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互联网企业生存方式的变化,使得专门针对网络上小额商品交易的微支付也逐渐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微支付与传统的支付方式不同,属于网络支付范畴,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网络支付,具有金额小,交易频繁,交易速度快等特点。微支付的这些特点,使得一般的网络银行、信用卡、邮局汇款等支付方式不适用于其支付要求。因此小额商品的网上交易需要有专门针对其特点而设计的微支付解决方案。在已有的微支付研究中,相当多的研究机构提出了专门针对微支付的系统设计方案,如Millicent, Payword等,他们主要侧重点在于支付协议的实现和改进,但笔者认为将微支付的研究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是片面的和不完整的。Muller在总结了电子支付系统评价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微支付的特点,给出了微支付系统评价的三个层面,即技术层面、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本论文尝试从技术层面之外的经济层面来研究微支付,探求怎样的微支付机制才能促进微支付的发展,进而解决网上小额产品的销售问题。本文则借助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微支付的经济特性。从微支付的边际收益递增、外部性、规模效应以及互补性来讨论其特性。边际收益递增主要产生于网络边际成本递减和网络价值累积增值。网络支付的外部性特征表现为消费中的溢出和生产中的溢出,消费中的溢出表现为网上某个客户接受网络支付所提供的服务效用的大小,依赖于接受该服务其他客户的数量。生产中的溢出表现为网络支付运营商通过提供网上金融服务所获得的收益的大小,依赖于其他网络支付运营商的数量和行为。网络经济中的“锁定效应”使得原先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动权,促使它进一步流行,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从而在竞争中胜过对手。网络经营部门存在着极高的一次性固定成本,而这些固定成本中的绝大部分是沉没成本,因此,后进入市场的企业就面临着巨大的潜在风险,规模优势导致竞争优势,市场竞争的博弈结果就是在位企业将欲进入市场者赶出市场,直到最后形成类似“垄断”的大企业。互补性则要求支付系统中要有相互匹配数量的消费者和商品提供者,只有消费者或只有商户的系统是无法让系统正常运行的。第四章从经济层面分析与评价微支付系统的发展。总结了影响微支付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支付成本、支付系统的用户数量以及支付过程的信用控制。在支付成本方面,本文从单笔微支付的交易成本构成来分析其对微支付的影响,并借用了经济学中的税收对福利影响的模型,分析支付过程中产生的手续费对微支付应用的影响。在用户基础角度,借用梅特卡夫定律对网络价值的计算公式,分析了用户数量对微支付系统发展的影响。在网络信用分析中,分析了买卖双方在缺乏信用保证情况下的选择及对微支付产生的影响。第五章从微支付的现实解决方案中归纳了三种支付解决方案,即基于网络银行的解决方案,基于移动运营商代支付解决方案,基于第三方支付服务解决方案。在网络银行的解决方案中,总结了交易的流程、分析了交易的特点并对交易过程进行评价。网络银行的特点是实时到账、支付与结算同时进行、支付指令安全性高、手续费高、缺乏争议解决方案。网络银行支付的特点使其存在高成本、低效率以及出现争议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在支付成本方面,由于成本的一个重要构成来自于结算、清算手续费,网银的支付采用的是一笔支付一次结算,这使大部分支付成本甚至高于所需要购买商品的价值。丛用户数量角度来说,拥有银行卡的人数很多,但需要以及愿意利用银行卡进行网上微支付的人数并不占优势,从互联网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使用微支付的群体年龄呈现年轻化,有相当部分的未成年人是微支付的使用者,但他们却因为无卡而缺少机会来通过网络银行进行微支付。网络银行方式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在微支付的应用领域受到较大的限制,一般不予采用。在移动运营商代支付方案中,可以利用手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支付,简单且方便,其流程设计将支付过程与结算过程分开进行,将多笔微支付汇集成一笔宏支付,再通过银行进行结算,提高了结算效率;但这种方式没有提供信用中介服务,如果出现争议就陷入无法解决的境地,且由于运用商的垄断地位致使其收取高额的渠道费用,致使支付的成本增加,这对交易量的增加存在很大的阻碍作用。在用户群体方面,手机支付方式无疑拥有数量最多的用户,具有非常好的数量优势。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移动微支付是使用较方便的一种支付方式,如果支付网络中能吸引足够的商户来提供大量的优质服务,这将是一种很好的支付平台。对商户来说,移动微支付的庞大客户群体相当具有诱惑力,但如果没有合理的方案来解决运营商和商家之间高额的渠道费用、利润分成和风险的承担,这会成为移动微支付深入应用的限制因素。在第三方支付服务方案中,第三方支付商为交易双方提供支付结算与清算服务。使用微支付的交易双方首先需要在第三方支付商提供的平台上开通支付账户,消费者通过银行向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账户预先存入一定数额的资金。交易时可以利用账户中的金额购买任意小额的商品;卖方则在账户中金额积累到一定数额后,再把支付账户中的资金转入到银行账户中。这种交易的特点是透过第三方支付工具来完成支付过程,由第三方记录交易的金额和信息,并提供信用担保。其优点是提供了信用保障、节省了结算成本。其最大的缺点在于不同第三方支付系统之间不能通用,限制了支付工具的使用范围。在使用前景方面,由于其高的支付效率和完善的信用控制机制,成为最具前景的支付解决方式。第六章中对三种微支付方案从成本、用户基础、信用控制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三种支付解决方案的优劣。以第三方支付解决方案为基础,针对第三方支付中存在各种支付系统相互独立、不同系统用户之间无法进行跨系统交易的问题,提出了通过设立微支付清算中心的改进方案,在新的方案中,解决了第三方支付无法跨系统使用的缺陷,扩大了用户基础和支付工具的适用范围。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以大众消费为基础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拉动效应”经济理论分析[J]. 电子商务 2020(02)
- [2].第三方支付下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规范性探讨[J]. 中国中小企业 2020(02)
- [3].地方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竞合关系思考——以福建A银行为例[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20(02)
- [4].区块链信用认证对我国第三方支付体系的金融风险影响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20(02)
- [5].月均投诉量近5000件 《中国质量万里行》发布第三方支付行业投诉分析报告[J].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20(Z1)
- [6].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 发展研究 2020(01)
- [7].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盗刷”财产的行为定性[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11)
- [8].浅析我国第三方支付体系的运营模式[J]. 财经界 2020(11)
- [9].涉第三方支付平台侵财案件的司法认定[J]. 人民检察 2019(22)
- [10].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涉毒案件中的问题探析[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02)
- [11].第三方支付:数字货币推动下的加速重构[J]. 中关村 2020(05)
- [12].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现代商业 2020(15)
- [13].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高校学生缴费方式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0(07)
- [14].第三方支付环境下的医院财务会计规范管控分析[J]. 财会学习 2020(18)
- [15].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实体银行的影响[J]. 营销界 2020(04)
- [16].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外汇业务管理对策研究[J]. 中国市场 2020(17)
- [17].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风险监管问题分析[J]. 营销界 2020(09)
- [18].基于第三方支付系统下商业银行不同的盈利模式[J]. 管理观察 2020(13)
- [19].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电信诈骗犯罪侦查领域正负价值分析[J].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0(04)
- [20].利用职务之便转移他人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资金的行为定性[J]. 中国检察官 2020(16)
- [21].浅析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历程、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现代企业 2020(09)
- [22].大学生群体对支付宝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36)
- [23].浅析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机遇及挑战[J]. 科技经济导刊 2018(35)
- [24].第三方支付风险分析及对策建议[J]. 现代商业 2018(32)
- [25].我国线上第三方支付发展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02)
- [26].电子商务背景下第三方支付的发展逻辑[J]. 银行家 2018(12)
- [27].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02)
- [28].浅析第三方支付相关法律问题[J]. 法制博览 2019(02)
- [29].第三方支付面临的利益问题及对策[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8(24)
- [30].第三方支付风险及监管建议[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