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唑类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含异噁唑环类异羟肟酸的合成和研究

四唑类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含异噁唑环类异羟肟酸的合成和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一类含四唑类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第二部分研究了一类新型含异(口恶)唑的异羟肟酸的PDF抑制剂。自上世纪30年代发现青霉素类抗生素以来,抗生素便成为人类抗病菌感染的主要前线药物。然而,随着抗生素(青霉素类与头孢类)的广泛应用,耐药菌也随之迅速产生并不断蔓延。病菌产生耐药性的途径之一,便是产生用于破坏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其中含金属离子的β-内酰胺酶就称为金属β-内酰胺酶。金属β-内酰胺酶能够严重破坏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之失去抗菌活性而大大降低疗效。传统对付β-内酰胺酶的措施有:其一,寻找新的抗生素;其二,探索并用使细菌停止合成β-内酰胺酶的物质;其三,合并使用对β-内酰胺酶敏感和相对稳定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其四,发展特异性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几十年来,人们不断探索新的特异性金属酶抑制剂,取得了一定成果。到目前为止,已有的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巯基乙酸衍生物、硫代吡啶二羧酸衍生物、青霉烷砜类等化合物、碳青霉烯类化合物、头孢烯类等。最近有文献报道包含3-n-丁基-1-苯并吡唑-5-羧酸盐联苯四唑或包含3-n-丁基-1-苯并吡唑-5-乙烷基酯联苯四唑对金属β-内酰胺酶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四氮唑是一个有着广泛用途的官能团。它不仅在医药方面用作亲油性取代基和羧酸替代物;还作为炸药,照相和信息记录系统等,应用非常广泛。本文在文献工作基础上,对以上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将其中一个苯环换成异(口恶)唑环,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化合物,并研究了其生物活性和对金属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本文以对甲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通过包括锌盐催化的取代腈与叠氮环合反应合成四氮唑,以改进的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芳香环取代的异(口恶)唑,以及氧化、酯化、羟胺化等10-12步反应,合成了包含四氮唑与芳香环取代的异(口恶)唑的异羟肟酸衍生物。PDF抑制剂类抗生素是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外新兴起的一个研究热点,因为PDF作为抑菌靶点的生化过程很明确,其晶体结构和活性部位也已经比较清楚,所以PDF抑制剂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前景。我们选取PDF抑制剂作为研究课题,设计并合成新的化合物,希望能够发现新型结构的先导化合物。本文以含有苯并噻唑和吲哚的异羟肟酸类化合物为先导化合物,根据它们的构效关系和与PDF受体结合的原理,设计并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含有异(口恶)唑类异羟肟酸衍生物。以取代的苯甲醛为起始原料,以改进的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芳香环取代的异(口恶)唑类中间体化合物,进而通过氧化、酯化、羟胺化等数个步骤得到最终目标产物。通过5步的反应,共合成含异(口恶)唑环异羟肟酸化合物15个,全部为新化合物。用1HNMR、ESI-MS、IR和元素分析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对其进行体外抑菌实验显示多数化合物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意外地发现这类化合物有很好的降糖效果。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一类四唑类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合成
  • 1.1 金属酶的发现和分布
  • 1.2 金属β-内酰胺酶的种类、特性
  • 1.2.1 3a类金属β-内酰胺酶
  • 1.2.2 3b和3c亚群金属β-内酰胺酶
  • 1.2.3 金属型β-内酰胺酶的催化活性
  • 1.3 分子结构特点
  • 1.4 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研究现状
  • 1.5 异噁唑环及苯并异噁唑结构和用途介绍
  • 1.5.1 异噁唑的化学
  • 1.5.2苯并异噁唑的化学
  • 1.6 四唑的应用及合成
  • 1.6.1 四唑的应用
  • 1.7 实验部分
  • 1.7.1 仪器与试剂
  • 1.7.2 第一类: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四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 1.7.3 第二类: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四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 1.8 结果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新型含异噁唑环的异羟肟酸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
  • 2.1 PDF酶抑制剂及异羟肟酸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与试剂
  • 2.2.2 含异噁唑环的异羟肟酸的合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3-取代苯基异噁唑-5-甲酰羟胺衍生物的合成
  • 2.3.2 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总结论
  • 附图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以及答辩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唑类离子的含能离子盐的研究进展[J]. 材料工程 2015(11)
    • [2].吲唑类化合物合成研究进展[J]. 浙江化工 2012(03)
    • [3].唑类抗真菌药物手性分离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J]. 民营科技 2015(06)
    • [4].新型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研究[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20(01)
    • [5].9月水稻即将破口抽穗,唑类杀菌剂使用至关重要[J]. 农村科学实验 2017(12)
    • [6].硝基唑类含能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J]. 有机化学 2014(02)
    • [7].氟康唑类似物的研究进展[J]. 药学实践杂志 2016(02)
    • [8].吲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7(02)
    • [9].真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受机制[J]. 菌物学报 2015(05)
    • [10].唑类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研究[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11].氨基唑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化工中间体 2012(03)
    • [12].欧盟或禁用唑类杀菌剂[J]. 农药市场信息 2014(29)
    • [13].热带假丝酵母唑类耐药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与感染 2017(06)
    • [14].22种唑类化学合成药对10种真菌体外药敏作用[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5(08)
    • [15].1H-吲唑类中间体的合成及表征[J].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13(05)
    • [16].系列氮唑类含能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17].唑类抗真菌药物加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长春碱相关低钠血症[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4(05)
    • [18].二硝甲基唑类含能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13(01)
    • [19].新型恶二唑类缓蚀剂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J].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8(01)
    • [20].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50例分析Δ[J]. 中国药房 2016(11)
    • [21].真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相关耐药基因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0(05)
    • [22].1H-吲唑的合成研究进展[J]. 化学试剂 2017(06)
    • [23].4-氨基-7-硝基苯并-2-氧杂-1,3-二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Hg(Ⅱ)的识别研究[J]. 化学通报 2017(07)
    • [24].液相色谱技术的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 2013(11)
    • [25].硝唑类脑病——2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分析[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08)
    • [26].两种唑类化学合成药对小鼠抗炎作用的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A5)
    • [27].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塑料儿童玩具中苯并■唑类荧光增白剂[J]. 分析测试学报 2020(09)
    • [28].唑类抗真菌药物手性分离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J]. 科技创业家 2013(19)
    • [29].曲霉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8(07)
    • [30].6-(N-吡啶)氨基-1-甲基-1H-吲唑类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5(02)

    标签:;  ;  ;  ;  ;  ;  

    四唑类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含异噁唑环类异羟肟酸的合成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