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公园硬质景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地质公园硬质景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文摘要

地质公园是以其地质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自然公园。它不仅提供地学科普与环境教育功能,还一定程度推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起着展示地域形象的作用。地质公园中重要的功能性景观要素——硬质景观设施作用承载游人户外活动的物化形式之一,是连接人与环境的重要纽带,同时它又是地质公园景观氛围营造的重要组成,是地域形象的载体和地域文化的传播媒介。然而目前对地质公园硬质景观的研究设计却存在严重不足:其一,长期以来偏重设施使用功能,而忽视它作为景观要素的组成,有着艺术力的重要特征。其二,环境学科的兴起以及对国外环境设施理论的引进,又造成部分公园中忽视了地域性的随意模仿建设,或者过分偏重外观形式的艺术表现手法,脱离了设施本身存在的功能性。其三,人性化关怀的缺乏,设计观念陈旧,设计水平良莠不齐,引起社会对公共空间设施人性化设计的关注,尤其是针对特殊人群的细节设计,也就是本文首次提出的无障碍设施概念,在现有国内地质公园硬质景观规划中,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提高。本文首次提出地质公园硬质景观这一概念,以地质公园环境设施为研究对象,面对地质公园环境设施设计地域性特征、人性化关注以及艺术设计等方面的不足,以及地质公园近年来发展迅速导致游客对地质公园环境和交往等需求方面不断增长的问题,论文首创性地将环境设施视为地质公园景观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阐释其理论基础及其对地质公园发展的深刻意义。并通过对我国地质公园硬质景观的调查研究,结合规划设计相关理论,总结了地质公园硬质景观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同时对硬质景观的设计要素做出分析,综合基础理论解析硬质景观设计的美学要素、人性空间的特点,并特别提及老龄化和残障人员的无障碍设施在地质公园中的建设问题。本课题综合运用环境景观学等综合理论探讨地质公园硬质景观的设计,力求结合较全面的理论依据,对不断发展的地质公园硬质景观的理论与实践有所借鉴。并以温宿枯鲁克科尔盐丘-峡谷地质公园和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为实例,深入分析两大公园的牌示解说系统设计方案,引导人们对地质公园硬质景观设计的关注,也通过对一些硬质景观尤其是牌示解说系统的具体分析设计,为推动两大公园的建设发展增添一份力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对象概念界定
  • 1.2.3 相关领域的研究及其评述
  • 1.2.4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3 论文的内容框架和研究思路
  • 1.3.1 论文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预期的研究结果
  • 1.3.4 课题创新点
  • 第二章 地质公园硬质景观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地质公园相关理论
  • 2.1.1 地质公园的概述
  • 2.1.2 地质公园的类型及特征
  • 2.2 地质公园硬质景观概述
  • 2.2.1 地质公园硬质景观定义
  • 2.2.2 硬质景观分类、功能、规划设置
  • 2.3 地质公园硬质景观研究理论依据
  • 2.3.1 硬质景观与景观环境理论
  • 2.3.2 硬质景观与工业设计及人体工程学理论
  • 2.3.3 硬质景观与环境心理学理论
  • 2.4 地质公园硬质景观景观设施现状——问卷分析
  • 2.4.1 问卷发放情况
  • 2.4.2 问卷整理分析
  • 2.4.3 我国地质公园硬质景观现状小结
  • 第三章 地质公园硬质景观规划地域性比较与设计要素分析
  • 3.1 地质公园地域性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 3.1.1 新疆温宿地质公园
  • 3.1.2 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
  • 3.1.3 地质公园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 3.2 地质公园硬质景观设计因素分析
  • 3.2.1 地质公园硬质景观设计地域性因素分析
  • 3.2.2 地质公园硬质景观的其他要素分析
  • 第四章 地质公园硬质景观设施设计的原则、方法和程序
  • 4.1 地质公园硬质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 4.1.1 人性化设计原则
  • 4.1.2 地域性设计原则
  • 4.1.3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绿色原则
  • 4.1.4 体现重视大众参与的社会原则
  • 4.1.5 整体性原则
  • 4.1.6 实用性与艺术性协调的原则
  • 4.2 地质公园硬质景观设计方式
  • 4.2.1 硬质景观设计的美学要素
  • 4.2.2 硬质景观设计手法
  • 4.3 地质公园硬质景观规划的程序
  • 4.3.1 准备阶段(计划、调查、分析)
  • 4.3.2 发展阶段(构想、表达)
  • 4.3.3 评估与实施阶段(评价、验证、完善、生产)
  • 4.3.4 验证与反馈阶段(反馈、调整)
  • 第五章 地质公园硬质景观的规划实例分析——以解说牌示系统为例
  • 5.1 解说系统的阐释
  • 5.1.1 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定义与构成
  • 5.1.2 地质公园解说牌示系统内涵与功能
  • 5.2 地质公园解说牌示系统规划设计的前期分析
  • 5.2.1 地质公园解说系统风格定位——以温宿库鲁克科尔盐丘-峡谷地质公园和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为例
  • 5.2.2 地质公园解说系统设计理念
  • 5.3 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牌示规划设计的技术要点分析
  • 5.3.1 合理选择解说牌示类型
  • 5.3.2 选择解说牌示材料
  • 5.3.3 连接对象与文本
  • 5.3.4 地质公园解说牌示系统的建造安置分析
  • 5.4 地质公园解说牌示系统规划设计的实例分析
  • 5.4.1 界域牌示系统
  • 5.4.2 宣传警示解说系统
  • 5.4.3 景点解释类解说系统
  • 5.4.4 导游解说系统规划——路线指引标志设施
  • 5.4.5 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附录(问卷调查)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博物馆数字解说系统的文化传承功能刍议[J]. 科技传播 2020(13)
    • [2].优化博物馆解说系统 提升博物馆传播教育功能[J]. 艺术科技 2019(01)
    • [3].大运河解说系统理论与实践对河北大运河语言解说的启示[J]. 文化学刊 2018(04)
    • [4].水利风景区环境解说系统的建构——以宁德蕉城为例[J]. 衡水学院学报 2017(04)
    • [5].生态旅游景区环境解说系统的调查——以蟒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科技创新导报 2015(05)
    • [6].高标准推进解说系统建设[J]. 质量与标准化 2015(10)
    • [7].“一带一路”视阈下山东省特色小镇英语解说系统的构建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14)
    • [8].华山风景区电子解说系统规划设计[J]. 电子测试 2013(10)
    • [9].解说系统与解说员研究[J]. 学理论 2012(18)
    • [10].环境解说系统使用行为群体差异研究[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 [11].国家公园解说系统规划探讨[J]. 林业调查规划 2010(03)
    • [12].浅议旅游目的地解说系统[J]. 发展 2008(06)
    • [13].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问题分析及对策[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14].游客需求背景下旅游景区自导式解说系统评估体系研究[J]. 现代商业 2020(01)
    • [15].洛阳市牡丹园自导式解说系统评估研究[J]. 现代交际 2020(12)
    • [16].基于价值分析的环境解说系统规划方法框架初探——以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解说规划为例[J]. 管理观察 2015(10)
    • [17].森林公园环境解说系统探讨[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3)
    • [18].翠湖城市园林休闲公园环境解说系统构建研究[J]. 林业勘查设计 2009(01)
    • [19].面向智慧旅游的智能解说系统研究与设计[J]. 物联网技术 2017(05)
    • [20].城市公园智慧解说系统使用意向研究——基于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 [21].解说系统规划师:让每一个公园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J]. 风流一代 2018(28)
    • [22].华山风景区电子解说系统规划设计——大学生实践项目[J]. 统计与管理 2013(05)
    • [23].旅游体验视角下苏州狮子林解说系统优化探讨[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20)
    • [24].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对生态旅游的影响——以解说系统本土化为例[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0(01)
    • [25].遗产型城市游憩公园自导式解说系统规划初探[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06)
    • [26].中华武夷茶博园自导式环境解说系统优化设计探析[J]. 现代农机 2020(03)
    • [27].旅游环境解说系统的有效性研究[J]. 商业时代 2010(10)
    • [28].团结乡旅游环境解说系统的初步构建[J].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4)
    • [29].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评估体系的构建——以北京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J]. 社会科学家 2012(04)
    • [30].人造旅游景点解说系统初探──以重庆美心长江风景区(洋人街)为例[J].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1(04)

    标签:;  ;  ;  ;  ;  

    地质公园硬质景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