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描述场景中自我为中心的空间更新方式和条件研究

语言描述场景中自我为中心的空间更新方式和条件研究

论文摘要

空间认知能力是人类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行走过程中知觉环境空间的在线自动更新,保证了我们空间行为本能而直觉的发生,从而促进了我们对空间知识的获取。人们可以使用语言从任何视角描述和传递实际、想象空间的空间信息,对想象空间关系进行转换,这已经成为我们获取空间知识的重要方式。空间语言把知觉空间和想象空间联系在一起,是研究认知和知觉系统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理想方式。本研究采用语言描述的空间情境模型研究范式,试图揭示想象空间更新的方式特点以及影响想象空间更新的因素,探讨想象空间更新是否需要和知觉空间更新相似的前提条件,并对空间更新的方式和研究范式间的关系做进一步探索。对以上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可以促进我们对人类空间认知行为的理解。 本研究由五个实验组成,所有实验程序由VC6.0语言编制。 实验一检验了不同身体旋转方式下描述场景中自我为中心的空间关系能否在线更新。实验二去掉场景描述中表示物体方位的空间名词,利用3D场景呈现物体相对于自我的空间方位,检测是否由于单纯语言信息的提取导致了重合效应以及检验想象身体旋转下的空间更新能否被促进。实验三利用空间干扰任务检验是否因为工作记忆的负荷而导致在线更新不能发生。实验四检验实际知觉的自我为中心参照框架下物体方位视觉线索的知觉学习体验和实际身体的知觉运动是否是想象空间在线更新的两个必要其前提。实验五使用内隐学习范式,检验在不能使用外显编码策略的学习方式下想象空间的更新行为。 结合实验结果和讨论,本研究支持和得出以下结论: 1、对想象空间中物体方位的反应是依据人体的空间结构作为参照的。人们对由地球重力限定的上/下轴反应最快,对不对称的前/后轴的反应比对称的右/左轴反应快。不同方位维度的可获取性是由身体和环境的知觉和功能特征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2、实际知觉的自我为中心参照框架对想象空间的任务操作同时具有促进和干扰两方面作用。想象空间转换的视点重合效应可能由于实际身体知觉的和想象的自我为中心参照框架重合时知觉对想象朝向的促进作用而形成;不重合效应可能由于实际知觉的自我为中心参照框架对任务限定的想象自我为中心参照框架的知

论文目录

  • 引言
  • 第一部分 研究综述
  • 1 空间关系和空间参照框架
  • 1.1 空间关系
  • 1.2 空间参照框架
  • 1.3 空间心理表征和视角转换
  • 1.4 空间认知能力的差异研究
  • 2 有关空间语言理解的相关理论假设
  • 2.1 语言描述情境中的空间框架理论
  • 2.2 语言理解的知觉-运动表征理论
  • 3 空间更新
  • 3.1 知觉和虚拟场景中自我为中心的空间更新
  • 3.2 语言描述场景中自我为中心的空间更新
  • 第二部分 实验
  • 一、实验的范式和实验目的、假设
  • 二、正式实验
  • 1 实验一 描述场景中自我为中心的空间更新
  • 2 实验二 想象身体旋转方式下的视角重合效应
  • 3 实验三 空间干扰任务下自我为中心的空间更新
  • 4 实验四 方位视觉线索的知觉学习下自我为中心的空间更新
  • 5 实验五 内隐学习范式下自我为中心的空间更新
  • 总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场景记忆的参照系整合过程中的物体方位判断[J]. 心理学报 2008(12)
    • [2].虚拟环境概念模型建模方法研究[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0(03)
    • [3].参照系整合条件下的空间方位判断[J].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08(05)
    • [4].汉语空间参照系和拓扑关系表达[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10)
    • [5].旋转任务中3~5岁儿童空间物体位置编码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01)

    标签:;  ;  ;  

    语言描述场景中自我为中心的空间更新方式和条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