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区划论文-吐尔逊·艾山,米热地力·米吉提

农业生态区划论文-吐尔逊·艾山,米热地力·米吉提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业生态区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深度贫困县,农业生态经济区划与布局优化,经济发展,脱贫

农业生态区划论文文献综述

吐尔逊·艾山,米热地力·米吉提[1](2018)在《浅谈区域农业生态经济区划与布局优化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农业生态经济区划与布局优化为制定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发展区域农业经济起促进作用。本文对新疆深度贫困区域进行农业生态经济区划与布局,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早日实现区域脱贫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徐云霞[2](2016)在《基于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农业生态区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区域内相关地球化学指标在土壤和水中的含量和分布,建立基础数据库,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等值线图和评价图的编制,提取空间属性信息作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数据资料,研究区域土壤、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实现农业生态地球化学综合评价及空间格局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生态区划,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与空间布局,并构建了适宜的农业生态模式。(本文来源于《2016年度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学会优秀论文集》期刊2016-12-01)

陈丽,郝晋珉,艾东,朱传民,周宁[3](2014)在《基于改进农业生态区划法的耕地综合量能指数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粮食产量与耕地产能间的关系以及区域差异,对于挖掘区域增产潜力,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区域均衡增产,保障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农业生态区划法估算土地生产潜力基础上,提出基于耕地质量新内涵的耕地质量修正的耕地产能核算方法。通过探讨耕地综合产能的概念体系,构建了反映粮食产量与耕地产能关系的耕地综合量能指数模型,模型由耕地综合量能指数、耕地质量产能指数和耕地数量产能指数构成。并以曲周县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曲周县耕地综合量能指数为0.16,耕地质量产能指数为0.31,耕地数量产能指数为0.99,耕地总体产出效率不高,粮食增产的潜力较大,耕地粮食生产平均开发程度也不高,但数量增加潜力较小。(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20期)

杨传喜,张俊飚,李树明[4](2011)在《农业科技资源技术效率的测算与分析——基于农业生态区划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超越对数型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1996—2008年中国农业科技资源的技术效率变化进行了测算,同时对影响农业科技资源技术效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科技资源的技术效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失,平均技术效率值只有0.61。从农业生态区划来看,华南、华中、东南地区的平均技术效率要高于东北、华北、西南、西北地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农村科技对经济发展影响程度对农业科技资源的技术效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农村文化教育发展状况及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对农业科技资源的技术效率有显着的负向影响。因此,科学利用农业科技活动经费、大力培养农业技术人才、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利用效率和农民生活水平,将成为提升农业科技资源技术效率的重要举措。(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坛》期刊2011年06期)

姚慧敏,郭洪海[5](2009)在《山东省农业生态功能区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农业生态功能的涵义,在分析山东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采用两级区划法对山东省农业生态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并作了相关探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23期)

杨松[6](2009)在《基于能值理论的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化与区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H.T.Odum创立的能值分析理论为生态系统和复合生态系统开辟了定量分析研究的方法,可定量分析资源环境与经济活动的关系,有助于调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对制定生态经济发展方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的发展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深入分析中国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对促进农业转型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论文应用能值理论分析方法,以中国农业生态经济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指标,对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化和区划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具有六大特征:(1)系统产出对辅助能与不可更新能依赖较大;(2)国家宏观调控滞后于市场引导,农业产出结构失衡,系统生产优势度在波动中停滞不前;(3)系统边界趋于内缩,农业用地减少,土地资源退化:(4)能值投入机构不合理,辅助能与环境能、可更新能与不可更新能的耦合度下降;(5)系统环境资源持续消耗,土壤肥力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环境压力加大,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6)农业现代化程度逐渐提高,加速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农业属于典型的混合型农业,正处于生计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型、传统农业向石油农业转型和混合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整个系统正朝着“两高两低”方向演化,即向高污染、高消耗、低稳定性、低持续发展方向演化,针对当前农业发展发展现状,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与建立生态农业作为目标,提出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快速、高效、健康、协调发展的建议。本研究通过能值分析理论,对中国农业生态经济进行了差异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农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性较明显,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分布特征。本论文还将能值理论引入农业生态经济区划,应用星座聚类法,采用能值指标,结合arcGIS技术,将中国31个省市(不含台湾、香港和澳门)划分为9个农业发展区和15个农业发展副区。利用地区差异性分析结果和自然环境因素,总结出了15个发展副区的特点和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本论文最后还对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探讨,希望相关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给予解决。(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9-05-25)

姜红霞,白燕,范玉鑫,曾兵,蔡金波[7](2009)在《辽源地区农业生态气候资源区划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生态气候资源调查和分区,是农业自然生态资源和农业区划的组成部分,是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发展生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科学依据之一。笔者根据辽源地区的农业自然气候资源,参照该地独特的地势地貌,采用以热量和水分因子为主导指标,以4~9月生长期降水量为辅助指标的综合套迭方法,将辽源地区划分为西北部温暖湿润区、中南部温凉半湿润区、东部冷凉半湿润区3个农业生态气候区,旨在为当地党政机关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科学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减轻和避免气候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5期)

王景伟,韩毅强,王海泽[8](2007)在《基于SPSS的大庆市农业生态系统区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大庆市自然资源特征、生态环境现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农业生态系统的区划,确立了该区进行生态区划的原则及指标因子体系,并且应用SPSS软件进行了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大庆市农业生态系统划分为4个生态区。(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07年07期)

何萍[9](2006)在《区域农业生态经济区划与分区对策——以淮阴区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二十一世纪,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在经历快速发展经济阶段,置环境于不顾,受到了惩罚,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于是开始追求经济与生态双赢的目标。国家环保总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国全面开展生态示范区的建(本文来源于《江苏农村经济》期刊2006年05期)

曲玮[10](2005)在《汶上县生态功能区划与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山东汶上县区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在进行了细致的现场调研、大量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汶上县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区域发展方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认为城乡协调发展是未来汶上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研究主要由叁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汶上县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结果如下: 1)将汶上分为中部平原农业保护区、东北部低山丘陵生态保护区、中心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区叁个生态功能区; 2)将中部平原农业保护区分为城镇近郊农业保护区以及城镇南部湖洼区两个生态亚区。 第二部分统计了汶上农业能量的投、产情况,对农业能量流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2003年,汶上农田初级生产力,即年均产出的生物能总量为4728321.48×10~(10)焦耳; 2)次级生产力的年输出总能量为677583.40×10~(10)焦耳; 3)当地农田的输入能流密度为4589.82兆焦/年,属于中等水平; 4)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产投比为11.65,约是全国均值的4倍,然而平均光能利用率却不高,农业生态系统尚处在一种低水平阶段; 5)当地农业系统的开放程度较高,但是次级生产的比重低,且农业的商品转化率仍然偏低。 第叁部分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当地现行的以及规划中涉及的相关农业方案进行了评价,结果如下: 1)对现行农业规划项目的分析结果,干鲜果品基地建设、反季节蔬菜基地建设两项综合权重最高,是优秀的农业规划项目;而桑蚕基地建设和畜牧养殖两项经评价,对于农业发展的实际提高贡献不大,建议进行二次取舍。 2)对于本次农业规划方案的评价结果,结果规划方案的权重比较平均,且普(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5-04-20)

农业生态区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区域内相关地球化学指标在土壤和水中的含量和分布,建立基础数据库,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等值线图和评价图的编制,提取空间属性信息作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数据资料,研究区域土壤、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实现农业生态地球化学综合评价及空间格局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生态区划,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与空间布局,并构建了适宜的农业生态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业生态区划论文参考文献

[1].吐尔逊·艾山,米热地力·米吉提.浅谈区域农业生态经济区划与布局优化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性[J].新疆农业科技.2018

[2].徐云霞.基于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农业生态区划[C].2016年度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学会优秀论文集.2016

[3].陈丽,郝晋珉,艾东,朱传民,周宁.基于改进农业生态区划法的耕地综合量能指数模型构建[J].农业工程学报.2014

[4].杨传喜,张俊飚,李树明.农业科技资源技术效率的测算与分析——基于农业生态区划的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11

[5].姚慧敏,郭洪海.山东省农业生态功能区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

[6].杨松.基于能值理论的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化与区划研究[D].西南大学.2009

[7].姜红霞,白燕,范玉鑫,曾兵,蔡金波.辽源地区农业生态气候资源区划探索[J].现代农业科学.2009

[8].王景伟,韩毅强,王海泽.基于SPSS的大庆市农业生态系统区划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7

[9].何萍.区域农业生态经济区划与分区对策——以淮阴区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为例[J].江苏农村经济.2006

[10].曲玮.汶上县生态功能区划与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研究[D].山东大学.2005

标签:;  ;  ;  ;  

农业生态区划论文-吐尔逊·艾山,米热地力·米吉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