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赤芍化学成分与芍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川赤芍化学成分与芍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论文题目: 川赤芍化学成分与芍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药物分析学

作者: 王瑞

导师: 王峥涛,毕开顺

关键词: 白芍,赤芍,化学成分,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法,质量控制方法,药理作用

文献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芍药为传统中药,历有赤、白之分。《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de的干燥根,直接晒干。此外,杂芍药Paeonia hybrida Pall.的干燥纺锤状块根直接晒干后称为赤芍或新疆赤芍在新疆地区应用。本文对川赤芍的化学成分与芍药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川赤芍(P.veitchii)中分离并鉴定了28个化合物,其中1个新化合物,为2-O-[α-L-arabi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Benzaldehyde(BH);18个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亚油酸酯、胡萝卜苷亚油酸酯、亚油酸、棕榈酸、豆甾醇、菠甾醇、stigmast-7-en-3β-ol、木栓酮、表木栓醇、没食子酰芍药苷(GPF)、芍药内酯苷(AF)、水杨醇、异水杨苷、水杨苷、没食子酸甲酯(MG)、1,2,3,4,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PG)、丹皮酚(PN)、熊果苷;其他已知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胡萝卜苷、芍药苷(PF)、苯甲酰芍药苷(BPF)、氧化芍药苷、没食子酸(GA)、苯甲酸(BA)、d-儿茶素、蔗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对芍药样品中GA、MG、BH、AF、PF、GPF、BA、PG、BPF、PN等10个化学成分同时进行含量测定的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95~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9~104.0%,RSD<3.3%。结果表明(川)赤芍(P.veitchii,具皮)的总成分含量高,其次是赤芍(P.lactiflora,具皮),总成分含量最低的为新疆赤芍(P.hybrida,具皮)。芍药苷类化合物是芍药的主要成分之一,其中又以芍药苷含量最高。(川)赤芍(P.veitchii,具皮)和新疆赤芍(P.hybrida,具皮)中还含有较多的没食子酸类化合物。BH是(川)赤芍(P.veitchii,具皮)特征性成分,可以作为其专属性指标,具有分类学和鉴别意义。白芍(P.lactiflora,去皮,水煮)和赤芍(P.lactiflora,具皮)来源于同一植物的同一入药部位,但产地加工方法不同。药材经去皮、水煮后得到的白芍,其总成分含量明显下降,芍药内酯苷的含量明显上升。去皮、水煮这种传统加工方法对赤、白芍功效的影响可能大于赤、白芍药材种间差异的影响。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以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对白芍和赤芍中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为评价芍药质量提供了一个定量指标。对芍药样品进行色谱指纹图谱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芍药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可在同一薄层板上同时对多个样品进行可见光色谱及荧光猝灭色谱图像平行分析比较,扫描轮廓图谱结合薄层色谱图像观察信息更加丰富,操作简便,可辨认性强。同种样品显示高度的相似性,不同种样品在具有各自的共性特征的同时,个体之间有显著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芍药进行指纹图谱研究,获取反映药材整体特征的化学数据,将所获得的化学数据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建立统计学识别模型。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将芍药样品分为3类:第Ⅰ类为白芍(P.lactiflora,去皮,水煮),第Ⅱ类为赤芍(P.lactiflora,具皮),第Ⅲ类为(川)赤芍(P.veitchii,具皮)和新疆赤芍(P.hybrida,具皮)。用逐步判别分析对样品的分类结果建立判别函数,通过判别函数对芍药样品进行区别、鉴定,判别分类与真实分类的判别符合率达100%。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相似度计算,对芍药样品进行鉴定、分类和评价。在分析未知样品时,只需计算判别函数或计算未知样品与共有模式间的相似度,即可对未知样品进行鉴定、分类和评价。在此基础上,以13个未知芍药样品为研究对象,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逐步判别分析法和相似度计算法三种方法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得到了相互认证。为鉴别白芍和赤芍提供了新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HPLC-PDA-MS~n)技术,研究5个芍药苷类和3个没食子酸类化合物的特征碎片离子和特征紫外吸收,推测其电喷雾质谱裂解规律,并对白芍和赤芍中这8个化合物进行鉴定和色谱峰的归属。根据样品的选择离子(SIM)色谱图,进一步证明BH是(川)赤芍(P.veitchii,具皮)的特征化学成分之一,具有鉴别意义。对(川)赤芍(P.veitchii,具皮)和白芍(P.lactiflora,去皮,水煮)的80%乙醇提取物及其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进行初步药理活性比较研究,以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醋酸诱发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观察提取物的抗炎作用;以提取物对小鼠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和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考察提取物的活血化瘀作用。旨在为进一步探讨白芍与赤芍的药理活性奠定基础。本研究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将中药学、分析化学、药理学、化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研究了川赤芍的化学成分;初步建立了白芍和赤芍的质量评价方法,对评价中药材质量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探讨了芍药苷类和没食子酸类化合物的电喷雾质谱裂解规律及其在芍药中的分布,并初步比较了白芍和赤芍的药理活性,为白芍和赤芍的更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中药现代化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中药材质量控制现状

1.2 芍药研究概况

1.3 本研究基本思路

第二章 川赤芍化学成分研究

2.1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3 实验部分

第三章 芍药中化学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3.1 仪器与试药

3.2 方法与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芍药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4.1 方法学

4.2 芍药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4.3 芍药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第五章 芍药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研究

5.1 仪器与试药

5.2 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条件

5.3 芍药苷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研究

5.4 没食子酸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研究

5.5 芍药苷类和没食子酸类化合物UV特征图谱

5.6 样品测定结果

5.7 讨论

第六章 白芍与赤芍的药理作用初步比较研究

6.1 白芍与赤芍的抗炎作用研究

6.2 白芍与赤芍的活血化瘀作用研究

6.3 讨论

第七章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部分缩略语说明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6-12-14

参考文献

  • [1].芍药甙的抗血栓与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 叶剑锋.浙江大学2003
  • [2].芍药甙和甘草酸调节胃肠动力的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D]. 于文胜.天津医科大学2003
  • [3].芍药质量控制方法与白芍总苷药物动力学研究[D]. 王巧.沈阳药科大学2005
  • [4].芍药属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D]. 何春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
  • [5].桂枝芍药生姜的剂量功效关系比较研究[D]. 李宇铭.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赤芍的化学成分研究及炮制品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D]. 段文娟.沈阳药科大学2008
  • [2].三种中国南海海绵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于志国.沈阳药科大学2005
  • [3].甘草附子汤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 高秋涛.沈阳药科大学2005
  • [4].红毛五加化学成分及其多维指纹图谱研究[D]. 王祝伟.沈阳药科大学2005
  • [5].中药降香的质量控制和体内代谢研究[D]. 刘荣霞.沈阳药科大学2005
  • [6].金钗石斛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D]. 张雪.沈阳药科大学2005
  • [7].锦灯笼的活性成分及质量评价研究[D]. 张初航.沈阳药科大学2009
  • [8].四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芍药苷的微生物转化研究[D]. 王晓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

标签:;  ;  ;  ;  ;  ;  ;  ;  

川赤芍化学成分与芍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