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金属单晶力学行为和力学性能及其尺度效应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纳米金属单晶力学行为和力学性能及其尺度效应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论文题目: 纳米金属单晶力学行为和力学性能及其尺度效应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工程力学

作者: 黄丹

导师: 郭乙木

关键词: 纳米金属,力学行为,力学性能,分子动力学,尺度效应,表面效应,应变率,裂纹扩展,镶嵌原子法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建立了适合于模拟纳米金属材料力学行为和性能的分子动力学计算模型,研究了面心立方晶格与体心立方晶格纳米金属丝、纳米薄膜和纳米固体的力学性能、变形机理以及破坏过程:提出了纳米金属力学性能随其尺寸、表面以及加载速率变化的预测公式,并得到验证;采用二维模型和宏-微观耦合的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纳观裂纹的扩展。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和分析方法适合于研究纳米金属的力学行为和力学性能。主要结论有: 自由表面影响纳米材料的力学行为和力学性能。金属纳米丝和纳米薄膜在无外载荷作用时都存在本征应力和高于理想晶体的初始能量,变形都从表面晶格开始向内部晶格深入。纳米丝的变形过程中出现位错和原子台阶;纳米固体的变形表现为内部晶格的原子滑移。 单晶纳米金属材料的断裂强度接近晶格理论强度,符合Griffith理想晶体断裂理论。 体心立方金属的初始弹性模量“软化”严重,体心立方金属纳米丝和薄膜的拉伸模量在屈服阶段后增大,出现“应变刚化”现象;面心立方金属的弹性模量略小于宏观粗晶。 相同条件下体心立方金属的塑性高于面心立方金属,其屈服强度和初始弹性模量均低于面心立方晶格金属,但屈服阶段早于面心立方晶格金属出现,持续时间更长。 面心立方晶格纳米金属丝的拉伸破坏过程中存在短暂的屈服时间,屈服应变只与金属本身有关,与模型尺寸及加载速率等无关。 面心立方金属纳米丝的屈服强度和初始弹性模量与尺寸对数及应变率对数呈现双线性关系,断裂强度与截面尺寸的负指数以及应变率对数呈双线性关系。同一纳米丝的屈服强度、断裂强度和初始弹性模量与加载速率的对数呈线性上升关系;加载速率相同时,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与尺寸的对数呈线性上升,断裂强度随截面尺寸增加呈一阶指数衰减;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可以用内部晶格、表面晶格和角落晶格三部分的相应值通过加权线性叠加组成。 相同模型的纳米丝原子能量和应力水平低于纳米薄膜,延性高于纳米薄膜;纳米丝弹性模量仅约为纳米薄膜的一半,拉伸强度为纳米薄膜的三分之二。 结合原子镶嵌势的二维模型能准确地模拟平面纳观裂纹的扩展,揭示在远场应力作用下裂纹区原子的运动规律和应力、能量变化过程;同一问题也可以通过原子镶嵌势函数和二维正三角形晶格常数计算材料的弹性参数并结合宏观断裂理论求解;二者分别得到裂纹的起始扩展时间、裂纹尖端应力场和原子平均能量值,结果吻合。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状况和进展

1.2.1 纳米材料和科学

1.2.2 纳米力学

1.3 本文的研究

第2章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原理与方法

2.1 分子动力学基本原理

2.2 原子间作用势函数

2.2.1 对势模型

2.2.2 镶嵌原子法(EAM)

2.3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2.3.1 几何模型的建立

2.3.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2.3.3 温度控制

2.3.4 压力控制

2.3.5 时间积分算法和时间步长

2.3.6 分子动力学方法的不足与多尺度计算

2.4 纳米尺度的力学量表述

2.5 本文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纳米金属力学性能和力学行为研究

3.1 金属纳米丝的力学性能和力学行为研究

3.1.1 FCC单晶纳米丝拉伸破坏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3.1.2 BCC单晶纳米丝的拉伸破坏

3.2 金属纳米薄膜的力学性能和力学行为研究

3.2.1 FCC单晶纳米薄膜的拉伸破坏

3.2.2 BCC单晶纳米薄膜的拉伸破坏

3.3 金属纳米固体的力学性能和力学行为研究

3.3.1 纳米固体的拉伸破坏

3.3.2 纳米固体的剪切破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纳米金属的尺度效应研究

4.1 纳米金属的应变率效应

4.2 纳米金属的尺寸效应

4.3 纳米金属的表面效应

4.3.1 金属单晶表面效应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4.3.2 表面效应的拟合分析

4.4 尺度效应的综合分析及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裂纹扩展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宏微观分析

5.1 二维裂纹扩展分子动力学模拟

5.2 基于原子间作用的宏观断裂力学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论文情况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08

参考文献

  • [1].纳米金属的塑性形变与弹性性质研究[D]. 周晓玲.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7
  • [2].新型铬/钨纳米金属多层膜复合材料的辐照损伤研究[D]. 陈飞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 [3].纳米金属粉体材料的氢等离子体制备机理及其润滑减摩特性研究[D]. 蒋渝.四川大学2004
  • [4].纳米金属和复合金属粉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D]. 刘磊力.南京理工大学2004
  • [5].碳包裹纳米金属及其合金粒子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 赵军.南京理工大学2007
  • [6].ICF用纳米金属铜、银和铝材料的制备、微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D]. 楚广.中南大学2007
  • [7].碳包覆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转化与性能研究[D]. 连文涛.北京化工大学2008
  • [8].核壳纳米金属/Al复合粉末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程志鹏.南京理工大学2008
  • [9].以组装聚合物为载体制备纳米金属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 刘建佳.华东理工大学2015
  • [10].纳米金属铜与镍的形貌控制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D]. 张锡凤.江苏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金属纳米材料塑性变形机制及尺寸效应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 徐爽.北京交通大学2014
  • [2].界面微观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 蔡治勇.重庆大学2008
  • [3].一维纳米结构的若干力学问题[D]. 王立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
  • [4].速度滑移及其对微纳尺度流动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 曹炳阳.清华大学2005
  • [5].低维纳米材料力学及热学性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 张骁骅.复旦大学2006

标签:;  ;  ;  ;  ;  ;  ;  ;  ;  

纳米金属单晶力学行为和力学性能及其尺度效应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