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物质及培养条件对兰考泡桐叶片体外植株再生的影响

外源物质及培养条件对兰考泡桐叶片体外植株再生的影响

论文摘要

泡桐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由于其繁殖容易,生长快、材质好等优点,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泡桐丛枝病和大冠低干等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泡桐的发展。为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从理论上研究泡桐丛枝病,以前有人利用带腋芽的茎段的途径以及器官间接发生途径和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建立了泡桐的体外植株再生系统,但这些研究工作更主要集中在激素的方面研究。 为了进一步优化泡桐植株再生条件,从而为开展泡桐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和培育泡桐新品种等工作奠定基础,本文以兰考泡桐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外源物质、光周期和低温处理对兰考泡桐叶片芽诱导的影响,现将结果归纳如下。 在甘油和蔗糖的所有组合中,蔗糖浓度为20g·L-1时,诱导率最高,达到了64.15%,蔗糖对兰考泡桐叶片的芽诱导的影响极显著,甘油对褐化率的影响显著,从获得较高兰考泡桐芽诱导率来看,蔗糖好于甘油,蔗糖的最适浓度为20g·L-1。 在附加PVP和Vc的培养基上,当PVP浓度为7g·L-1时,芽诱导率最高,达到了81.58%,PVP对兰考泡桐叶片的芽诱导的影响极显著,Vc对芽诱导的影响显著而且对褐化率的影响极显著。综合考虑褐化率和芽诱导率,较为适宜的芽诱导培养基添加物为PVP,培养基中PVP的最适浓度为7g·L-1。 适宜浓度的DTT能够促进兰考泡桐叶片芽的诱导,芽诱导率最高的DTT浓度是10mg·L-1。 在柠檬酸和AgNO3的实验中,柠檬酸和AgNO3对兰考泡桐叶片的褐化和芽诱导的影响均表现为极显著,当柠檬酸浓度为0.15g·L-1时,芽诱导率最高(74.07%)。兰考泡桐叶片的较好的抗褐化剂为柠檬酸,其适宜浓度为0.15g·L-1。 在附加10.00mg·L-1DTT的培养基中,同时加入AgNO3和柠檬酸的组合,芽诱导率比对照低,因此,这三者不适合结合使用。 光周期和不同黑暗处理时间对兰考泡桐叶片芽诱导的试验表明,不经过黑暗处理的兰考泡桐叶片有利于芽的诱导,且在光周期24h时芽诱导率最高。 4℃低温处理条件下,连续光照2d,全光照最有利于兰考泡桐叶片芽的诱导,芽诱导率可达100%。 根的诱导率与光周期无关,但光周期影响根的生长。

论文目录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影响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因素
  • 1.1.1 培养材料
  • 1.1.2 植物激素
  • 1.1.3 碳源
  • 1.1.4 氮源
  • 1.1.5 基本培养基
  • 1.1.6 培养方式
  • 1.1.7 培养条件
  • 1.2 影响植物器官发生及体外植株再生的因素
  • 1.2.1 培养材料
  • 1.2.2 植物激素
  • 1.2.3 碳源
  • 1.2.4 基本培养基
  • 1.2.5 培养条件
  • 1.2.6 接种方式
  • 1.3 组织培养中的褐化问题
  • 1.4 展望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外源物质对兰考泡桐叶片植株再生的影响
  • 3.2.2 光周期对兰考泡桐叶片植株再生的影响
  • 3.2.3 光周期对兰考泡桐幼芽根的诱导率的作用
  • 3.2.4 炼苗与移栽
  • 3.2.5 数据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外源物质对兰考泡桐叶片芽诱导的影响
  • 4.2 光周期对兰考泡桐叶片芽诱导的影响
  • 4.3 光周期对兰考泡桐根诱导的影响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外源激素在诱导愈伤过程中对油棕叶片褐化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33)
    • [2].蒜头果组培褐化控制技术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8(01)
    • [3].核桃楸腋芽再生体系研究[J]. 植物研究 2015(01)
    • [4].不同品种牡丹几个生理参数的比较及其与组培中褐化的关系[J]. 西北农业学报 2008(01)
    • [5].芍药组织培养及褐化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 2016(02)
    • [6].不同防褐化措施对芒果茎段培养抗褐化效果的研究初探[J]. 园艺与种苗 2017(08)
    • [7].培养基中不同因素对中华红叶杨外植体褐变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01)
    • [8].滇黄精组培褐化影响因素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9(02)
    • [9].藏药柳茶愈伤组织诱导及褐化抑制探究[J]. 分子植物育种 2018(21)
    • [10].不同糖源及蔗糖质量浓度对牡丹愈伤组织褐化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3(03)
    • [11].菊花对潮霉素敏感性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0)
    • [12].变异冬红果组织培养中褐化控制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17)
    • [13].激素配比及无机盐浓度对阿月浑子组培的影响[J]. 中国园艺文摘 2011(01)
    • [14].黄精叶钩吻组培中褐化控制的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 2012(04)
    • [15].不同激素水平下橡胶树品种云研77-2脱分化培养及污染褐化情况研究[J]. 热带农业科技 2018(04)
    • [16].白芨愈伤组织诱导研究[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17].小型西瓜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防褐化研究[J]. 北方园艺 2018(10)
    • [18].五种抗褐化剂对杜鹃兰原球茎增殖培养的作用效果[J]. 植物生理学报 2018(06)
    • [19].高山杜鹃组织培养中褐化控制的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5(24)
    • [20].黄连木茎段启动与增殖培养中防褐化技术研究[J]. 河北林果研究 2011(03)
    • [21].梨外植体组培褐变的影响因子及预防措施[J]. 果树学报 2008(05)
    • [22].淮山组织培养抑制褐变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06)
    • [23].十里香茶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研究[J]. 种子 2020(04)
    • [24].川贝母鳞茎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的控制初探[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07)
    • [25].绿香椿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变现象的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5(22)
    • [26].降低茶树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程度的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09(05)
    • [27].不同消毒方法对组织培养中大岩桐叶片生长状况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0(04)
    • [28].影响玉米幼胚组织培养褐化因素的研究[J]. 种子 2014(01)
    • [29].温度及光照条件对中华红叶杨外植体褐变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4(04)
    • [30].黄淮麦区部分普通小麦品种(系)高频再生基因型的筛选[J]. 西北农业学报 2014(06)

    标签:;  ;  ;  ;  ;  

    外源物质及培养条件对兰考泡桐叶片体外植株再生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