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效应的日中两国移动通信业分析

基于网络效应的日中两国移动通信业分析

论文摘要

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经济,长期的经济增长均依赖于技术进步。ICT技术的扩散是技术进步的主要现象之一,而中国的移动通信扩散情况令人瞩目,到2009年8月为止总用户数超过了7亿,这无疑是世界最大规模的电信网络。现在,中国移动通信行业面临的挑战已似乎从简单的普及率提高转移到产业升级、地区之间差距的缩小以及竞争的进一步促进。从产业升级的观点来看,3G业务刚刚开始,如果能够实现3G网络的迅速普及,移动通信无疑会成为有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性增长的因素之一。从城乡差别的观点来看,地区之间移动通信普及率的差距依然很大,尚待由政策发挥主要作用的解决。从竞争促进的观点来看,2002年以来运营商之间“价格战”的确带来了资费水平的下降,但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太大变化。这些问题若从需求方即消费者的目光来看,原因何在而其解决方法在哪里?从这个问题意识出发,本文对消费者通信需求进行了丰富的实证分析。在分析方法上,本文主要使用面板计量分析来尽可能得到可靠并中肯的结论。但是因为实证分析在其性质上只能分析过去的现象,而且中国特有的因素可能影响分析的结果,所以与其他国家情况的比较有利于掌握移动通信消费者需求的结构与其政策含义。本文以日本的移动通信业为案例,对日本的通信业进行了同样分析与比较,得到了借鉴意义,并同时发现两国共通的地方,而对日本通信业政策也提供了考察。具体来说,本文基于网络效应、替代效应、消费者异质性等概念,建立了独自的消费者效用模型,对日中两国移动通信的网络加入需求与通话需求用同样的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基本上得到了可靠并显著的结果,从而阐明了影响两国移动通信需求的社会经济因素与市场结构的异同点。在网络加入需求方面,两国间最大的差别在于,日本以产品差异化方式的竞争推动了需求,而在中国主要依靠经济发展的力量来推动了需求。两国间共同点是无线市话的替代效应,产业升级对需求推动的积极作用以及并不显著的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在通话需求方面,除了人口年龄结构影响的颇大差别以外,两国间市场结构上的区别在回归结果中显出来,即:在日本由于产品差异化资费竞争并不那么激烈,导致移动电话通话以外通信手段的优势;在中国产品异化程度并不那么高而资费竞争比较激烈,带来了消费者通话时不需顾及其他通信手段的情况。但是不管在日本还是在中国,与网络加入需求相比通话需求对资费水平更敏感。总之,除了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以外,产品差异化的程度是造成两国间需求差别的最大原因。此外,本文对两国移动通信业分别进行不同类型的分析:在中国移动通信业方面,分析了转换成本的变化,得出最大运营商中国移动公司的竞争优势逐步变小,而其原因很可能在于政策环境的变化与预付业务的普及。在日本的移动通信业方面,对3G业务扩散过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日本的3 G发展过程中竞争与产品差异化的并存发挥了最主要的作用,而在普及过程中有普遍的用户锁定现象,从而带来了各个运营商2G市场用户份额对其3G用户份额的颇大影响。本文在结构上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对研究背景与目的、文献综述、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做简要说明。第二章为理论介绍。在此章将解释、定义并讨论如何使用在ICT行业需求分析常用的理论概念,如网络效应,替代效应,转换成本,消费者嗜好的异质性等。本文考虑到已有研究的结果与现实情况后,决定采用假定消费者嗜好异质性与潜在用户数动态变化的加入需求模型。第三章为中国移动通信业的需求分析。在加入需求分析上发现:收入水平提高与移动电话资费下降均有积极影响;固定电话的网络效应优于其替代效应,而无线市话的替代效应优于其网络效应;短信发送量上升有积极影响。在通话需求分析上发现:移动电话的网络效应不如其普及率提高带来的平均嗜好程度下降;移动电话资费水平的影响颇大并非常显著;城市化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短信需求与通话需求之间有互补的关系。在转换成本的分析上发现:中国移动公司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但其优势逐步变小;与后付业务相比,在预付业务中国移动公司的竞争优势更小第四章为日本移动通信业的需求分析,而在开始实证分析之前从产品差异化的观点简单地介绍日本移动通信业竞争趋势与政策环境的变化。网络加入需求分析主要发现:3G用户比例提高与非价格竞争的激化(HHI下降)均有利于需求提高;固定电话普及率具有非常显著并非常大的负影响。通话需求上主要发现:15岁-65岁人口比例的影响颇大,其系数值高达11以上;无线市话普及率与固定电话普及率均有积极影响;3G用户比例的上升减少了通话需求。在3G需求分析上发现,各个运营商特有的终端上市等因素可以解释90%以上的3G需求结构。最后,此章进行日中两国实证结果的比较,得出两国的消费者在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差别,需求的差异来源于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与市场结构上的差别即产品差异化程度的高低。第五章为总结,基于上文分析结果,主要讨论产品差异化与产业政策之间的关系,得出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产品差异化的利与弊来制定适当的产业政策,并对日中两国的移动通信业政策提出若干的建议,即:中国应当追求HHI的下降;日本应当将产品差异化的限制留在适当的水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移动通信扩散的已有实证研究
  • 1.2.2 关于转换成本的已有研究
  • 1.2.3 关于日本的3G普及过程与移动通信需求的已有研究
  • 1.3 论文结构
  • 1.3.1 论文结构
  • 1.3.2 研究方法
  • 2 理论介绍
  • 2.1 固定电话的定义
  • 2.2 网络效应
  • 2.3 替代效应
  • 2.4 转换成本
  • 2.5 基于LOGISTIC模型的理论发展
  • 2.5.1 经典Logistic模型与网络效应
  • 2.5.2 消费者嗜好的异质性
  • 2.5.3 潜在用户数的动态变化
  • 3 对于中国移动通信的实证分析
  • 3.1 网络加入需求增长的分析
  • 3.1.1 模型
  • 3.1.2 数据与工具变量
  • 3.1.3 结果分析
  • 3.2 通话需求增长分析
  • 3.2.1 模型与数据
  • 3.2.2 结果分析
  • 3.3 转换成本分析
  • 3.3.1 模型与数据
  • 3.3.2 结果分析
  • 4 对于日本移动通信的实证分析
  • 4.1 日本移动通信业的发展情况
  • 4.1.1 竞争与产品差异化的情况
  • 4.1.2 产业升级的情况
  • 4.1.3. 政策环境的变化
  • 4.2 网络加入需求增长的分析
  • 4.2.1 模型
  • 4.2.2 数据与工具变量
  • 4.2.3 结果分析
  • 4.3 通话需求分析
  • 4.3.1 模型
  • 4.3.2 数据与工具变量
  • 4.3.3 结果分析
  • 4.4 3G通信扩散过程的分析
  • 4.4.1 各运营商3G用户增长趋势
  • 4.4.2 3G业务中的网络效应
  • 4.4.3 3G发展与网络效应
  • 4.4.4 3G发展与产品差异化
  • 4.4.5 3G发展与转换成本
  • 4.4.6 模型
  • 4.4.7 数据与工具变量
  • 4.4.8 结果分析
  • 4.5 日中两国比较
  • 4.5.1 网络加入需求
  • 4.5.2 通话需求
  • 5 总结 关于产品差异化的考察与政策含义
  • 5.1 关于产品差异化的考察
  • 5.2 对中国移动通信业的政策含义
  • 5.3 对日本移动通信业的政策含义
  • 5.4 未来研究发展的空间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5G推动移动通信业五大变化[J]. 产城 2020(04)
    • [2].移动通信业大数据分析技术特点及发展展望[J]. 通讯世界 2017(11)
    • [3].浅议如何创新移动通信业的营销策略[J]. 通讯世界 2016(21)
    • [4].浅议如何创新移动通信业的营销策略[J]. 信息通信 2015(09)
    • [5].搞好移动通信业客户满意服务初探[J]. 魅力中国 2009(30)
    • [6].3G时代下的移动通信业的商业模式浅析[J]. 中国新通信 2009(23)
    • [7].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的博弈分析[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8(06)
    • [8].面对未来中国移动通信业发展的浅思[J]. 现代经济信息 2008(10)
    • [9].非洲移动通信业发展面临挑战[J]. 西亚非洲 2008(11)
    • [10].我国移动通信业盈利模式转型与资费选择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2(02)
    • [11].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市场结构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01)
    • [12].监管环境阻碍印度移动通信业充分发挥潜力[J]. 通讯世界 2013(20)
    • [13].我国移动通信业不对称管制的效应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1(18)
    • [14].数据挖掘在移动通信业中应用研究综述[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23)
    • [15].付志方在视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时强调 大力发展移动通信业 提升我省信息化水平[J]. 乡音 2012(03)
    • [16].移动通信业回顾与展望[J]. 移动通信 2012(Z1)
    • [17].全球移动通信业创新五大关键词[J]. 移动通信 2010(05)
    • [18].中国移动通信业转换成本的实证分析[J]. 现代商业 2009(35)
    • [19].移动通信业大数据分析技术特点及发展展望[J]. 数字通信世界 2018(07)
    • [20].中国移动通信业市场竞争及企业行为博弈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02)
    • [21].我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模型及博弈分析[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9)
    • [22].基于数据挖掘的移动通信业客户流失预警系统设计[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13)
    • [23].移动通信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初探[J]. 中国集体经济 2008(16)
    • [24].开放结盟创新——移动通信业回顾与展望[J]. 移动通信 2014(01)
    • [25].2G及3G发展现状及前景[J]. 信息通信 2017(04)
    • [26].欣喜·感动·突破——新年致辞[J]. 移动通信 2009(01)
    • [27].中国正迈入无线时代 我们将坚守中国市场——专访HUBER+SUHNER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唐福恩[J]. 移动通信 2009(16)
    • [28].数据挖掘在移动通信业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企业导报 2016(12)
    • [29].移动通信业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J]. 时代农机 2016(07)
    • [30].手机文化产业价值链分析[J]. 编辑之友 2010(01)

    标签:;  ;  ;  ;  ;  

    基于网络效应的日中两国移动通信业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