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犯罪原因及法律解决机制研究

我国竞技体育犯罪原因及法律解决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长足进步,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及其带来的巨大商机,使得竞技体育在我国的商业价值和经济价值越来越明显。竞技体育技战术的发展增强了竞技比赛的竞争性,运动员的身体对抗性和高度的风险性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辅助则增强了竞技体育的观赏性和吸引力,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竞技体育中却伴随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产生,出现了违反体育职业道德甚至触犯法律的行为,有些个人或者团体为了各种利益不断挑战体育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而且越显繁多复杂的趋势。本文期望通过相关资料及研究成果的梳理,弄清什么是竞技体育犯罪,根据竞技体育行为的违规违法严重程度来确定竞技体育活动中的行为哪些属于竞技体育犯罪;努力探寻竞技体育犯罪者的各种原因,从法律的角度探索竞技体育犯罪的解决机制,督促完善体育法及其相关法律体系建设,用法律手段预防和解决我国竞技体育犯罪行为,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健康顺利发展扫除障碍,提供合理化建议。我国竞技体育犯罪的原因主要表现在:1、体育法制建设不完善,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体育领域内的很多法律关系还没有相应的法律可以进行调整,存在着大量的法律空白;2、司法机关难以介入体育,执法机构不健全,刑法适用困难。竞技体育运动的专业技术性较强、行业特殊性明显,缺乏完善的侦查手段;3、刑罚打击力度弱化,行政执法不严,处罚普遍偏轻。我国法律对竞技体育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较弱,使得违法所付出的代价小于其获得的利益,从而对竞技体育犯罪起不到制约作用;4、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主体、监督对象、监督方法都显得单一,且偏重突击检查而忽视经常性监督,偏重对实体法监督而忽视对程序法监督等现象;5、法律意识不足,法制观念淡薄。体育界和法学界尚且对体育犯罪行为的认识不足,人民大众对竞技体育犯罪现象的认识就更少;6、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新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一些运动员、教练员、体育从业人员,他们在思想上对竞技体育的价值目标发生了变换,抛弃了体育健身娱乐的本质,将在竞赛场上获胜作为谋取巨大的物质和精神利益的最佳时机;7、不良社会风气。社会上形成了普遍的贿赂心理,并外化为行动习惯。这些社会腐败现象成了某些运动员、裁判员效仿的榜样,部分体育从业者经不起物质和精神利益的诱惑,在竞赛中进行“竞赛交易”;8、竞技体育商业化。竞技体育商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得竞技体育成为一种赚钱的工具,体育处于商业的辅助地位,成为资本的附庸;9、体育管理体制落后。竞技体育商业化、产业化、联赛制的发展都与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内体育环境大不一样。根据我国竞技体育犯罪原因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结合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个方面对我国竞技体育犯罪的法律解决机制进行研究。提出建议:1、有法可依,完善体育法制建设。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竞技体育犯罪法律立法的基本经验,健全体育法律和规章制度,加强督促刑事立法,增强法律的威慑力;2、有法必依,健全司法介入机制。加强司法主动介入,区分司法介入竞技体育纠纷范围,体育部门与司法机关建立联动机制;3、执法必严,规范司法运作。充分运用现行法律制度实施打击,但要注意刑罚的适用,坚决严厉处罚;4、违法必究,加强法律监督。要建立体育犯罪的监控档案,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建立竞技体育犯罪举报制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竞技体育犯罪的现状和研究意义
  • 1.1 竞技体育犯罪的现状
  • 1.1.1 体育贿赂
  • 1.1.2 体育赌博
  • 1.1.3 体育暴力
  • 1.1.4 使用兴奋剂
  • 1.2 竞技体育犯罪的研究意义
  • 1.2.1 有利于认识竞技体育犯罪及其危害
  • 1.2.2 有利于捍卫体育精神,保障体育的健康发展
  • 1.2.3 有利于国家树立形象和提高公信力
  • 1.2.4 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犯罪行为
  • 第2章 竞技体育和竞技体育犯罪概述
  • 2.1 竞技体育的概念
  • 2.1.1 竞技体育的运动学概念
  • 2.1.2 竞技体育的法学含义
  • 2.2 竞技体育的特点
  • 2.2.1 竞技体育具有高风险性
  • 2.2.2 竞技体育具有竞争性
  • 2.2.3 竞技体育具有公开性
  • 2.3 竞技体育犯罪的概念
  • 2.3.1 刑法学概念
  • 2.3.2 犯罪学概念
  • 2.3.3 结合体育特殊性的犯罪学慨念
  • 2.4 竞技体育犯罪的危害
  • 2.4.1 有悖于体育目的和体育道德
  • 2.4.2 阻碍运动水平的提高
  • 2.4.3 侵害其他竞争者的合法权益
  • 2.4.4 危害体育产业的长远发展
  • 2.4.5 产生不良的社会风气
  • 第3章 竞技体育犯罪的分类及构成要件分析
  • 3.1 我国竞技体育犯罪的分类
  • 3.1.1 我国竞技体育犯罪可适用刑法的类型
  • 3.1.2 我国竞技体育犯罪不适用刑法的类型
  • 3.2 竞技体育犯罪的构成要件分析
  • 3.2.1 竞技体育犯罪客体
  • 3.2.2 竞技体育犯罪客观方面
  • 3.2.3 竞技体育犯罪主体
  • 3.2.4 竞技体育犯罪主观方面
  • 第4章 我国竞技体育犯罪的原因分析
  • 4.1 竞技体育犯罪的法律原因
  • 4.1.1 体育法制建设不完善,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
  • 4.1.2 司法机关难以介入体育,执法机构不健全
  • 4.1.3 刑法制约力度弱,行政执法不严
  • 4.1.4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 4.2 竞技体育犯罪的非法律原因
  • 4.2.1 法律意识不足,法制观念淡薄
  • 4.2.2 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 4.2.3 不良社会风气
  • 4.2.4 竞技体育商业化
  • 4.2.5 体育管理体制落后
  • 第5章 我国竞技体育犯罪的法律解决机制
  • 5.1 有法可依,完善体育法制建设
  • 5.1.1 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竞技体育犯罪法律立法的基本经验
  • 5.1.2 健全体育法律和规章制度
  • 5.1.3 加强刑事立法,增强法律的威慑力
  • 5.2 有法必依,健全司法介入机制
  • 5.2.1 加强司法介入体育领域
  • 5.2.2 区分司法介入竞技体育犯罪范围
  • 5.2.3 体育部门与司法机关建立联动机制
  • 5.3 执法必严,规范司法运作
  • 5.3.1 充分运用现行法律制度实施打击
  • 5.3.2 注意刑罚的适用
  • 5.3.3 进行严厉的处罚
  • 5.4 违法必究,加强法律监督
  • 5.4.1 建立体育犯罪的监控档案
  • 5.4.2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
  • 5.4.3 建立竞技体育犯罪举报制度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初论生物恐怖犯罪原因与预防[J]. 山西青年 2017(09)
    • [2].近三年来重新犯罪原因的实证研究[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3(04)
    • [3].重新犯罪原因的调查与思考——以湖北江北监狱为样本[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2(11)
    • [4].关于罪犯犯因性问题分析的研究[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1(04)
    • [5].恶势力犯罪原因的犯罪学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06)
    • [6].塔尔德的犯罪原因论视角下浅析中国女性犯罪的原因、特点及预防[J]. 法制博览 2017(08)
    • [7].浅谈犯罪原因[J]. 法制与社会 2012(07)
    • [8].从菲利的犯罪原因观分析我国的恐怖主义犯罪[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0(03)
    • [9].浅析村官职务犯罪原因及对策[J]. 法制与社会 2017(08)
    • [10].弗洛姆的犯罪原因观评介[J]. 武陵学刊 2015(05)
    • [11].环境犯罪原因及其预防对策[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12].从“犯罪原因学”走向“犯罪存在学”——重新定义犯罪学概念[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02)
    • [13].李斯特“犯罪原因二元论”之评述[J]. 法制博览 2016(07)
    • [14].西方犯罪原因理论的评析[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2(12)
    • [15].论犯罪的社会原因[J]. 文存阅刊 2018(18)
    • [16].浅析李斯特的犯罪原因二元论的进步性——对我国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启示[J]. 山西青年 2016(09)
    • [17].价值观视域下犯罪原因的整体性研究[J]. 学术探索 2019(05)
    • [18].证伪·整合:犯罪原因论发展路径的选择[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 [19].方一均“杀师案”的犯罪原因分析——以社会控制理论为基点[J]. 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8(04)
    • [20].排除自然因素的犯罪原因论[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3(11)
    • [21].浅析网络犯罪的犯罪原因与犯罪预防[J]. 法制博览 2017(32)
    • [22].性变态犯罪人犯罪原因及其矫治对策[J]. 中国性科学 2013(12)
    • [23].龙勃罗梭犯罪原因论评析[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02)
    • [24].我国贫困群体犯罪原因论——基于社会视角[J]. 河西学院学报 2016(03)
    • [25].再犯罪原因调研及对策思考[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8(09)
    • [26].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之文化冲突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3(19)
    • [27].论贫困与犯罪[J]. 新西部(理论版) 2012(Z5)
    • [28].犯罪原因分析——从自愿型直接故意犯罪的角度考察[J]. 新西部 2010(11)
    • [29].试析“村官”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09(05)
    • [30].农村贫困群体犯罪原因及其预防对策——以社会代价论为视角[J]. 犯罪学论丛 2009(00)

    标签:;  ;  ;  ;  

    我国竞技体育犯罪原因及法律解决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