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杜兴氏肌营养不良(Due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是儿童最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致死性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约为活产男婴的1/3500,进行性肌萎缩和肌无力,伴腓肠肌假性肥大是其典型的临床特征,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明显升高,肌活检显示营养不良性肌病型,预后极差。患者平均2~6岁发病,7~10岁左右即无法行走,多于20岁左右因心肺合并症而死亡,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男性的健康成长。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DMD患者l/3是新生突变,2/3由遗传而来,因此产前基因检测是降低DMD患者出生及提供遗传咨询的重要措施,对提高人口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致病基因dystrophin基因定位于Xp21.l一21.3,全长约为2400kb,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最大的基因之一,约占整个X染色体长度的1%及整个基因组长度的0.1%,其中79个外显子编码序列总长度仅为14kb,78个内含子为该基因的大部分序列。内含子区具有易脆性,致病基因的断裂点常非随机地发生于内含子区,有92%的缺失断裂点发生在内含子区域,内含子序列在不同地域及民族中存在显著性差异。Dystrophin基因突变类型以缺失最为常见,约占55~65%,主要分布5′端和中央两个缺失热点区;基因重复约占5~10%,其余的突变为点突变或微缺失,通常导致无义突变和移码突变。本研究在确定胎儿性别后,首先利用dystrophin基因内常见18对外显子引物的mPCR方法,检测了缺失型DMD患者,并对其家族胎儿进行相应缺失位点的检测,然后应用dystrophin基因内含子区的5对(CA)n引物,采用STR-PCR方法对非缺失型家族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及产前基因检测。并且对mPCR引物进行优化组合。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简便、可靠、临床实用性较强的DMD高危家族的基因检测及其产前基因检测方法,为临床DMD高危家族孕妇开展了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奠定了一定基础。材料与方法材料:1.收集临床病例:收集4例DMD患者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肌电图、血清心肌酶谱及部分肌肉活检而临床确诊;2.样本来源:抽取每名受检者外周静脉血5ml;在3例DMD高危家族的产前基因诊断中,于孕中期取羊水20ml,孕后期采脐血为样本2ml,提取样本DNA。3.引物合成:1对性别决定基因(SYR)引物,dystrophin基因的18对外显子引物和5对(CA)n引物均在NCBI上采用BLAST工具做比对,确定了所有引物准确性。方法:先用SRY引物进行PCR扩增判断胎儿性别,而后采用mPCR方法检测DMD患者:如检测出有外显子缺失的患者,再用单管PCR检测胎儿相应位点,检测男性胎儿是否缺失。对女性胎儿或未检出外显子缺失的男性胎儿,则采用STR-PCR扩增进行家系连锁分析,以检测胎儿的风险,进行DMD的产前基因诊断。建立稳定PCR反应体系:1. SYR引物的PCR反应体系:总体积25ul,含有基因组DNA50ng,dNTP各200umol/ L,引物各0.2umol/L,1xBueffr,Tarq酶用量2u。2. mPCR反应体系:总体积15ul,含有基因组DNA100ng,dNTP各200umol/L,引物各0.2umol/L,1xBueffr,Tarq酶用量3u,引物分四组:A、B、C、D组。3. STR-PCR反应体系:总体积25ul,含有基因组DNA50ng,dNTP各200umol/L,引物各0.2umol/L,1xBueffr,Tarq酶用量2U。性别决定基因(SRY)引物的PCR扩增产物在2%琼脂糖凝胶电泳,18对外显子引物的mPCR扩增产物经3%琼脂糖凝胶电泳,(CA)n引物PCR扩增产物在12%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均采用SYRB Green荧光染料,自动凝胶成像系统上观察结果。结果胎儿性别决定基因检测,共检出4例胎儿,其中2例单胎和1例双胎之甲胎为男性,1例双胎之乙胎为女性,胎儿性别基因检测结果均完全与胎儿羊水细胞的核型分析相符,且与胎儿出生后性别完全相同。采用mPCR结合STR-PCR方法对4例DMD患者的高危家族进行产前基因突变类型检测结果表明:4例DMD患者中有2例检测出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的缺失,1例DMD患者为50,51二个外显子缺失,另1例双胎孕妇高危家族中DMD患者检测出43外显子缺失,同时对双胎之男胎进行dystrophin基因43外显子检测,未发现男胎有43外显子缺失。2例缺失型DMD患者的外显子缺失位点主要集中在中央缺失热区(44~52)内,这与以往的研究较为一致。另2例DMD患者的18对外显子引物的mPCR未检测到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的缺失,为非缺失型DMD患者。对3例DMD高危家族(包括2例非缺失型DMD高危家族和1例缺失型DMD双胎高危家族)进行STR-PCR的dystrophin基因检测发现:3例DMD高危家族的4例胎儿均继承了与患者相同的母源致病单体型,除1例双胎之女胎为风险基因携带者外,其余3例男胎均为DMD高危胎儿,3例患者母亲均为杂合型,同时3例家族的其它成员均未检测dystrophin基因内含子缺失,严格遵循了孟德儿遗传规律。结论胎儿性别检测,mPCR方法与STR-PCR方法三者相结合,是dystrophin基因检测及产前基因检测的理想方法,可作为一种快速、有效、适于临床开展的基因检测技术,可有效地为产前基因诊断提供十分重要的信息,指导遗传咨询,尤其是对散发家族是可行的并且显其优越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In vitro study of micro-dystrophin gene-modifi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J].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2010(07)
- [2].皮肤成纤维细胞中Dystrophin基因的表达研究[J].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9(01)
- [3].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中国家系相关基因Dystrophin的突变的检测[J]. 医学研究杂志 2013(08)
- [4].dystrophin基因常见易缺失外显子片段的克隆和鉴定(英文)[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46)
- [5].骨髓胚胎样干细胞体内重建dystrophin的表达[J]. 西南国防医药 2015(08)
- [6].中国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家系相关致病基因Dystrophin突变检测结果分析[J]. 山东医药 2013(34)
- [7].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1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家系Dystrophin基因突变[J]. 临床检验杂志 2014(03)
- [8].中国西南地区170例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dystrophin基因变异谱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2)
- [9].转基因修饰后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mdx鼠后成肌调节因子的表达研究[J]. 热带医学杂志 2010(03)
- [10].抗肌萎蛋白缺陷型肌营养不良症25例临床和病理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 2008(06)
- [11].抗肌萎缩蛋白免疫组化在青少年肌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8(05)
- [12].杆状病毒修饰后的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mdx鼠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5(04)
- [13].The PDZ-Containing Unconventional Myosin XVIIIA Regulates Embryonic Muscle Integrity in Zebrafish[J].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2014(08)
- [14].经micro-dystrophin基因修饰后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mdx鼠的实验研究[J]. 临床医学工程 2010(01)
- [15].Micro-dsytrophin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mdx鼠腓肠肌病理改变及micro-dystrophin的表达[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08(06)
- [16].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mdx鼠体内分化为骨骼肌细胞及其dystrophin/utrophin蛋白的表达[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9(05)
- [17].白藜芦醇联合电针治疗运动性骨骼肌肉损伤的实验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8(05)
- [18].DMD/BMD患者的dystrophin基因表达研究[J]. 临床检验杂志 2016(02)
- [19].Micro-dsytrophin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mdx鼠膈肌病理改变[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16)
- [20].Locomotive System[J]. China Medical Abstracts(Internal Medicine) 2008(03)
- [21].治疗杜兴肌肉萎缩症的新药及其开发[J]. 中国新药杂志 2020(02)
- [22].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家系的缺陷基因检测[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3)
- [23].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的应用比较[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0(05)
- [24].河南省杜氏肌营养不良患者dystrophin基因突变的MLPA检测[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6)
- [25].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进展[J].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6(01)
- [26].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儿的肌肉病理及dystrophin免疫组化SP法检测的临床意义[J]. 实用临床医学 2009(08)
- [27].Golodirsen(Vyondys 53)[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20(11)
- [28].3号外显子缺失后dystrophin蛋白空间结构和功能改变[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8(06)
- [29].中国人群中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J]. 遗传 2011(03)
- [30].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小鼠模型鉴定及干细胞移植后dystrophin的变化[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4(06)
标签:杜兴氏肌营养不良论文; 产前基因检测论文; 基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