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视角下“西厢故事”的嬗变及其叙事模式

性别视角下“西厢故事”的嬗变及其叙事模式

论文摘要

当代文化的多元性发展带动了文学作品的多元性研究,这为我们在新的研究视角下审视文学经典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事实上,那些诸如《西厢记》等古代的优秀爱情读本给我们现代人提供的文化资源是相当丰厚的,远远不止我们现今所得到的,还有很多尚未能开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由于历史惯性,过去长期以来在全社会不断高涨的政治热情支配下和意识形态权力话语不容分辩地强势介入下,人们对这些作品中两性关系的探讨中总是带有更多的政治色彩,缺乏真正性别学意义上的检讨反思,少有潜入性别文化底层发掘的系统研究,因而性别视角长期以来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新的学术环境对学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譬如如何避免研究在同一水平上重复、效仿、辗转、徘徊;可否尝试不同于通行的研究手法的新方法。这个时候,受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启发,性别研究在80年代以后随着女性文学的繁荣和女性文学研究的学科化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这为我们的研究指出了一条新的方向。然而综观当前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现状,屈雅君教授指出,20年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形成了如下特点:关注文学中的女性问题有余,对文学要素的性别却相对分析不足;以女性创作研究见长,女性阅读相对研究不足;现代文学研究成就卓著,古代文学研究却相对薄弱。基于此,屈雅君教授主持开展了“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女性叙事研究”,试图在性别视角下,打通古今之界,将经典文学与通俗文学一并纳入研究视野,以点带面,通过诸多文学个案来透视社会文化全貌,既挖掘当代文化中的传统,又考查历史上传统的变异。本文源于这一课题中第三部分“论才子佳人”中的一章“崔莺莺式叙述”。当前的研究表明,从文学研究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性别之于文学研究,不是世界观、历史观,不是理论框架,更不是价值尺度,而只是一种合理的分析范畴,一个阅读和分析视角。由于性别是人的一种属性、一种先天的生理属性和后天的文化心理构成,当“性别视角”作为一种分析范畴切入文本意义时,能够把社会文化性别本身所携带的社会、文化、阶级、民族的内涵都聚集在研究视线之内,便会发现一些用别的视角所无法发现的文本内涵。因而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分析范畴和研究视角,并且,只有运用这样的综合视角,才有可能超越女人和男人的性别局限,使研究进一步深入到文本叙事模式的深层结构上去。作为课题的一部分,本文尝试用一种不同的阅读视角和研究方法进入文本,对中国古代传统的爱情故事《西厢记》和随之而形成的才子佳人叙事模式向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延伸,试图用性别视角来对此重作观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中国传统的两性关系在文学中的反映。文章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言。简要介绍了选题的缘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对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进行概括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二章,从《莺莺传》到《西厢记》。本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系统考察了西厢故事的嬗变轨迹;接着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故事文本及其叙事策略中隐含的性别视角作了剖示。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始乱终弃”的社会现实对社会的道德文化构成了某种意义上的质疑,于是在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干涉和改写下,这一负面姿态最终以“终成眷属”的正面姿态出场。于是,从《莺莺传》到《西厢记》,“始乱终弃”这一受到质疑的文本结构,在作家巧妙的叙事策略下被成功地擦掉了,而且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旗下,不仅在个体层面上使张生获得新生,而且在群体层面上使才子们重新获得女性的青睐。因此,从“始乱终弃”到“终成眷属”其实只是一种策略而已,一种男性将自身重新定位后使其风流行径合法化、合理化的文化策略。第三章探讨的是一种叙事模式的形成,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在前文的基础上对《西厢记》的经典爱情模式即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私邀密约、暗付终身——状元及第、洞房团圆进行了分析阐述,并简述其影响。接着对这一模式中“郎才女貌”的婚恋资本进行了性别视角层面上的剖析与解构。“郎才女貌”的婚恋模式看似“两好相映,才貌相兼”,但是这种表面的“相映”和“相兼”下却潜存着一种极不平等的男女关系:男为“色”而倾倒,女为“才”而献身。这种以“才”取男和以“貌”取女的方式,仍不过是变相的男尊女卑。这种理想婚姻模式表面上是在两性之间搭建一座对等的平台,事实上却极不平等。本章最后从社会文化/性别双重视角出发结合西方爱情文本中两性格局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古代爱情故事中“女强男弱”的两性格局。在地位悬殊的两性爱情纠葛中,西方多是白马王子爱上了灰姑娘,中国则是千斤小姐爱上了布衣书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中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两性格局,其中固然有中、西方传统观念、道德伦理等不同的因素,但最重要的一点则是由于中国古代文人的独特地位。作为依附者,文人所能获得的一切,几乎都是来自统治者的赐予,他们自身除了文化知识,一无所有。他们企盼通过外力的介入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所以这就使得他们既看不起女性,又奢望女性能给自己带来某些实际利益。他们缺乏证明自己的信心和能力,需要借助女性的优秀来证明自己的优越地位。第四章为结语。性别视角的切入,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到以《西厢记》为代表的这些才子佳人经典叙事模式的深层结构,释放出它的文化内涵。尽管这些爱情经典暗含了某种稚弱而含混的女性表达,但这种表达仍处处显现出男权文化的规范力,它在逃离一种男性话语、男权规范的同时,却又采用了另一套男性话语,因而并未逃脱男权文化对女性的界定与书写。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缘起
  • 1.2 "西厢故事"主题研究的历史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2章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
  • 2.1 西厢故事的缘起及其发展流变
  • 2.2 从"始乱终弃"到"终成眷属"
  • 2.2.1 故事文本的性别视角分析
  • 2.2.2 叙事策略中的性别视角分析
  • 第3章 一种叙事模式的形成
  • 3.1 《西厢记》的叙事模式及其影响
  • 3.2 "郎才女貌"婚恋资本的性别视角观照
  • 3.2.1 直观才与貌
  • 3.2.2 透视才与貌
  • 3.3 "女强男弱"的两性格局兼中西比较
  • 第4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性别视角下“西厢故事”的嬗变及其叙事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