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性在中国命运的哲学思考

关于现代性在中国命运的哲学思考

论文摘要

当前,现代性日益成为全球的焦点问题。一方面,后现代化国家无一例外地渴望拥抱现代性,将现代性设计作为自己富强的动力;另一方面,20世纪西方国家却对现代性做出了严厉的批判,并宣告了“现代性的死亡”。中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历程,对现代性在中国的命运的反思无疑不容回避。反思的焦点逻辑地体现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既然现代性在西方被宣告死亡,那么中国还需不需要现代性?其次,如果现代性在中国仍然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的话,那么该如何进行中国的现代性设计?最后,中国的现代性设计如何跳出“现代性死亡”的悖论,避免“现代化的陷阱”?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有必要对现代性问题做一深入的探讨。然而,在我们探讨时,却惊奇地发现,现代性自身仍然是一个尚未厘清的领域,她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为此,本文首先从现代性的元理解入手,拨除迷雾,对现代性本身做了梳理。然后,通过对现代性在中国的语境进行历史具体性分析,认为现代性仍未终结,中国仍然需要现代性,但现代性设计却任重道远,它仍然是我们的“一项未竟的事业”。而现代性进程中的陷阱和新全球化的历史定位,让我们呼唤中国新的现代性。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无疑是中国新现代性的宣言。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新现代性设计进行到底,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的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成了当代中国新现代性设计的应有之义。

论文目录

  • 引言
  • 第1章 现代性的元理解
  • 1.1 现代性的界定
  • 1.2 现代性与现代化之辨
  • 1.3 现代性的机制分析:流动的现代性
  • 1.3.1 生成机制:现代性的独特动力品质
  • 1.3.2 演进机制: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和张力
  • 1.4 现代性的多维度分析:多面的现代性
  • 1.4.1 现代性的精神性维度
  • 1.4.2 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
  • 1.5 现代性的特征
  • 1.5.1 交互关联性
  • 1.5.2 断裂性
  • 1.5.3 全球性
  • 1.5.4 双重性
  • 1.6 现代性的哲学精神:理性意识
  • 第2章 现代性的中国语境分析
  • 2.1 现代性登陆中国:兼评中国现代性进程
  • 2.1.1 中国现代性历时态分析:现代性五种构想的转换游移
  • 2.1.2 中国现代性共时态分析:中国现代性的总体构成
  • 2.1.3 现代性在中国的历史具体性分析
  • 2.2 中国的现代性设计任重道远
  • 2.3 中国遭遇现代性悖论批判及出路
  • 2.3.1 在进步与灾变之间:现代性的悖论
  • 2.3.2 现代性灾变的诊断和疗治:四种现代性诊断范式的流变
  • 2.3.3 摆脱现代性困境的出路: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出场
  • 第3章 中国现代性的命运走向
  • 3.1 现代性在中国仍是一项未竟的事业
  • 3.1.1 现代性无法逃避:一种全球化的视角
  • 3.1.2 现代性尚需完善:一种多维的棱镜
  • 3.1.3 现代性仍然是一项尚未完成的设计:现代性内在超越的诉求
  • 3.2.中国的现代性需要重新打开马克思主义视野
  • 3.2.1 三次历史遮蔽:对马克思现代性视域的曲解
  • 3.2.2 核心与形态:对马克思现代性视域的反思
  • 3.2.3 新语境呼唤新现代性
  • 3.3 科学发展观:新现代性宣言
  • 3.3.1 科学发展观:一种新现代性的模式
  • 3.3.2 科学发展观:新现代性的多面诉求
  • 3.3.3 科学发展观:新现代性对现代性困境的理性回应
  • 第4章 将中国新现代性设计进行到底
  • 4.1 转换经济现代性路径,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 4.1.1 经济现代性的理论
  • 4.1.2 中国经济现代性的路径图
  • 4.2 解读政治的现代性,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4.2.1 政治现代性的内涵
  • 4.2.2 政治文明:政治现代性的呼唤
  • 4.2.3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4.3 反思文化现代性,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4.3.1 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文化焦虑
  • 4.3.2 现代性与传统的对话
  • 4.3.3 后现代与现代性的共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关于现代性在中国命运的哲学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