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权力 ——课程作为政治文本之研究

知识与权力 ——课程作为政治文本之研究

论文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领域发生了由“课程开发”向“课程理解”转变的范式转换,课程被理解为一种多元化文本。这其中也有把课程作为政治文本来理解的,它反映了课程的政治学视野。本文正是把课程作为政治文本进行研究,以期揭示出课程知识受权力控制或意识形态渗透的既定事实,剖析为社会主流阶级所认同的合法性课程的不公平性一面,并就如何维护课程正义提出了建设性策略。本文运用理论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全文主要分为八个部分: 前言 探讨了本研究的问题由来,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阐释了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知识与权力的诠释。阐述了科学理性视野下的知识本质观,从科学理性危机推论出知识发展的人文性、社会性乃至政治性趋向;论述了理性主义政治哲学取向的蕴涵,解读了政治哲学视野下的知识本质观;界定了本研究所认同的权力内涵;理清了现代社会的知识权力观。 第二章 课程知识的特征及其政治性。界定了“课程知识”的概念,探究了课程知识的特征;诠释了课程知识的政治性格;课程知识是有政治性的。 第三章 课程知识选择与权力控制。从课程知识生成类型、生成原则、生成机制角度,揭示出主流阶级的权力或意识形态对课程知识生成的控制与渗透;剖析出课程知识是谁的知识?为什么要以这些知识作为课程知识?谁是课程知识选择主体?课程知识选择标准是什么?课程知识是如何选择的? 第四章 课程知识传递与社会控制。探讨了正规课程知识和非正规课程知识传递过程中受主流阶级权力控制或意识形态渗透的应然性和实然性;分析了课程知识传递中两种互为关联的社会控制样式。 第五章 课程知识评价的价值特性。从课程知识评价的价值观转向及其价值性表征,剖析出课程知识评价的价值特性;然后从评价过程和评价手段两个层面进一步揭示出课程知识

论文目录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一、问题由来
  • (一) 知识社会学及其政治取向
  • (二) 课程社会学及其政治取向
  • (三) 课程研究范式的转换
  • (四) “两个问题”的争论
  • 二、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知识与权力的诊释
  • 一、知识的破译
  • (一) 科学理性视野下的知识观
  • (二) 政治哲学视野下的知识观
  • 二、权力的解读
  • (一) 权力的内涵
  • (二) 权力的配置
  • 三、知识与权力的关系
  • (一) 古典知识权力观:知识与权力的一体化
  • (二) 传统知识权力观:知识与权力的剥离
  • (三) 现代知识权力观:知识与权力的相互蕴含
  • 第二章 课程知识的特征及其政治性
  • 一、课程知识的概念与特征
  • (一) 课程知识的概念
  • (二) 课程知识的特征
  • 二、课程知识的政治性格
  • (一) 课程知识具有政治性的初始理论思潮
  • (二) 课程知识具有政治性的政治课程理论诊释
  • (三) 课程知识具有政治性之实例评析
  • 第三章 课程知识选择与权力控制
  • 一、权力控制下的课程知识生成
  • (一) 课程知识生成类型
  • (二) 课程知识生成原则
  • (三) 课程知识生成机制
  • 二、权力控制下的课程知识选择
  • (一) 谁的知识
  • (二) 为什么选择
  • (三) 谁来选择
  • (四) 如何选择
  • 三、教科书知识选择举隅及价值分析
  • (一) 国外教科书知识选择举隅
  • (二) 我国教科书知识选择举隅
  • (三) 我国教科书知识选择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
  • 第四章 课程知识传递与社会控制
  • 一、两种类型课程知识的传递
  • (一) 正规课程知识的传递
  • (二) 非正规课程知识的传递
  • 二、课程知识传递中的社会控制式样
  • (一) 课程知识的分化
  • (二) 课程知识的分配
  • 三、对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实践的启示
  • 第五章 课程知识评价的价值特性
  • 一、课程知识评价的价值性分析
  • (一) 课程知识评价的价值观:从价值中立到价值负载
  • (二) 课程知识评价的价值性之表征
  • (三) 我国课程知识评价的价值意蕴
  • 二、课程知识评价过程与手段的价值诠释
  • (一) 课程知识评价过程中的价值依附
  • (二) 课程知识评价手段的价值性解读
  • 第六章 课程正义的辩护
  • 一、课程是合法性的
  • (一) 合法性的内涵
  • (二) 课程具有合法性的理论基点
  • 二、对合法性课程的正义性之辨析
  • 三、维护课程正义的课程发展策略
  • (一) 延承课程发展的内在逻辑
  • (二) 遵循课程发展的应然理路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世界统治阶级概念初探——兼论雅克·比岱与杜梅尼尔、莱维阶级观点异同[J].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19(01)
    • [2].别碰我,危险[J]. 知识文库 2017(23)
    • [3].“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概念所带来的几点商榷[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1(01)
    • [4].论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统治阶级”思想教育问题[J]. 铜仁学院学报 2010(01)
    • [5].莫斯卡的“统治阶级理论”——要旨与评析[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8(02)
    • [6].游走在过去与未来[J]. 英才 2012(05)
    • [7].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文化建设举措[J]. 理论界 2010(05)
    • [8].浅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与大一统性[J]. 西部学刊 2019(16)
    • [9].以史为师 正己之行[J]. 法制与社会 2011(04)
    • [10].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吗?[J]. 历史学习 2008(01)
    • [11].悦读吧[J]. 检察风云 2010(21)
    • [12].论公共政策的本质——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为分析工具[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13].从《尚书》“五誓”看上古时期统治阶级的治国思想[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2)
    • [14].社会价值观导向中的“教导文明”和“对话文明”[J]. 探索与争鸣 2016(09)
    • [15].对“公共利益”认识的几个误区[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9(04)
    • [16].混血儿,也是一个儒者[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0(05)
    • [17].法律的政治化功能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9(06)
    • [18].自由是“统治阶级的发明”吗?——谱系、抹消与自律[J]. 艺术学界 2018(02)
    • [19].浅谈“焚书坑儒”[J]. 新课程(下) 2016(06)
    • [20].浅析艺术在中国和西方的发展[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3)
    • [21].民主是一种纠错机制[J]. 楚天主人 2011(11)
    • [22].论战争与法的作用关系[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4)
    • [23].论马克思政治社会化思想的分析理路[J]. 长白学刊 2014(05)
    • [24].社会为人的质和量的问题探析[J]. 新学术 2008(05)
    • [25].校园攻略(上)[J].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1(09)
    • [26].中国古代舆论活动主体的类型与特征[J]. 新闻研究导刊 2017(12)
    • [27].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路径研究[J]. 理论参考 2015(08)
    • [28].政治统治职能等同于专政职能吗[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9(06)
    • [29].民意抑或法意——法官审判中的选择困境[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4)
    • [30].论中国孝道的形成及其政治作用[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12)

    标签:;  ;  ;  ;  ;  

    知识与权力 ——课程作为政治文本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