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沙滩界面石油污染与净化过程研究

海水—沙滩界面石油污染与净化过程研究

论文题目: 海水—沙滩界面石油污染与净化过程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环境工程

作者: 夏文香

导师: 郑西来

关键词: 石油污染,吸附,生物降解,解吸,营养

文献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海洋石油污染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主要环境问题。溢油事故后采取的物理、化学应急措施能有效消除大片油污,而残余的石油污染物会在波浪和海流的作用下向岸边漂移。在海水-沙滩这个多介质环境中,同时存在着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物的降解和沙土对石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并且,沙土上吸附的石油污染物还会向环境中释放,使海滩受到潜在的污染威胁。因此,开展海水-沙滩界面石油污染与净化过程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采用批量实验方法,研究沙土对海水中溶解油的吸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接着,建立石油污染物受吸附和降解共同影响的实验研究方法,探讨海水-沙滩界面石油污染物的迁移和变化规律;然后采用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办法,研究沙土中石油污染物的自发解吸和促进解吸;最后,通过批量实验探讨降解石油微生物适合利用的营养类型和配比;建立石油污染沙滩的实验模型,改进营养的施加方式,探索石油污染海滩生物修复中的营养调控指标。通过实验,得出了以下一些主要结论: (1) 沙土对海水中溶解油的吸附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式,平衡吸附量达1.69mg/g,且该值随着温度的降低、盐度的增加和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吸附等温线可以用Henry吸附等温式来描述;该过程中的吸附热为-26.9 kJ/mol,属于物理吸附范畴。 (2) 吸附和降解作用共同存在时,吸附在实验初期对溶解油的去除率高达20%~25%,而生物降解过程则相对较弱;实验中后期,生物降解对石油污染物的去除起主导作用。沙土对海水中溶解油的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0 前言

1 绪论

1.1 海洋石油污染的现状及危害

1.1.1 海洋石油的来源

1.1.2 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

1.2 物理化学法清除海洋石油污染

1.2.1 物理处理法

1.2.2 化学处理法

1.3 石油污染的生物净化技术

1.3.1 生物修复的适用性

1.3.2 投加表面活性剂

1.3.3 提供电子受体

1.3.4 投加菌种

1.3.5 施加营养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石油污染物的吸附和解吸

1.4.2 石油污染物的迁移和分布规律

1.4.3 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1.4.4 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的工程实践

1.5 研究内容及基本思路

2 石油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2.1 石油的馏分组成

2.2 石油的元素组成

2.3 石油的烃类族组成

2.4 石油的非烃组成

2.5 海上溢油的环境化学行为

2.5.1 溢油的分布与存在形态

2.5.2 蒸发过程

2.5.3 溶解过程

2.5.4 乳化过程

2.5.5 吸附沉淀过程

2.5.6 生物降解过程

2.5.7 光氧化过程

2.6 海水中石油烃的测定

2.6.1 测试方法比较

2.6.2 柴油标准曲线的测定

2.6.3 回收正己烷的实验研究

2.7 沙土中石油含量的测定

2.7.1 索氏提取法

2.7.2 索氏提取流程改进

3 沙土对海水中溶解油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3.1 实验材料及性质

3.1.1 海水

3.1.2 沙土

3.1.3 油品

3.2 实验步骤及方法

3.2.1 油污染海水的制备

3.2.2 实验步骤

3.2.3 主要仪器设备

3.2.4 计算方法

3.3 吸附动力学研究

3.3.1 实验步骤

3.3.2 吸附动力学方程

3.4 吸附等温线的数学描述

3.5 粒径对吸附的影响研究

3.5.1 实验过程及结果

3.5.2 吸附等温式研究

3.6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3.7 盐度对吸附的影响

3.8 吸附等温式研究

3.9 吸附机理探讨

3.10 小结

4 吸附和降解对石油污染物归趋的影响

4.1 研究方法

4.1.1 实验过程设计

4.1.2 样品准备

4.1.3 实验步骤

4.1.4 计算方法

4.2 海水中石油污染物的去除率

4.2.1 去除率随时间的变化

4.2.2 两种体系的比较与分析

4.3 石油降解菌的数量

4.3.1 降解菌数量和石油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4.3.2 两种体系的比较

4.4 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4.4.1 生物降解动力学

4.4.2 污染物降解的半衰期

4.5 脱氢酶活性的比较

4.5.1 材料与试剂

4.5.2 方法与步骤

4.5.3 相对脱氢酶活性

4.6 沙土对石油污染物的吸附转移作用

4.7 小结

5 沙土中石油污染物的自发及促进解吸

5.1 自发物理解吸

5.1.1 研究方法

5.1.2 解吸动力学

5.1.3 振荡频率对解吸的影响

5.1.4 盐度对解吸的影响-动态解吸实验

5.2 微生物促进解吸

5.2.1 促进解吸实验设计

5.2.2 降烃菌的筛选分离及其特性

5.2.3 沙土中油的解吸量变化

5.2.4 促进解吸与自发解吸比较

5.2.5 沙土上石油降解菌的数量

5.2.6 两种菌剂对海水中石油污染物的降解

5.3 小结

6 石油污染物生物净化模拟实验

6.1 营养类型和配比

6.1.1 研究方法

6.1.2 不同营养对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影响

6.1.3 不同营养状况下微生物的数量变化

6.1.4 营养的利用率

6.1.5 小结

6.2 营养盐浓度

6.2.1 研究方法

6.2.2 水中石油污染物的去除率

6.2.3 沙土中油浓度的相对变化

6.2.4 间隙水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化

6.2.5 脱氢酶活性变化

6.2.6 营养盐浓度变化

6.2.7 小结

6.3 讨论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8 参考文献

9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汇总

10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26

参考文献

  • [1].延安地区北部石油勘探开发的环境污染与控制对策研究[D]. 师合林.西北大学2008
  • [2].西北黄土地区水源水库水—沉积物中石油污染特征及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D]. 郭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 [3].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D]. 刘继朝.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
  • [4].海洋低温石油降解菌筛选与细菌群落对石油污染响应研究[D]. 郭平.大连海事大学2017
  • [5].污灌区土壤、大气和水中石油烃的分布特征、来源及迁移机制的研究[D]. 张娟.山东大学2012
  • [6].耐热石油降解混合菌群降解特性及多环芳烃共代谢作用的研究[D]. 李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
  • [7].基于健康风险的石油污染地下水管理模型研究[D]. 李晶.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 [8].石油污染含水介质水动力特性研究[D]. 梁春.中国海洋大学2011
  • [9].石油开采区多环芳烃多介质环境行为及其生态风险研究[D]. 胡艳.华北电力大学2013
  • [10].石油污染含水介质的水理和力学特征研究[D]. 童玲.中国海洋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石油污染含水介质的水理和力学特征研究[D]. 童玲.中国海洋大学2008
  • [2].海上溢油风化过程的研究及模拟[D]. 严志宇.大连海事大学2001
  • [3].海洋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的微生物修复作用研究[D]. 田蕴.厦门大学2002
  • [4].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石油烃污染物生物降解影响的研究[D]. 梁生康.中国海洋大学2005
  • [5].石油污染土壤生物通风堆肥修复研究[D]. 毛丽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6].原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和微生物生态学研究[D]. 雅鲁布.武汉大学2004
  • [7].生物修复环境污染的微生物筛选及其性能研究[D]. 沈薇.南京理工大学2006
  • [8].油田土壤石油污染与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研究[D]. 张宝良.大庆石油学院2007

标签:;  ;  ;  ;  ;  

海水—沙滩界面石油污染与净化过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