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潜能的研究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潜能的研究

论文题目: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潜能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内科学

作者: 陈晓

导师: 王冠军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绿色荧光蛋白,裸鼠,造血分化

文献来源: 吉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且能长期维持其遗传性状稳定。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或细胞治疗,尽管已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但供源不足、不能在体外大量扩增等方面原因使得HSCT 的应用仍受多方面的限制。那么,人骨髓MSC(hMSC)能否分化为造血细胞?需要那些必要的条件?移植后能否进行造血重建?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首先分离人骨髓MSC,建立大规模培养及扩增体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然后利用小鼠胎肝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造血因子,对其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其次以绿色荧光蛋白转染hMSC , 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hMSC (hMSC/EGFP)。最后以hMSC 和hMSC/EGFP 为供体细胞,亚致死剂量射线照射后的裸鼠为受体,绿色荧光蛋白作为示踪,通过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hMSC 的体内造血分化潜能和造血重建能力,结果表明所分离、培养及扩增的hMSC 均一性好,具有多潜能成体干细胞特性。在体外,胎肝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可诱导hMSC 分化为具有造血干/祖细胞特性的细胞。hMSC 能在亚致死剂量射线照射的裸鼠骨髓中植入并分化表型为人CD34+的造血干/祖细胞。

论文目录: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绿色荧光蛋白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体外扩增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造血分化潜能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发布时间: 2005-08-26

参考文献

  • [1].鞘氨醇激酶协同细胞因子调节造血细胞的粘附与迁移[D]. 王立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
  • [2].造血细胞产生的活性蛋白LL-37/hCAP-18和EDAG功能和临床意义的研究[D]. 安莉莉.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 [3].人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造血细胞的实验研究[D]. 杨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
  • [4].小鼠胚胎造血前体细胞的表面标志研究[D]. 高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

相关论文

  • [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造血细胞方向分化的研究[D]. 胡凯猛.第二军医大学2012
  • [2].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支持作用[D]. 李长东.吉林大学2004
  • [3].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促进造血重建的研究[D]. 马俐君.第二军医大学2004
  • [4].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潜能的探讨[D]. 陶欣荣.第二军医大学2005
  • [5].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初步研究[D]. 韩圣.第二军医大学2005
  • [6].小鼠骨髓多能干细胞建系及其造血重建作用的研究[D]. 邱慧颖.第二军医大学2005
  • [7].低氧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及其机制研究[D]. 李海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
  • [8].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D]. 黄定强.四川大学2004
  • [9].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细胞支持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培养研究[D]. 黄晓兵.四川大学2006
  • [10].不同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生物学特性及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研究[D]. 张晓艳.南京医科大学2008

标签:;  ;  ;  ;  ;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潜能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