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鼠痘诊断方法的研究及其综合防制

小鼠鼠痘诊断方法的研究及其综合防制

论文题目: 小鼠鼠痘诊断方法的研究及其综合防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兽医

作者: 安学芳

导师: 程国富,王汉中

关键词: 小鼠,鼠痘,诊断方法,综合防制

文献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运用电镜技术、免疫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某实验动物中心发生的小鼠鼠痘进行诊断,为实验小鼠鼠痘的诊断以及制定综合防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因运输和气候变化引起鼠群突然发病,幼龄鼠及繁育高峰种鼠易感染发病,雄性鼠较雌性鼠易感,而老龄鼠不易感。且外观症状不典型,病期极少见小鼠头部、四肢和尾部溃疡。肝、脾、十二指肠和小肠出血、肿胀和坏死等病变较为典型。 动物感染性试验:分别将发病即将死亡的小鼠肝、肺、脾、肾脏等病理组织经碾磨制成细胞悬液,以腹腔注射的方式将病毒接种到BALB/c小鼠和KM小鼠、Wistar大鼠和家兔体内,接种后第五天,感染小鼠全部死亡。接种后2周,大鼠和兔未表现出异常。结果表明:鼠痘病毒感染并致死BALB/c小鼠和KM小鼠,且BALB/c小鼠感染后的病理变化比KM小鼠更为典型。而鼠痘病毒不感染Wistar大鼠和家兔。 将病死鼠肝、肺、肾、脾和肠等内脏组织,经戊二醛固定、制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肝、肺、肾、脾和肠的组织细胞质内均有大量的卵圆形病毒颗粒,其核心呈哑铃状。 将收集的病变肝、脾组织分别放入匀浆器中反复碾磨、离心分离提纯,进行负染后电镜观察,结果观察到大量的病毒颗粒,形状为卵圆形或砖形,其大小为160-190×250-300nm。 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发病的小鼠肝脏、脾脏、肾脏、肺脏、胰、肠等组织常规H.E染色,光镜可观察到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鼠痘小鼠主要组织病理变化均表现为脾脏淤血,局灶性坏死和红髓中多核巨细胞显著增多;肝脏局灶性坏死,门管区炎性细胞浸润,出现多核巨细胞;肠表现为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特征;大脑可见小胶质细胞结节;心脏、肺脏、肾脏和胰脏表现局部的淤血、出血和细胞坏死。 采集发病后47天存活小鼠的血清20份,用ELISA试验方法进行抗体检测,结果阳性率达到100%。 从感染鼠的不同组织中提取病毒核酸,用痘病毒基因组中A—型包涵体蛋白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合成一对引物,PCR检测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鼠脱脚病病毒的A—型包涵体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8.6%。 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动物感染试验、电镜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血清学试验以及PCR技术检测分析进一步鉴定表明,该鼠群发病为急性型流行性鼠痘。 根据鼠痘的流行特点,结合实验室诊断方法,提出鼠痘诊断要点:对于急性型鼠痘建议采取临床病变和电镜检查病原的诊断方法;对于典型鼠痘(亚急性型)应

论文目录:

摘要

前言

1. 实验动物的现状及应用

2. 小鼠鼠痘的研究进展

2.1 小鼠鼠痘及其危害研究概况

2.2 鼠痘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2.3 小鼠鼠痘诊断方法

2.4 小鼠鼠痘的防疫控制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1.1 病料

1.2 实验动物

1.3 动物饲料

1.4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2. 方法

2.1 流行病学的调查

2.2 病毒的分离提纯

2.3 动物感染试验

2.4 病毒的负染电镜观察

2.5 病毒感染组织透射电镜观察

2.6 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病例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2.7 血清学试验

2.8 病毒核酸的提取

2.9 病毒PCR检测

2.9.1 引物的设计

2.9.2 PCR鉴定

2.10 PCR产物的序列分析

结果

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1 发病情况

1.2 临床症状

1.3 病理变化

2. 动物感染试验结果

3. 病毒的负染电镜观察结果

4. 病理组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5. 组织病理变化的观察结果

6. 血清学试验结果

7. 不同病理组织的PCR检测结果

8. PCR产物的序列分析结果

讨论

1. 鼠痘流行病学分析

1.1 发病原因分析

1.2 发病小鼠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点

2. 鼠痘诊断方法的比较

2.1 急性型鼠痘的诊断方法

2.2 典型鼠痘(亚急性型)的诊断方法

2.3 慢性鼠痘诊断方法

2.4 隐性感染鼠痘的诊断方法

3. 鼠痘的综合防疫控制

3.1 实验动物的引种、购入管理规范

3.2 人员进入管理规范

3.3 物品进入管理规范

3.4 动物进入管理规范

3.5 卫生防疫制度和卫生消毒操作规范

3.6 微生物检测

3.6.1 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检测

3.6.2 屏障环境落菌数检测

3.6.3 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微生物检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已发表文查

发布时间: 2006-12-12

参考文献

  • [1].活性氧对鼠早期胚胎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D]. 张宝修.延边大学2015
  • [2].共轭亚油酸对小鼠肝脏生脂与脂解基因表达的影响[D]. 陈会敏.华中农业大学2010
  • [3].复合抗氧化剂对动物氧化应激与自由基代谢的影响[D]. 韩雪.上海交通大学2010
  • [4].咖啡因对小鼠卵母细胞老化调控作用的研究[D]. 张振华.山东农业大学2008
  • [5].盐酸小檗碱对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 叶宝娜.河北农业大学2007
  • [6].牦牛单核细胞体外吞噬诱导凋亡卵泡颗粒细胞的形态学及回归分析研究[D]. 赵华山.甘肃农业大学2009
  • [7].香泽兰总黄酮抗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腹泻机理初探[D]. 郑锦庆.广东海洋大学2016
  • [8].早期去势对小鼠生长发育和不同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D]. 陈力.四川农业大学2016
  • [9].热应激对雌鼠生理指标及生殖器官影响的研究[D]. 于枫.东北农业大学2005
  • [10].小鼠黑色素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 石占全.山西农业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鼠痘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研究[D]. 赵丽娟.扬州大学2014
  • [2].检测小鼠肝炎病毒和泰泽病原体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 赵婷婷.重庆医科大学2014
  • [3].猴痘病毒PCR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D]. 朱娜.南京农业大学2009
  • [4].TMEV、Ect、LCMV、POLY和PVM病毒免疫血清制备及ELISA等检测方法的研究[D]. 谢军芳.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
  • [5].呼肠孤病毒3型S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D]. 冷雪梅.扬州大学2008
  • [6].山羊痘荧光抗体检测与PCR方法的建立[D]. 徐春志.贵州大学2008
  • [7].鸭源肠球菌的致病性和致病机制的研究[D]. 韩梅红.华中农业大学2006
  • [8].湖北省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实验动物设施建设与管理[D]. 刘峰松.华中农业大学2006
  • [9].猪和山羊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制研究[D]. 曹广芝.华中农业大学2005
  • [10].SPF级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内物品及空气消毒方法研究[D]. 余思义.华中农业大学2005

标签:;  ;  ;  ;  

小鼠鼠痘诊断方法的研究及其综合防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