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MOSFET量子效应模型与寄生电阻分析

纳米MOSFET量子效应模型与寄生电阻分析

论文摘要

集成电路对于高速、高集成度、大信息存储量的追求使得MOS器件的尺寸持续缩小,但是随着MOS器件尺寸的缩小,许多原本在长沟MOS器件中不重要的参数在小尺寸器件中变得显著,并影响器件的性能。因此,有很多的研究报告都在讨论如何使得MOS器件在尺寸缩小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长沟道器件的良好特性。在小尺寸MOSFET中,为了减小短沟道效应,采取了增加沟道掺杂和减小栅氧化层厚度等措施。高的掺杂浓度和强的电场使得量子效应对器件的性能影响不可忽视。长期以来,反型层和积累层中的量子效应对MOS器件性能的影响被广泛关注。近期,多晶硅中量子效应对器件性能的影响也被研究。此外,由于源漏延伸(SDE)结构能有效地抑制热载流子效应和短沟道效应,它已成为小尺寸CMOS的标准工艺技术。但是,源漏延伸结构会引起寄生电阻的增加,并且,由于寄生电阻不能随着MOS器件的缩小而缩小,这使得寄生电阻在总的电阻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严重影响器件的输出特性和频率特性。本文首先介绍了MOS器件尺寸缩小的趋势,面临的工艺技术和器件物理效应上的挑战,介绍了MOS器件结构、材料和工艺的发展趋势。在对器件量子效应的分析建模上,作者首先对反型层中量子效应进行了分析。基于三角势场近似,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得到了载流子的分立能级和对应的波函数,给出了反型层中载流子的分布。从反型层载流子分布出发,建立了表面电容和对应阈值时的表面势解析表达式,分析了反型层量子效应对MOS阈值电压和有效栅电容的影响;接着作者利用数值模拟的结果和曲线拟合,对多晶硅中量子效应进行了解析建模,得到了多晶硅栅中的载流子分布和电压降,研究了多晶硅量子效应对MOS器件阈值电压的影响,定量分析了栅电极电容对有效栅电容的影响。由于寄生电阻不能随着MOS器件的缩小而缩小,使得寄生电阻对MOS器件性能的影响不可忽视,为了准确地预测源漏极寄生电阻,分析器件参数对寄生电阻的影响,一个有效的MOS器件寄生电阻模型对于MOS器件的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在寄生电阻的分析中,作者先介绍了长沟道寄生电阻模型和短沟道寄生电阻模型,分析了短沟道MOS寄生电阻模型在栅压较低时存在较大误差的原因。分析认为,误差的原因在计算积累层电荷上。短沟道寄生电阻模型在计算时假设积累层厚度为零,从而得到积累层电荷计算公式,这在栅压小的时候存在较大的误差。根据分析结果,不再假设积累层厚度为零,给出了新的积累层电荷计算方程,对短沟道寄生电阻模型进行了改进,改进的模型经过数值模拟验证,确实能更好的预测MOS器件的寄生电阻。最后作者模拟分析了器件结构参数对源漏寄生电阻的影响,以期能对器件的设计进行指导,提高器件的性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器件尺寸缩小面临的挑战
  • 1.2.1 器件尺寸缩小对工艺技术的挑战与发展
  • 1.2.2 器件尺寸缩小带来的物理效应
  • 1.3 纳米 MOSFET 研究与发展趋势
  • 1.3.1 栅极介电层
  • 1.3.2 栅电极结构
  • 1.3.3 浅结的形成与自对准金属硅化物技术
  • 1.3.4 衬底工程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纳米 MOSFET 量子效应模型
  • 2.1 体硅量子效应模型
  • 2.1.1 三角势场近似与沟道载流子分布
  • 2.1.2 体硅量子效应对 MOS 阈值电压的影响
  • 2.1.3 体硅量子效应对 MOS 栅电容的影响
  • 2.2 多晶硅栅量子效应模型
  • 2.2.1 多晶硅栅量子效应模型
  • 2.2.2 多晶硅栅量子效应对 MOS 阈值电压及其栅电容的影响
  • 2.2.3 同时考虑体硅和多晶硅量子效应时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纳米 MOSFET 寄生电阻分析
  • 3.1 源漏寄生电阻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3.2 寄生电阻模型
  • 3.2.1 长沟道寄生电阻模型
  • 3.2.1.1 积累层电阻
  • 3.2.1.2 扩展电阻
  • 3.2.1.3 深源漏结片电阻
  • 3.2.1.4 接触电阻
  • 3.2.2 短沟道寄生电阻模型
  • 3.2.2.1 栅极对源/漏极延伸区覆盖电阻
  • 3.2.2.2 源/漏延伸电阻
  • 3.2.2.3 深源漏极电阻
  • 3.2.2.4 硅化物-扩散接触电阻
  • 3.2.3 短沟道寄生电阻模型的改进
  • 3.3 器件参数对 MOS 器件寄生电阻影响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光合作用中的量子效应[J]. 科学大观园 2017(08)
    • [2].英研究人员设计出肉眼可见量子效应[J]. 人事天地 2012(02)
    • [3].科学家设计出肉眼可见量子效应[J]. 分析测试学报 2012(02)
    • [4].统计物理中量子效应的层次性[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5].理解量子效应的新视角[J]. 大学化学 2010(03)
    • [6].水的核量子效应研究进展[J]. 科学通报 2018(14)
    • [7].水的核量子效应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基金 2017(06)
    • [8].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水的核量子效应[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6(09)
    • [9].人工微结构中的量子、类量子效应及功能集成光子芯片研究进展[J]. 中国基础科学 2020(01)
    • [10].量子效应[J]. 大科技(科学之谜) 2009(02)
    • [11].首次揭示水的核量子效应[J]. 科学 2016(03)
    • [12].具量子效应Zakharov方程弱解的存在性[J].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1(10)
    • [13].利用针尖增强非弹性电子隧穿谱探测水的核量子效应[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05)
    • [14].基于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新哲学范式的构想[J]. 网络财富 2008(06)
    • [15].可压缩磁化等离子体中量子效应对瑞利-泰勒不稳定性的影响[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16].动植物世界的量子力学[J]. 世界博览 2009(19)
    • [17].考虑量子效应的FinFET栅电容物理模型研究[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19(08)
    • [18].水的核量子效应:解谜水结构的关键一步[J]. 科学新闻 2017(01)
    • [19].物理所发现一新量子效应——光子约瑟夫森效应[J]. 中国西部科技 2009(03)
    • [20].基于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新社会哲学范式的构想[J]. 理论月刊 2008(11)
    • [21].量子效应的序列积[J]. 安康学院学报 2009(01)
    • [22].碳微球的荧光量子效应[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3(02)
    • [23].月亮只有在看着它的时候才真正存在?[J]. 大学物理 2014(07)
    • [24].氢及其同位素宽区状态方程的核量子效应[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03)
    • [25].序列积的若干性质[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9)
    • [26].共振增强的量子效应初步研究[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04)
    • [27].考虑量子效应的超薄体双栅肖特基源漏MOSFET电流解析模型(英文)[J]. 半导体学报 2008(05)
    • [28].科学家探测到宏观世界量子现象[J]. 科学大观园 2016(14)
    • [29].生命:另类的解读方法[J]. 飞碟探索 2011(11)
    • [30].考虑量子效应Zakharov方程弱解的存在性[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标签:;  ;  ;  

    纳米MOSFET量子效应模型与寄生电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