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经济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

行政区经济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区域间的价值流动在规模上越来越大,在组织方式和运转方式上日趋复杂,区域经济关系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华大地上的农耕文明出现得很早,且绵延几千年。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低,生产主要在家庭层面进行,生产力跨区域的流动及合作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较小,国家这一组织内部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域和行政层面,表现为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出于王朝延续和政权稳固的考虑,我国行政区划的发展演变趋势是强调纵向的联系和控制,防范横向的交流和合作,由此形成了中央集权的行政区划体系,行政区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和本位主义。行政区管理系统是管理整个国家的运行框架,它总是将经济生活有意无意地纳入其运行轨道,导致我国历史上经济区难以独立发展,长期依附从属于行政区,区域经济表现为行政区经济。改革开放前,工业化发展道路的选择需要最大限度地集中有限的要素,为此进一步强化了行政区管理系统,地方的主体性被极大地削弱,中央集权被推向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区域经济表现为大一统的行政区经济。改革开放是依托行政区划体系框架自上而下通过差别授权启动和推进的,尽管地方政府的权力不断扩大,区域间横向价值流动空前加大,但“切块”授权不仅没有弱化行政区的封闭性和本位主义反而予以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的表现方式转化为区域化的行政区经济。这是我国区域经济难以统筹发展的根本原因。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行政区划发展演变的基础上,认为中国的区域经济先天地表现为行政区经济,并就区域化行政区经济特点、利益作用机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负面表现等进行了分析。指出区域化行政区经济尽管较大一统的行政区经济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它仍然是计划经济思想和行政手段的产物,与市场经济有着本质上的不相容,也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不相容,是经济增长绩效难以进一步提高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统筹区域发展,使区域经济的表现形式向经济区经济转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 选题的意义
  • 二 文献综述及评论
  • 三 研究方法
  • 四 论文可能的创新
  • 五 论文的构成
  • 六 理论方法介绍
  • 第一章 我国区域经济关系的历史考察
  • 一、我国行政区划的历史考察
  • 二、我国经济区发展演变的历史考察
  • 三、我国历史上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论述
  • 四、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和经济区发展演变的结果及对当前区域经济关系的影响
  • 第二章 我国行政区划的特点及运行机制研究
  • 一、行政区分析
  • 二、国际环境和"大国效应"对我国区域经济关系的影响
  • 三、我国行政区划的运行机制研究
  • 第三章 改革开放前我国区域经济关系论述
  • 一、新中国经济建设任务的确定
  • 二、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内外环境分析
  • 三、发展任务和国际环境对改革开放前我国区域经济关系的影响
  • 四、改革开放前我国区域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
  • 五、改革开放前我国区域经济关系的特点
  • 六、改革开放前区域经济关系的积极作用
  • 七、行政区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 第四章 我国现行区域关系论述
  • 一、国际环境的改善
  • 二、发展任务的确定
  • 三、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关系的影响
  • 四、区域经济关系调整
  • 五、区域化行政区经济的特点
  • 六、区域化行政区经济下利益的作用机制
  • 七、区域化行政区经济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
  • 八、区域化行政区经济的负面表现
  • 第五章 我国区域经济关系的整合与重构
  • 一、构建的前提条件
  • 二、构建的主导思想
  • 三、构建的手段
  • 四、构建的有利条件
  • 五、构建的措施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篇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政府、市场和社会权力关系视角下行政区经济理论的再认识[J]. 江汉论坛 2016(08)
    • [2].中国行政区经济理论的哲学思考[J]. 江汉论坛 2016(08)
    • [3].“行政区经济”理论的核心涵义与模型表达[J]. 科学经济社会 2018(02)
    • [4].行政区经济理论的中国经验与世界启示[J]. 江汉论坛 2016(08)
    • [5].跨行政区经济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共享机制探索[J]. 教育探索 2011(03)
    • [6].跨行政区旅游合作中的政企博弈分析[J]. 发展研究 2019(07)
    • [7].长株潭城市群行政区经济弱化研究[J]. 城市 2009(03)
    • [8].福州新区与行政区、功能区协同发展研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5)
    • [9].基于战略空间与权力配置的行政区经济负面效应机理研究——以镇江为例[J].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8(02)
    • [10].促进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以环渤海经济圈为例[J]. 中外企业家 2015(22)
    • [11].新安江流域行政区经济非均衡性的行政边界效应[J]. 经济地理 2020(09)
    • [12].功能区与行政区“双轨制”:城市政府空间管理与创新——以南京市区为例[J]. 经济地理 2017(10)
    • [13].告别“独立王国”[J]. 新经济导刊 2009(02)
    • [14].对跨行政区经济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共享机制的分析[J]. 艺术品鉴 2018(36)
    • [15].行政区文化定义初探[J]. 祖国 2017(24)
    • [16].试论我国城市圈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J]. 统计与决策 2008(06)
    • [17].撤县设区的科学规范探究[J]. 云南社会科学 2016(05)
    • [18].治理理论视角下的中法区域一体化比较研究[J]. 理论月刊 2012(07)
    • [19].“行政区经济”概念再探讨[J]. 中国行政管理 2010(03)
    • [20].论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需求的区域政府建设[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 [21].“行政区经济”的弊端及其解决方略[J]. 城市问题 2010(06)
    • [22].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地方政府行为[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02)
    • [23].基于大数据背景的中国区域经济协调性聚类分析研究[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20(01)
    • [24].中国行政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述评——兼论我国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方向[J]. 经济学家 2018(08)
    • [25].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循环经济机制建构[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6].丽江攀枝花经济一体化的障碍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12(28)
    • [27].论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过渡及二者的竞争与依赖[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0(05)
    • [28].行政区经济及其损益问题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09(12)
    • [29].我国行政区经济制约城市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当代经济 2013(07)
    • [30].市管县体制研究述评[J]. 消费导刊 2010(03)

    标签:;  ;  ;  ;  ;  

    行政区经济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