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芩连汤血清药化学研究

葛根芩连汤血清药化学研究

论文摘要

中药复方葛根芩连汤源于《伤寒论》,处方由葛根、黄芩、黄连和甘草四味中药组成,具有解表清里、升清止利之效。传统中药复方研究主要针对单味及复方给药后一个或数个有效成分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但这无法反映复方整体的体内动态过程。基于血清中含有的成分才是中药体内的直接作用物质,本研究采用血清药化学的研究思路,以口服葛根芩连汤后的大鼠血浆为研究对象,将多种现代技术综合应用,从血清中分离、鉴定移行成分,研究其与传统疗效的相关性,并构建血浆药代指纹图谱,阐明体内直接作用物质的代谢及体内的动态过程。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以大鼠口服葛根芩连汤后的血浆为研究对象,建立葛根芩连汤入血成分的分析方法:生物样本中主要干扰分析测定的组分是蛋白质。本研究通过实验筛选出甲醇沉淀血浆中蛋白的前处理方法,样品经氮气吹干,用甲醇复溶后以12000 r/min的转速离心后得到的样品直接用于HPLC分析。通过优化波长和流动相的pH等HPLC的条件,确定在270 nm的波长下,用乙腈和20 mM的乙酸铵溶液对大鼠血浆样品进行梯度洗脱。2.葛根芩连汤入血成分的归属:比较空白血浆加葛根芩连汤提取物、大鼠口服复方及各单药后的含药血浆色谱图,对复方给药后的入血成分进行归属。借鉴指纹图谱的研究思路,以保留时间为依据,对复方含药血浆中的31个成分进行归属,其中15个来源于中药,13个为体内代谢产物,3个为进入体内后产生的新物质。3.建立了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质谱联用(HPLC-DAD-MS)对大鼠口服葛根芩连汤后的血浆样品分析鉴定的方法:首先根据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这五个标准品来优化质谱条件,在质谱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进样分析,根据保留时间、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和正负离子模式下的荷质比,经与标准品或是参考文献比对,初步鉴定或推测出大鼠口服葛根芩连汤后血浆中的14种原型药物成分,分别为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8-C-芹糖基(1→6)葡萄糖-大豆苷元、大豆苷元、黄芩苷、汉黄芩苷、芹糖基-7-O-β-D-葡萄糖酐酸、木蝴蝶素A-7-O-β-D-葡萄糖苷酸、药根碱、黄连碱、小檗碱、巴马汀、甘草酸、甘草苷。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容易发生首过效应,葡萄糖醛酸化是血浆中主要的代谢途径,本研究推测出4种代谢产物,分别为大豆苷元-7-O-β-D-葡萄糖苷酸、大豆苷元4’-O-硫酸酯、黄芩素-6-O-β-葡萄吡喃糖醛酸苷、6-O-甲基-黄芩素-7-O-硫酸酯,这些成分的鉴定有助于阐明葛根芩连汤的药效物质基础。4.构建血浆药代指纹图谱,并首次将化学计量学用于葛根芩连汤入血成分的经时变化过程的研究:首先对含药血浆的色谱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构建血浆药代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其稳定性好,重复性高,适合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而连续考察了大鼠口服葛根芩连汤后48 h内,12种主要成分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其中葛根的主要成分葛根素代谢较快,达峰时间为1 h,给药后10 h基本代谢完毕;甘草中有部分化合物的达峰时间1-1.5 h;而黄芩中的主要成分黄芩苷则出现双峰现象,达峰时间分别为2、10 h,有部分化合物因其结构与黄芩苷相似,与体内的肝肠循环有关而呈现不规则的多峰现象。将不同时间采血点的色谱数据导入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通过PCA得分图可以清楚地区分不同采血时间色谱图的差异,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可以更进一步发现引起葛根芩连汤入血成分的经时变化的主要因素,从而有助于揭示葛根芩连汤的时效关系。本文通过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和质谱联用等方法,对葛根芩连汤进行血清药化学研究,对口服葛根芩连汤后大鼠血浆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归属和鉴定,并构建血浆药代指纹图谱,阐明了某些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及其动态变化过程,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 1.1.1 中药复方的研究概况
  • 1.1.2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
  • 1.1.3 中药血清药化学
  • 1.2 葛根芩连汤的研究概况
  • 1.2.1 复方中各单味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 1.2.2 葛根芩连汤的药理作用
  • 1.2.3 葛根芩连汤主要成分的研究进展
  • 1.3 液-质联用技术
  • 1.4 本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2 建立葛根芩连汤入血成分的分析方法
  • 2.1 仪器与试剂
  • 2.1.1 实验仪器
  • 2.1.2 试剂与药品
  • 2.1.3 实验动物
  • 2.2 实验方法
  • 2.2.1 样品制备
  • 2.2.2 血浆样品的处理
  • 2.2.3 色谱条件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 2.3.2 流动相的选择
  • 2.3.3 血浆样品预处理
  • 2.4 小结
  • 3 复方葛根芩连汤给药后入血成分的归属
  • 3.1 仪器与试剂
  • 3.1.1 实验仪器
  • 3.1.2 试剂与药品
  • 3.1.3 实验动物
  • 3.2 实验方法
  • 3.2.1 样品制备
  • 3.2.2 色谱条件
  • 3.3 结果
  • 3.3.1 复方入血成分的确认
  • 3.3.2 血中移行组分的归属
  • 3.4 讨论
  • 3.5 小结
  • 4 葛根芩连汤入血成分的鉴定
  • 4.1 仪器与试剂
  • 4.1.1 实验仪器
  • 4.1.2 试剂与药品
  • 4.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质谱条件的优化
  • 4.3.2 葛根芩连汤入血成分的鉴定
  • 4.4 小结
  • 5 葛根芩连汤入血成分经时变化过程
  • 5.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5.1.1 实验仪器
  • 5.1.2 试剂与药品
  • 5.1.3 实验动物
  • 5.2 实验方法
  • 5.2.1 样品制备
  • 5.2.2 色谱条件
  • 5.2.3 方法学考察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分析方法的验证
  • 5.3.2 入血成分经时变化过程的研究
  • 5.3.3 给药后不同时间的入血成分的相似性
  • 5.4 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型大豆苷元萘磺酸酯的合成[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8(01)
    • [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体外大鼠肠道菌液中大豆苷及其代谢物[J]. 药学实践杂志 2018(04)
    • [3].8-羟基大豆苷元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02)
    • [4].8-羟基大豆苷元的生物来源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04)
    • [5].不同剂量大豆苷元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 VEGF-C基因表达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18(03)
    • [6].响应面法优化产二氢大豆苷元菌株发酵培养基[J]. 新疆农业科学 2018(01)
    • [7].新型1,3-大豆苷元并噁嗪衍生物的波谱学研究[J]. 波谱学杂志 2016(02)
    • [8].大豆苷元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7(12)
    • [9].碱-低压复合法对大豆苷元转化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8(14)
    • [10].大豆苷元-壳聚糖微球对去卵巢小鼠骨质疏松的药效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1(12)
    • [11].酸-超声水解法对大豆苷元转化的影响[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8(11)
    • [12].大豆苷元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生物利用度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09)
    • [13].重组酿酒酵母催化二氢大豆苷元生产雌马酚[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4(04)
    • [14].大豆苷元应用于蛋鸡生产的研究进展[J]. 现代畜牧兽医 2010(01)
    • [15].大豆苷元增强多西紫杉醇体外杀伤三阴性乳腺癌作用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9(05)
    • [16].新型大豆苷元苯磺酸酯的药学性质与细胞吸收利用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 2019(08)
    • [17].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中六种异黄酮含量方法的改进[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7(09)
    • [18].大豆苷元对人成骨细胞经典的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8(03)
    • [19].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新型大豆苷元磺酸酯的大鼠药物动力学研究[J]. 食品科技 2011(12)
    • [20].新型大豆异黄酮磺酸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2(02)
    • [21].酶法提高豆浆中大豆异黄酮苷元浓度的工艺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19(06)
    • [22].大豆异黄酮提取及其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J]. 粮油食品科技 2019(05)
    • [23].大豆苷元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骨量及骨微结构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3(06)
    • [24].黑豆汁制何首乌中大豆苷元含量测定[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06)
    • [25].豆粕中大豆异黄酮含量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20)
    • [26].酶法提高豆浆中大豆异黄酮苷元含量的工艺研究[J]. 食品工业 2019(01)
    • [27].浅谈大豆苷元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15)
    • [28].大豆苷元-水溶性壳聚糖固体分散体的制备[J]. 中国中药杂志 2010(03)
    • [29].大豆及其发酵产物对糖尿病作用的研究进展[J]. 粮食与油脂 2019(10)
    • [30].RP-HPLC法测定美国不同产地野葛根和叶片中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含量的研究[J]. 植物科学学报 2013(04)

    标签:;  ;  ;  ;  

    葛根芩连汤血清药化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