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激素系统论文-宋柏权,刘乃新,吴玉梅,裴轩瑗

内源激素系统论文-宋柏权,刘乃新,吴玉梅,裴轩瑗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源激素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甜菜,硼,保护酶系统,内源激素

内源激素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宋柏权,刘乃新,吴玉梅,裴轩瑗[1](2015)在《甜菜保护酶系统对硼胁迫响应及其与内源激素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硼素供应水平下,硼对甜菜保护酶系统的影响规律以及保护酶系统与内源激素相关性,丰富甜菜生理学理论。以甜菜单粒种‘HI0099’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设置4个硼营养浓度,对甜菜叶片保护酶系统以及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不同硼素处理的甜菜,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均随着生育进程有减少趋势,而脯氨酸含量均呈增加趋势;硼素胁迫处理时,叶片MDA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增加。不同硼素处理下,甜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为随生育进程逐渐升高趋势;同一日期,不同硼浓度表现为缺乏或者毒害胁迫下SOD活性有升高的趋势,并且随着甜菜生长,硼胁迫情况下SOD活性处理间差异有变小趋势;在硼胁迫条件下,SOD活性与ZT含量呈显着负相关(P<0.05),与GA3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不同日期各硼素营养处理间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规律一致,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综合分析说明,硼素胁迫引起膜脂过氧化,甜菜叶片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来防御硼毒害,但其防御功能是有限的,随着生育进程,甜菜对硼胁迫防御功能达到临界值,保护酶活性变化不再显着,且甜菜植株在硼素胁迫下的生长发育受保护酶系统及内源激素间共同调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5年27期)

曾范昌,曹景林,胡丽松,程蕾,刘迪秋[2](2006)在《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再生过程中遗传变异、细胞学及内源激素系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体细胞胚胎发生(somatic embryogenesis)是体细胞向胚胎发生途径转变的发育再建 (developmental reprogramming)过程,是植物发育过程中的独特现象。研究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体细胞变异,分析该生物过程的细胞学和内源生化因子动态变化,对于阐明植物界体细胞胚发生和发育的机理,促进棉花这一世界重要经济作物的遗传工程改良。无论在基础理论还是在实际应用价值上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以体外组织培养的棉花试管材料为对象,针对体(本文来源于《湖北省遗传学会、江西省遗传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9-01)

李刚,董学会,姜晓莉,车熙哲[3](2002)在《EM处理老参地对西洋参根内源激素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效微生物群 (EM ,effectivemicroorganisms)在生态农业研究中已有广泛应用 ,在作物上施用EM促进作物生长、抗旱、抗病和增产等方面有许多报道[1~ 4 ] ,但目前对西洋参逆境的研究较少[5、6 ] ,特别是对老参地条件下西洋参(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02年04期)

苏俊英[4](2001)在《化学杂交剂对小麦内源激素和物质代谢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以豫麦41和豫麦54为材料,分别用不同化学杂交剂诱导两种基因型雄性不育,在败育过程中测定了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内源激素系统与物质代谢系统的变化,从生理生化方面对CHA诱导小麦的败育机理进行了探索。本试验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两种化学杂交剂Genesis和Sc2053诱导两种小麦基因型雄性不育,在败育过程中测定了旗叶、幼穗和花药中内源激素的含量,探讨了IAA、GAs、ABA和ZR四种激素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各种激素变化与败育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了败育过程中穗部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中,IAA含量自四分体时期均低于对照,在花药中随CHA剂量增加IAA含量降低幅度增大;(2)除单核期外,叶片、幼穗中GAs含量都高于对照,在花药中却随着基因型不同而GAs含量变化趋势存在差异;(3)在叶片中ABA含量随不同基因型变化趋势不同,但在花粉母细胞期、四分体期都出现了ABA含量高于对照的趋势。在幼穗与花药中ABA含量高于对照,且随不育度加深,ABA含量增高幅度加大;(4)叶片中ZR含量变化随着基因型不同而有差异,而在幼穗与花药中,在花药败育的关键时期,即单核期至叁核期ZR含量都高于对照;(5)花药中IAA/ABA、IAA/GAs、IAA/ZR、GAs/ABA比值的基本趋势都低于对照,且降低幅度随CHA剂量增加而加大,说明整个激素代谢系统失衡;(6)IAA含量的降低可能与幼穗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高有关。 第二部分以化学杂交剂Genesis和BAU-9403诱导两种基因型雄性不育,在败育过程中测定了旗叶与幼穗中脯氨酸、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BAU-9403处理后叶片与幼穗中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Genesis处理却随着基因型不同而有差异;(2)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 苏俊英:化学杂交剂对小麦内源激素和物质代谢系统的影响 白含量高于对照,幼穗中却呈低于对照的趋势,说明败育的发生 可能与营养物质代谢受阻有关。本文对激素系统与物质代谢系统 的变化与败育的可能关系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01-06-30)

崔素霞,王蔚,陈国仓,张承烈[5](2000)在《两种沙生植物内源激素、叶绿体膜脂肪酸组成和膜脂抗氧化系统酶类的季节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两种生长于相同沙丘生境中植物的内源生长调节物质 ,叶绿体膜脂肪酸组成及膜脂抗氧化系统酶类的季节变化的研究 ,结果证明 :具极强耐旱性的泡泡刺比具较强耐旱性的沙拐枣体内脱落酸 (ABA )含量高 4.7倍 (5月 )和 3.5倍 (7月 )。而两种植物的 ABA含量高峰出现在 7月 ,可能是受发育及环境高温的影响。玉米素核苷 (ZRS)的季节变化与植物开花关系密切 ;叶绿体膜脂肪酸以亚麻酸 (18:3)、亚油酸 (18:2 )和棕榈酸 (16 :0 )为主。5月和 9月 ,叶绿体膜脂的不饱和脂肪酸指数 (IUFA)较高 ,而 7月由于亚麻酸、亚油酸含量下降 ,棕榈酸、肉豆蔻酸 (14:0 )含量上升 ,膜脂的 IUFA值较低。分析 IU FA值的高低是对环境干旱和高温的响应。ABA对 7月叶绿体膜脂的 IU FA值下降可能具有直接作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在 3个生长季节均较高 ,而过氧化氢酶 (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除 9月较高外 ,5~ 7月活力很低 ,出现酶活力失衡现象。文中还对上述结果与环境条件间的相关性及沙漠植物的环境适应机理作了深入探讨。(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刁家连,何钟佩[6](1998)在《冬小麦茎秆生长过程中内源激素动态的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冬小麦为材料,研究了小麦茎秆各节间伸长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系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茎秆伸长启动期 IAA 含量与节间长度和节位相关密切。节间长度与伸长启动期的 IAA 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r=0.9353~(**));CTKs 在1,5节间含量较低;2,3,4节间含量较高;伸长过程中,随节间序位的上升,GAs 含量增加百分比大幅度提高;ABA 在整个茎秆伸长过程中含量极低。可见,IAA 与 GAs 互作,共同调控节间的伸长,其中 IAA 可能是决定节间长度的基础,与基因型有关;GAs 在调控节间长度上起主要作用。随节间的伸长和充实,IAA 含量与最大节间单位长度干重成极显着正相关(r=0.9227~(**))。IAA 与CTKs 保持原有的变化趋势,并维持到充实期末,CTKs 在第3节间含量最高,其上位和下位节间则逐步减少,似乎与茎粗有关;ABA 仍维持较低水平。节间单位长度干重达高峰后,贮存物质开始输出(撤退),IAA 和 ABA 含量在生长后期各节间均有较大幅度上升;CTKs 在输出率较高的3,4节间含量较高,而输出率较低的1,5节间含量较低;GAs 含量随节间伸长、充实、物质输出的进程逐渐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S3期)

于运华,郑飞,何钟佩[7](1998)在《苗期低温胁迫对冬小麦根系内源激素系统的影响及其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盆栽小麦为材料,在控制低温条件下研究了苗期低温胁迫对冬小麦根系内源激素系统的影响及调节剂"壮丰安"对其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冬小麦根系的 IAA,CTKs 含量略有提高,ABA 含量急剧上升,GAs 含量则下降;壮丰安显着影响冬小麦根系内源激素系统的变化过程,有效提高小麦幼苗的抗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S4期)

陶静,詹亚光,由香玲,杨传平,刘玉喜[8](1998)在《白桦组培再生系统的研究(Ⅲ)——组培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白桦(BetulaplatyphylaSuks)组织培养的繁殖机理,选取白桦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不同材料,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部位及无性系的植物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加入不同的外源激素对内源激素的影响,探讨了芽、根的分化与内、外源激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IAA是愈伤组织生长的重要内部因子;(2)GA和IAA共同作用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3)不同无性系的IAA含量不同,从壮苗培养的增殖倍数来看,IAA含量高的无性系具有较高的增殖速度;(4)IPA/IAA的比值大有利于诱导芽的分化;(5)加入不同的外源激素对内源激素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对IAA的影响最大。激素BA和NAA协同作用的效果远远大于其中一种激素的使用效果。(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06期)

朱中华,段留生,冯雪梅,韩碧文,何钟佩[9](1998)在《内源激素对小麦叶片衰老调控的系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麦京冬6号幼苗第一真叶为材料,根据系统论原理,对叶片衰老的内源激素调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各种激素与叶绿素含量显着相关,且激素间有一定相关,激素是以系统的方式调控叶片衰老的。(2)玉米素(Z)、赤霉酸(GA_3)、脱落酸(ABA)对叶片衰老有直接作用,乙烯(ETH)、生长素(IAA)、异戊烯基腺嘌呤及其核苷(iP+iPA)、二氢玉米素及其核苷(DHZ+DHZR)是通过影响ABA、GA_3和Z间接起作用的。(3)对内源激素系统和叶片衰老的多元通径分析表明,Z可以直接作用,也可能通过提高GA_3和降低ABA水平延缓衰老;GA_3延缓衰老的同时还可以提高Z水平;ABA一方面直接促进衰老,又可以拮抗Z对衰老的延缓作用;乙烯等其它激素对衰老的影响有促进和延缓多条并存途径,对叶片衰老的效应取决于各途径的实现程度。(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1998年02期)

刁家连,于翠芳,毕建华,郝连友,王振华[10](1996)在《夏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的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夏玉米为材料,系统研究了雌穗和籽粒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器官间、激素间、器官与内源激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夏玉米与春玉米一样,雌穗上穗轴、小穗及籽粒生长发育与内源激素系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其生长发育过程不仅受单一激素的调控,而且受激素间平衡和协同作用的调控,激素间的协同调控作用远远大于单一激素的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莱阳农学院学报》期刊1996年04期)

内源激素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体细胞胚胎发生(somatic embryogenesis)是体细胞向胚胎发生途径转变的发育再建 (developmental reprogramming)过程,是植物发育过程中的独特现象。研究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体细胞变异,分析该生物过程的细胞学和内源生化因子动态变化,对于阐明植物界体细胞胚发生和发育的机理,促进棉花这一世界重要经济作物的遗传工程改良。无论在基础理论还是在实际应用价值上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以体外组织培养的棉花试管材料为对象,针对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源激素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宋柏权,刘乃新,吴玉梅,裴轩瑗.甜菜保护酶系统对硼胁迫响应及其与内源激素相关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

[2].曾范昌,曹景林,胡丽松,程蕾,刘迪秋.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再生过程中遗传变异、细胞学及内源激素系统分析[C].湖北省遗传学会、江西省遗传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06

[3].李刚,董学会,姜晓莉,车熙哲.EM处理老参地对西洋参根内源激素系统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2

[4].苏俊英.化学杂交剂对小麦内源激素和物质代谢系统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01

[5].崔素霞,王蔚,陈国仓,张承烈.两种沙生植物内源激素、叶绿体膜脂肪酸组成和膜脂抗氧化系统酶类的季节变化[J].植物生态学报.2000

[6].刁家连,何钟佩.冬小麦茎秆生长过程中内源激素动态的系统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

[7].于运华,郑飞,何钟佩.苗期低温胁迫对冬小麦根系内源激素系统的影响及其调控[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

[8].陶静,詹亚光,由香玲,杨传平,刘玉喜.白桦组培再生系统的研究(Ⅲ)——组培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8

[9].朱中华,段留生,冯雪梅,韩碧文,何钟佩.内源激素对小麦叶片衰老调控的系统分析[J].作物学报.1998

[10].刁家连,于翠芳,毕建华,郝连友,王振华.夏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的系统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6

标签:;  ;  ;  ;  

内源激素系统论文-宋柏权,刘乃新,吴玉梅,裴轩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