03)
    • [11].《牡丹亭》的戏剧改编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7(22)
    • [12].中国戏曲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以《牡丹亭》为例[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6)
    • [13].《牡丹亭》内外的腐儒世界[J]. 中国文化 2015(01)
    • [14].《牡丹亭》的文献资源及文化视阈[J]. 励耘学刊 2019(02)
    • [15].观昆剧《牡丹亭》[J]. 青年文学家 2020(16)
    • [16].《牡丹亭》的审美意蕴研究[J]. 北方文学 2020(11)
    • [17].世态人情本千面 何妨轩轾等云泥——《牡丹亭》问世后的遭际[J]. 文史知识 2019(09)
    • [18].《牡丹亭》的咏剧诗传播[J]. 文教资料 2016(34)
    • [19].浅议“文化自觉”基础上的创造性叛逆——以《牡丹亭》汪氏译本为例[J]. 文教资料 2016(26)
    • [20].从戏曲到电影——浅析1960版电影《牡丹亭》的创造性改编[J]. 明日风尚 2018(07)
    • [21].戏曲《牡丹亭》中的色彩心理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8(21)
    • [22].论民国报刊视阈中的《牡丹亭》传播[J]. 中华戏曲 2017(01)
    • [23].《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的时空假定手法比较[J]. 文化月刊 2018(11)
    • [24].汤显祖:戏剧之外的别样人生——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J]. 海峡通讯 2016(11)
    • [25].昆曲琐记[J]. 海内与海外 2016(11)
    • [26].《牡丹亭》人文主义精神浅析[J]. 青春岁月 2016(21)
    • [27].大学语文课程中文学赏析教学方法浅论——以《牡丹亭》为例[J]. 吉林教育 2016(42)
    • [28].一部动漫版《牡丹亭》[J]. 江淮法治 2016(24)
    • [29].进入写作角色,写出人物感情——汤显祖创作《牡丹亭》[J]. 少男少女 2016(06)
    • [30].茶与水,前世今生的缘[J]. 茶博览 2016(12)

    标签:;  ;  ;  ;  

    顺应论视角下《牡丹亭》英译之创造性叛逆现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