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缅语宾语比较研究

藏缅语宾语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中国境内的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言(以下简称“藏缅语”)的宾语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方法对藏缅语宾语进行共时分析和历时考察,揭示藏缅语宾语的共性与个性特征。汉藏语系语言中,藏缅语的形态相对发达些,藏缅语宾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句法标记上。所以,本文以藏缅语宾语的句法标记为切入点,对藏缅语宾语进行描写和分析以及跨语言的比较,旨在对藏缅语宾语的类型学研究有所增益。 由于藏缅语研究起步晚,对很多现象未做全面、深入的研究,因而本文坚持将材料放在第一位,把主要注意力投在藏缅语宾语语料的分析、比较上。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提炼出一些反映藏缅语自身规律的观点。 本文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1、立足于亲属语言比较的语言事实来分析藏缅语宾语,能够更深入地揭示宾语的基本特点,有助于藏缅语乃至汉藏语句法理论体系的建设。2、以藏缅语宾语为对象研究语言的共性和个性,能够揭示出藏缅语宾语的类型学特征,有助于类型学研究的深化。3、藏缅语宾语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汉语的隐性特征,反观汉语宾语的特点。其应用价值在于:1、这一成果有助于语言教学,特别是能为第二语言教学服务。2、能为自然语言信息处理工程提供宾语问题的参考。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1、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对藏缅语宾语进行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对象、目的和研究价值
  • 第二节 藏缅语宾语研究综述
  • 一、单一语言宾语研究概述
  • 二、跨语言宾语比较研究概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语料说明
  • 一、研究方法
  • 二、语料说明
  • 第四节 创新点、难点及不足
  • 一、创新点
  • 二、难点
  • 三、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二章 藏缅语的宾格助词
  • 第一节 概念及语料判定
  • 一、术语名称的分歧和确定
  • 二、宾格助词的筛选与判定
  • 第二节 宾格助词的共时特征
  • 一、宾格助词的共时分布
  • 二、宾格助词的语音特点
  • 三、宾格助词的数量类别
  • 第三节 宾格助词的语序共性
  • 一、宾格助词与联系项
  • 二、宾格助词的语序共性
  • 第四节 宾格助词的来源及演变迹象
  • 一、宾格助词同源关系的比较
  • 二、宾格助词的来源
  • 三、宾格助词的演变迹象
  • 第五节 宾格助词的语义句法功能
  • 一、宾格助词与生命度的关系
  • 二、宾格助词与定指度的关系
  • 三、宾格助词与无生性宾语的关系
  • 第六节 宾格助词的多功能性
  • 一、宾格助词兼做状语助词
  • 二、宾格助词兼做定语助词
  • 三、宾格助词兼做补语助词
  • 四、小结
  • 第三章 藏缅语动词的形态变化和句尾词
  • 第一节 动词的形态变化标记宾语
  • 一、动词形态变化与宾语人称、数的一致关系
  • 二、动词形态变化与主语人称、数的一致关系
  • 三、动词形态变化的本质属性和特点
  • 第二节 动词的声调屈折与宾语
  • 一、动词声调屈折变化的属性分析
  • 二、彝语区分主宾语的句法手段
  • 第三节 句尾词标记宾语
  • 一、句尾词同时指示主语和宾语的人称、数
  • 二、句尾词只指示主语的人称
  • 三、句尾词的特点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 藏缅语人称代词和名词的宾格形式
  • 第一节 人称代词宾格的句法表现形式
  • 一、声调屈折区分人称代词主宾格
  • 二、声调和元音屈折区分人称代词主宾格
  • 三、元音和辅音屈折区分人称代词主宾格
  • 四、人称代词领格形式加宾格助词区分主宾格
  • 第二节 名词宾格的句法表现形式
  • 第三节 小结
  • 第五章 藏缅语宾语的语序
  • 第一节 藏缅语的基本语序
  • 一、SVO语序
  • 二、SVO语序
  • 第二节 宾语语序的灵活性
  • 一、SVO语序
  • 二、OSV语序
  • 三、OVS语序
  • 第三节 小结
  • 第六章 类型学视野下的藏缅语宾语
  • 一、宾语句法标记的共时分布与历时演变受语言类型的制约
  • 二、宾语句法标记受生命度的制约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汉语宾语研究综述
  • 附录二 藏缅语宾语例句择选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声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藏文格助词的特点及其汉译研究[J]. 中国藏学 2020(02)
    • [2].格助词“に”和“で”的区别——以表示时间和原因的用法为中心[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18(04)
    • [3].日语专业论文写作中格助词に的误用分析[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7(01)
    • [4].格助词「で」与「に」的用法[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1(12)
    • [5].日语宾格的语义范畴教学启示[J]. 考试周刊 2016(A0)
    • [6].日语格助词与英语介词之对比探析[J]. 唐山文学 2017(04)
    • [7].日语格助词ni与to的交替现象[J]. 青年文学家 2017(11)
    • [8].日语格助词语义及习得研究述评——以“で”“に”“を”为例[J]. 课外语文 2017(16)
    • [9].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新编日语(修订本)》中格助词「を」的语法解析[J]. 长江丛刊 2017(17)
    • [10].心理动词所带原因论元的「に」格与「を」格的交替[J]. 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论丛 2016(01)
    • [11].复合格助词“に向かって”的误用分析[J]. 牡丹 2015(16)
    • [12].表示时间的格助词“に”和“で”的区别[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8)
    • [13].格助词“に”和“で”的偏误分析——以表示原因的用法为中心[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08)
    • [14].日语格助词使用技巧[J].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02)
    • [15].韩国语副词格助词“■”的习得偏误与对策[J]. 语文学刊 2008(03)
    • [16].论满语格助词的重要性[J]. 满族研究 2014(03)
    • [17].格助词“を”的功能与使用方法[J]. 科技视界 2013(25)
    • [18].复合格助词“に対して”与动词“対する”的意义[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3(10)
    • [19].复合格助词“に対して”与格助词“に”的替换情况[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3(10)
    • [20].关于日语复合格助词“によって”——在形态、句法、语义方面的考察[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 [21].『萬葉集』之格助词「ゆ」考[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19)
    • [22].表示原因的格助词“に”和“で”的异同[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1(04)
    • [23].「名詞+が/に/と+見える」的用法辨析[J]. 日语知识 2011(05)
    • [24].论に系复合格助词的构成特点及意义[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01)
    • [25].日语复合格助词特征一考[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0(06)
    • [26].自然语言处理用藏语格助词的语法信息研究[J]. 中文信息学报 2010(05)
    • [27].现代日语复合格助词研究[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6)
    • [28].浅谈日语格助词「で」的范围限制的意义特性[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12)
    • [29].提示使役对象的格助词“に”与“を”[J]. 科技信息 2009(04)
    • [30].补格助词「に」的使用特征考察[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9(04)

    标签:;  ;  ;  ;  ;  

    藏缅语宾语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