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命题逻辑的《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研究

基于命题逻辑的《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从命题逻辑的角度研究《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试图达到或接近以下的研究目标——创建从逻辑学角度研究《伤寒论》的范式;创建从语言学角度研究《伤寒论》的范式;构建《伤寒论》的方证理论体系框架;构建《伤寒论》的合方理论与方剂语法语义假说。方法:从蕴涵理论研究《伤寒论》中的条件句;从命题态度探讨《伤寒论》中含有“必然”“可能”;“应该”“可能”等模态词的条件句,挖掘孕育其中的模态逻辑;从意义理论研究《伤寒论》条件句何以成“真”的条件;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伤寒论》中的“证候”“方剂”;从分析哲学的角度研究“证候”的“本体”等。结果:从《伤寒论》中发现有关“名”的逻辑,窥及“因形命名”的印痕与“名”“辞”“说”的论辩形式;感悟到对“类、故、理”——“三物逻辑”的运用:提取了《伤寒论》的临床诊疗“实质公理”集;发现“证—方”与“证—法—方”治疗体系的推导异同;负概念在辨证论治中有重要的意义,负概念与正概念的联合应用隐喻证候的整体性问题;方证体系可由“单一方证”、“类方证”、“方证”三个基本概念构成,“合方证”是“单一方证”的“合取”,“合方证”仍可进一步分类,而形成新的“类合方证”,“合方证”“类合方证”又构成新的“方证”。以集合论的方法得到“同一病与同一证”、“同一病与多证”、“同一证与多病”、“多证与多病”、“所有病与所有证”的关系;从语言学的视角抽象出“一首方剂看上去是一个句子”的论点;以语言学的观点提炼出证候的“语形”“语义”“语用”特征;我们发现“以方测证法”之不可行的临床事实:“以方测证法”不满足充分条件命题的逻辑特征;“以病机命名的证候”与“以方剂命名的证候”是属性与个体的关系,是一谓词与主词的关系:从哲学的视角观察到“中医之病因病机与西医的病因病理在认识论上具有不同的本体论。”西医的本体论是“本体论的事实”,中医的本体论是“本体论的承诺”。提出证候的整体性问题应该涉及显现出的“症状体征序列”如何与显现该“症状体征序列”的背景构成一个整体?此证候是如何演变为彼证候、此证候与彼证候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是如何体现出或构成证候整体性的问题。结论:“三阴三阳系统”是一个有别于“阴阳系统”的新形式系统:由“证—方”体系到“证—法—方”体系的概念间存在着逻辑关系的转换;现今证候研究负概念“赋值为0”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方证”划分证候法是与脏腑及其它证候划分法不同的一种“证候”划分法,“方证”划分证候法与其它证候划分法存在“交叉”关系,“方证”划分证候法自身对证候划分亦存在“交叉”关系,或者说方证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伤寒论》在构建“证—方”体系的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是“如果某某证,那么某某方”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假如使用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亦多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前件构成“合取式”,使这一“合取式”成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前件,从而形成一新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伤寒论》的逻辑类型以广义模态逻辑为主体,特别是条件句中的有方有证条文可以径将其视为“道义逻辑”或“规范逻辑”。《伤寒论》中需要研究的“模态”不只是“必然”与“可能”更多的是“应该”、“允许”与“禁止”;若以蕴涵理论来解释它则需要“相干蕴涵”来阐述,即借助相关的背景知识架起前者通往后者的桥梁;《伤寒论》中的“证候”“方剂”可以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来阐释,即“语形”“语义”“语用”的方法揭示症状体征间的联结、中药间的联结,探讨如此联结及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以方测证法”是不可行的,或者说是测不准的,“以方测证法”在逻辑学上是“无效”的。即这种方法不是一种“能行的方法”,其得到的结论也不是“永真式”;王永炎院士提出的有关证候研究论断“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是一连锁蕴涵,而连锁蕴涵是一常用的重言式,即为“永真式”;如果时间与空间区域都是确定的,同一“病”与同一“证”在具体的、确定的、现实的意义上是同一的;如果空间区域确定而时间区域不确定的,同一“病”与同一“证”在具体的、确定的、现实的意义上可满足同一性,但这一同一性取决于时间的时段;此时将出现的是“一病包含多证”。如果空间区域不确定而时间区域确定的,不同“病”与同一“证”在具体的、确定的、现实的意义上可满足同一性;即不同的疾病将在不同的空间经同一“证”的等同而表现为一致。此时出现的即“多病出现一证”。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叩响被遗忘家园之门
  • 二、中国秦汉以前的逻辑与中医学
  • 三、《伤寒论》中的“名”“辞”“说”
  • 四、《伤寒论》中的“三物逻辑”
  • 第一章 《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系统
  • 第一节 三阴三阳源流
  • 第二节 《伤寒论》中的“实质公理”集
  • 第三节 “证候—方剂”的辫证治疗推导规则
  • 一、“证候”本源考
  • 二、证候是什么?
  • 三、证候概念转换间的逻辑关系
  • 四、负概念在辨证论治中的意义
  • 五、病证与方药之间
  • 六、《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框架
  • 第二章 《伤寒论》中的条件命题
  • 第一节 《伤寒论》中的条件句与假言命题
  • 一、《伤寒论》中的条件句举要
  • 二、《伤寒论》中的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 第二节 基于蕴涵理论的《伤寒论》条件句分析
  • 一、基于相干蕴涵原理的《伤寒论》条件句分析
  • 二、基于反事实蕴涵的《伤寒论》条件句分析
  • 第三节 《伤寒论》双结果条件句分析
  • 第三章 模态命题与模态逻辑
  • 第一节 模态逻辑述要
  • 第二节 《伤寒论》中的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 一、《伤寒论》基本模态命题
  • 二、《伤寒论》基本模态推理
  • 第三节 《伤寒论》中的广义模态命题与推理
  • 一、《伤寒论》规范命题及其推理
  • 三、《伤寒论》时态命题及其推理
  • 第四章 基于逻辑推理的方剂假说
  • 第一节 基于归纳推理法的张仲景合方理论研究
  • 一、合方的动机与目的
  • 二、合方的依据
  • 三、合方的原则
  • 四、合方中方与方间的“七情”关系
  • 五、合方的功效
  • 六、合方“先煎后合”与“先合后煎”之异
  • 七、张仲景合方的后世发展与特点
  • 第二节 基于类比推理法的“方剂语法语义”假说
  • 一、句子与方剂的类比
  • 二、句子与方剂的结构层次
  • 三、句子之“主谓结构”与方剂之“君药/主药”
  • 四、句子之“词与词”与方剂之“药与药”
  • 五、“方剂语法语义”假说指导组方
  • 六、“选词造句”“遣药组方”的习惯
  • 第五章 基于逻辑与语言的“自以为是”
  • 第一节 从逻辑的角度看中西医结合
  • 一、从模态逻辑的角度看中西医结合
  • 二、中西医结合中的病证关系
  • 第二节 从逻辑语言的角度看证候
  • 一、证候语言
  • 二 “以方测证法”之不可行论
  • 三 “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
  • 四、证候研究中的边缘
  • 五、论证与辨证论治
  • 后记
  • 履历书
  • 逻辑语言哲学类参考书目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伤寒论》中喘证从太阳、阳明论治探析[J]. 国医论坛 2020(01)
    • [2].《伤寒论》“给邪以出路”治法探析[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03)
    • [3].《伤寒论》英译本的研究[J]. 现代交际 2020(03)
    • [4].宋本《伤寒论》十卷二十二篇“397法”考辨[J]. 国医论坛 2020(02)
    • [5].《伤寒论》方药剂量歌诀[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6].《伤寒论》英译本概述与简评[J]. 环球中医药 2020(06)
    • [7].宋本《伤寒论》学术小史[J]. 环球中医药 2020(06)
    • [8].《伤寒论》阳明病范畴探讨[J]. 国医论坛 2020(04)
    • [9].民国时期《伤寒论》“非杀菌法抗感染”研究初探[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7)
    • [10].基于升降理论对《伤寒论》的探究[J]. 国医论坛 2020(05)
    • [11].读《伤寒论》浅析现代医患矛盾的解决[J]. 中国医学人文 2018(02)
    • [12].追源欲求真伤寒——评《宋以前伤寒论考》[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04)
    • [13].陈焕堂《伤寒论归真》的学术观点与价值[J]. 中医文献杂志 2018(04)
    • [14].论《伤寒论》科研[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6)
    • [15].浅议《伤寒论》阴阳观[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12)
    • [16].试述《伤寒论》六经理论的临床应用[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02)
    • [17].《伤寒论》中大枣应用的象数思维[J]. 国医论坛 2017(01)
    • [18].《伤寒论》对中药发明专利挖掘的指导意义[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7(02)
    • [19].从口渴辨治看《温病条辨》对《伤寒论》的继承与发展[J]. 环球中医药 2017(02)
    • [20].中西医结合探讨《伤寒论》、《内经》六经[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86)
    • [21].揭开《伤寒论》的“黑箱”[J]. 中医研究 2017(02)
    • [22].从黄芩汤的演变看《伤寒论》的编写原则[J]. 河南中医 2016(12)
    • [23].浅析《伤寒论》血证的辩证意义[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16)
    • [24].《伤寒论》第176条评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04)
    • [25].《伤寒论》中甘草应用规律探讨[J]. 国医论坛 2017(02)
    • [26].浅议《伤寒论》中发热辨证[J]. 光明中医 2017(07)
    • [27].基于诠释学循环的《伤寒论》桂枝汤“发汗”研究[J]. 天津中医药 2017(05)
    • [28].《伤寒论》不寐证兼烦躁论证发微[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12)
    • [29].《伤寒论》治呕方药统计[J]. 河南中医 2017(07)
    • [30].浅谈《伤寒论》第176条[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39)

    标签:;  ;  ;  ;  ;  

    基于命题逻辑的《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