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电子注入材料及相关机理研究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电子注入材料及相关机理研究

论文摘要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是平板显示技术的研究热点,而载流子注入平衡与否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本论文重点研究了两种OLED阴极界面修饰材料的电子注入机理,设计了新型阴极结构,提高了器件效率。主要成果为:1、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了碳酸铯(Cs2CO3)真空热分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规律,从热力学上证实Cs2CO3在真空蒸镀时发生分解,生成金属Cs。设计了Cs2CO3真空热分解实验,通过与热力学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Cs2CO3真空蒸镀分解生成金属Cs的结论。对Cs2CO3薄膜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制备并研究了基于Cs2CO3的单电子传输(Electron-only)器件,进一步证实了Cs2CO3真空蒸镀沉积的物质是金属Cs这一结论。2、设计了新型的Cs2CO3:Ag/Ag复合阴极结构并制备了OLED器件,器件结构为ITO/NPB (50 nm) /Alq3 (50 nm) /Cs2CO3:Ag (1:10, 5 nm) /Ag (100 nm)时,电流效率达到4.4 cd/A,高于LiF (0.5 nm) /Al和Cs2CO3 (0.5 nm) /Ag阴极器件。对复合阴极的电子注入层厚度、Cs2CO3:Ag掺杂比例进行了优化。通过XPS分析,推测电子注入层中CsAg合金的形成是器件性能提高的原因。制备了Cs2CO3:Ag/Ag复合阴极和Cs2CO3/Ag阴极透明OLED器件,器件双面发光的总电流效率达到3.13.5 cd/A,阴极方向出光光谱更接近发光材料本身的光谱。3、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了硼氢化钾(KBH4)真空热蒸发分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规律,从热力学上证实在真空条件下蒸镀时KBH4发生分解,生成金属K。对KBH4真空蒸镀薄膜进行了XPS分析,进一步证实了KBH4真空蒸镀分解生成金属K这一结论。4、首次将KBH4用作电子注入材料制备了高性能的OLED器件,器件结构为ITO/F4-TCNQ (4.5 wt%) : m-MTDATA (100 nm) /NPB (20 nm) /C545T (1.5 wt%) : Alq3 (30 nm) /Alq3 (30 nm) /KBH4 (5.0 nm) /Al (100 nm)时,电流效率达到11.0 cd/A,高于LiF(0.5 nm)/Al器件。对KBH4的厚度进行了优化,发现器件在一个比较宽的范围内(3.07.0 nm)均表现出很高的性能。采用不同金属阴极的器件性能都很高,说明KBH4的电子注入效果对阴极金属没有选择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概述
  • 1.1.1 概述
  • 1.1.2 发展历史
  • 1.1.3 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
  • 1.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电子注入材料的研究现状
  • 1.2.1 提高电子注入的意义
  • 1.2.2 阴极界面电子注入机理
  • 1.2.3 阴极/电子注入材料的研究现状
  • 1.2.4 关于碳酸铯电子注入机理的争议
  • 1.2.5 研究背景小结
  • 1.3 论文工作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2章 实验方法
  • 2.1 试剂和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仪器
  • 2.2 材料及薄膜性质的表征
  • 2.2.1 薄膜表面形貌测定
  • 2.2.2 薄膜成分与结合状态分析
  • 2.3 器件制备
  • 2.3.1 基片清洗
  • 2.3.2 蒸镀
  • 2.3.3 封装
  • 2.4 器件性能测试
  • 2.4.1 电流密度-电压-亮度测试
  • 2.4.2 发光效率测试
  • 2.4.3 发光光谱测试
  • 2.4.4 发光寿命测试
  • 第3章 碳酸铯电子注入机理及器件研究
  • 3.1 研究背景
  • 3.2 碳酸铯电子注入机理研究
  • 3.2.1 碳酸铯真空热蒸发过程的热力学计算
  • 3.2.2 碳酸铯真空热分解实验
  • 3.2.3 真空蒸镀碳酸铯薄膜的XPS 分析
  • 3.2.4 基于碳酸铯的单电子传输器件的研究
  • 3.3 基于碳酸铯-银复合阴极的器件研究
  • 3.3.1 复合阴极电子注入层厚度的优化
  • 3.3.2 复合阴极电子注入层掺杂比例的优化
  • 3.3.3 复合阴极器件与碳酸铯/银、氟化锂/铝器件性能的比较
  • 3.3.4 复合阴极电子注入层合金的表征
  • 3.4 基于碳酸铯的透明器件研究
  • 3.4.1 银薄膜厚度的优化
  • 3.4.2 银厚度不同的复合阴极透明器件的比较
  • 3.4.3 复合阴极与碳酸铯/银阴极透明器件的比较
  • 3.4.4 透明器件不同出光方向的光谱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硼氢化钾的电子注入机理及器件研究
  • 4.1 研究背景
  • 4.2 硼氢化钾电子注入机理研究
  • 4.2.1 硼氢化钾真空热蒸发过程的热力学计算
  • 4.2.2 真空蒸镀硼氢化钾薄膜的XPS 分析
  • 4.3 基于硼氢化钾的器件研究
  • 4.3.1 基于硼氢化钾器件与氟化锂/铝器件性能的比较
  • 4.3.2 电子注入层厚度的优化
  • 4.3.3 阴极金属选择性的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粘结剂基TiB_2-C复合阴极中碱金属的渗透迁移行为(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4(04)
    • [2].复合阴极材料发射特性分析[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05)
    • [3].碳碳复合阴极在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中的应用[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6(05)
    • [4].Fe-TiB_2/Al_2O_3复合阴极的电解性能及元素迁移行为[J]. 工程科学学报 2019(08)
    • [5].熔渗法制备固体氧化燃料电池LaNi_(0.6)Fe_(0.4)O_(3-δ)基纳米复合阴极在开路条件下的铬中毒(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6(05)
    • [6].过渡金属氮碳复合阴极材料研究进展[J]. 热加工工艺 2014(24)
    • [7].TiB_2-C复合阴极中碱金属(K、Na)的渗透及其对阴极电解膨胀的影响(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3(06)
    • [8].嫁接多硫化物到功能化的氮-卤化合物上实现高性能锂硫电池(英文)[J].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2020(10)
    • [9].基于聚多巴胺/氧化锌复合阴极缓冲层的倒置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J]. 物理学报 2017(19)
    • [10].石墨-金刚石复合阴极的强流脉冲性能[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8(04)
    • [11].挤压铸造工艺制备高功率微波发射用碳纤维复合阴极研究[J].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0(02)
    • [12].SOFC多层复合阴极的制备及性能[J]. 人工晶体学报 2009(S1)
    • [13].中温SOFC复合阴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0(05)
    • [14].基于改性沥青粘结剂的TiB_2-C复合阴极抗碱金属渗透性能[J]. 轻金属 2012(06)
    • [15].纳米结构LSCF-SDC复合阴极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机理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17(04)
    • [16].四针状氧化锌/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阴极的场发射性能研究[J]. 光电子技术 2019(01)
    • [17].Fe_3O_4对掺杂聚吡咯复合阴极的改性效果[J]. 水处理技术 2016(09)
    • [18].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LSCF基复合阴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J]. 山东陶瓷 2019(04)
    • [19].铝电解用TiB_2/Al_2O_3复合阴极的烧结与性能研究[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1(09)
    • [20].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LSCF-SDC纳米复合阴极制备及性能研究[J]. 无机化学学报 2011(10)
    • [21].锂离子电池三元复合阴极材料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2(02)
    • [22].LSCF-La_(10)Si_6O_(27)复合阴极的制备与表征[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1(S1)
    • [23].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阴极材料LaBiMn_2O_6-Sm_(0.2)Ce_(0.8)O_(1.9)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质[J]. 无机化学学报 2019(04)
    • [24].复合阴极材料电-Fenton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研究进展[J]. 水处理技术 2018(08)
    • [25].核壳结构的LSCF-GDC复合阴极的合成研究[J]. 人工晶体学报 2018(12)
    • [26].LaBaCo_2O_(5+δ)-Co_3O_4复合阴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 人工晶体学报 2019(01)
    • [27].LSM溶胶浸渍LSCF-GDC三相复合阴极制备及性能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16(07)
    • [28].低成本制备的高稳定性碳纳米管复合阴极[J]. 液晶与显示 2008(06)
    • [29].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PrBa_(0.5)Sr_(0.5)Cu_2O_(6-δ)复合阴极材料[J]. 材料导报 2019(10)
    • [30].低温电解质[K_3AlF_6/Na_3AlF_6]-AlF_3-Al_2O_3熔体中TiB_2-C复合阴极的耐腐蚀性能[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标签:;  ;  ;  ;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电子注入材料及相关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