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汤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现代文献研究

三仁汤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现代文献研究

论文摘要

三仁汤首见于《温病条辨》,但此方是吴鞠通总结《临证指南医案·湿》中冯案和某案而得来,吴氏三仁汤无论是在药物组成上,还是在病机特点、症候特征等方面,和这两个医案都很相似。三仁汤主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之证,所主病证特点为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方由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组成,既能开上、畅中、渗下,分利三焦,又能化湿清热,还能开宣肺气,共奏宣畅气机,清利湿热的作用;吴氏在原文中强调要使用甘澜水煎服,但当今临床很少使用。三仁汤被广泛地运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自1995年至今公开发表的探讨三仁汤临床应用的论文有160余篇,其中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论文有106篇,占全部论文的70%。本文以这106篇文献为研究资料,对三仁汤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为临床使用提供有益借鉴。呼吸系统感染疾病中,三仁汤主要治疗支气管炎、流行性感冒和肺炎;消化系统感染中,主要治疗胃炎、胃溃疡、肝炎和胃肠炎;眼科感染中,主要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真菌性角膜溃疡;此外,还被广泛用于治疗尿路感染、伤寒、副伤寒、以及西医诊断不明的发热症。在每个疾病中,本文都总结疾病之病机、主症、主要伴见症、药物加减规律四个方面。本方所治疗疾病的病机基本上都是湿热郁于气分,湿重而热轻,少数疾病有化热之变化;常见病位是脾胃、肺、膀胱、三焦,也可涉及到眼、肠道、卫表等,按照卫气营血辨证,病位大多在卫分和气分,很少涉及到营分和血分;临床以低热、饮食不振、四肢困重、苔白腻、脉濡为诊断要点;治疗上化湿清热、从三焦分泄贯穿始终,很少使用原方治疗,并常常根据湿热之孰轻孰重,病位在上中下焦之差别而随症加减。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综述 三仁汤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1 胃肠系统感染
  • 1.1 胃炎
  • 1.2 急慢性肠炎
  • 1.3 病毒性肝炎
  • 1.4 其他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
  • 2 呼吸系统感染
  • 2.1 支气管炎、肺炎
  • 2.2 感冒
  • 2.3 其它呼吸系统感染
  • 3 泌尿系统感染
  • 4 眼部感染
  • 5 外科感染
  • 6 妇科感染
  • 7 传染性疾病
  • 8 总结
  • 第二部分:正文 三仁汤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现代文献研究
  • 前言
  • 1 三仁汤的出处、组方以及方解
  • 1.1 三仁汤的出处
  • 1.2 三仁汤组成、煎服法以及组方规律
  • 1.3 三仁汤所主病症
  • 2 三仁汤现代临床应用的研究
  • 2.1 呼吸系统感染
  • 2.2 消化系统
  • 2.3 泌尿系统感染(尿路感染)
  • 2.4 眼科感染
  • 2.5 伤寒与副伤寒
  • 2.6 发热
  • 2.7 其他
  • 3 总结和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三仁汤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现代文献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