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检测原发性胃肠淋巴瘤基因与染色体变异方法建立及临床意义探讨

FISH检测原发性胃肠淋巴瘤基因与染色体变异方法建立及临床意义探讨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原发性胃肠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分类复杂,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极易误诊和漏诊。基因诊断已逐渐成为淋巴瘤的重要诊断手段,基因异常在结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预后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PGIL基因异常包括基因突变、缺失和染色体畸变等,它们在PGIL的发生、发展、预后及鉴别诊断等方面起着怎样的重要作用,目前尚无系统报道。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vbridization,FISH)技术为多种基因与染色体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FISH是一门新兴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用已知的标记单链核酸为探针,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检测特定的DNA序列。FISH技术操作相对简单,重复性好,具有快速、准确、敏感等优点,适于临床医学检测。该方法尤其对回顾性分析病理切片中靶细胞分子检测有优势。用FISH技术检测实体瘤蜡块切片(如胃肠癌、乳腺癌等)和血液细胞涂片的方法均已稳定成熟,重复性好,但二者在操作方法上有较大区别。FISH技术已在淋巴瘤的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预后等诸多发面的研究中发挥作用。但目前FISH检测的淋巴瘤标本多局限于外周血、骨髓涂片及淋巴结穿刺涂片等,而结外淋巴瘤石蜡标本尚少涉及。结外淋巴瘤石蜡标本检测的目的细胞是组织蜡块中的血细胞,此区域淋巴细胞的消化比滴片细胞难但又易于其它组织细胞,具体操作方法不同于胃肠癌等实体瘤组织蜡块切片或血液细胞涂片的方法。因此建立一套用FISH技术检测PGIL等结外淋巴瘤的多种基因及染色体变异的稳定的、重复性好的实验方法十分必要。IGH基因重排检测对B-NHL的克隆性和细胞源性确定有重要价值,有研究认为IGH重排检测可以用于慢性胃炎及胃MALT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但IGH重排检测在其他病理类型的胃淋巴瘤及原发性肠淋巴瘤中的临床意义尚无系统分析报告。IGH重排在PGIL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中起怎样的重要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p53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有研究发现结性NHL中p53突变阳性的病例与病理分类、临床分期无关,但也有学者发现p53突变与MALT型淋巴瘤向恶性程度高的转变有关。PGIL中p53基因的突变与恶性程度、预后的关系报道较少。探讨p53基因在PGIL中的生物学行为极为重要。ATM(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ATM基因编码的蛋白参与了一系列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凋亡及DNA修复活动,AT患者淋巴样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高,ATM对PGIL的发生、发展、预后判断方面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13q14缺失是多种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其突变或缺失,可导致细胞增殖、失去负调控而致肿瘤发生。D13S25是13q14.3上唯一编号为25的DNA片段,13q14缺失已知是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国内外已有广泛报道,但鲜见结外淋巴瘤中13q14缺失的研究报告。PGIL是否存在13q14缺失?13q14缺失与PGIL预后的关系如何?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采用FISH检测PGIL患者胃肠组织石蜡切片中IGH重排、p53、ATM以及13q14等多基因及染色体异常情况,探讨PGIL中多基因及染色体异常与诊断及预后的关系,研究结果将为PGIL个体化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回顾性分析PGIL的临床表现、总结临床误诊原因,通过电话随访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生存期,了解当前PGIL诊治现状,客观地解析各种治疗方案的优劣。第一章FISH技术检测胃肠淋巴瘤基因与染色体变异方法的建立目的:建立检测PGIL基因及染色体变异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标准方法。方法:采用增强组织通透性、适当消化、控制变性时间、采用慢洗等方法摸索FISH检测胃肠组织淋巴瘤标本的方法。结果:改良的FISH方法获得了PGIL瘤细胞的P53基因探针(绿色荧光信号)、D13S25基因探针(红色荧光信号)、IGH基因探针(红/绿或黄色荧光信号)、ATM基因探针(红色荧光信号)清晰和稳定的图像。结论:建立了一套检测PGIL的基因及染色体变异的FISH检测技术,为临床研究结外淋巴瘤的基因及染色体变异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新方法。第二章原发性胃肠淋巴瘤多基因与染色体检测及意义目的:探讨多基因与染色体变异对PGIL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FISH技术检测72例PGIL患者胃肠组织石蜡切片及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石蜡切片中IGH重排、p53、ATM以及13q14等多基因与染色体变化,分析其与诊断及预后的关系。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①B细胞淋巴瘤中IGH基因重排占70.8%,而T细胞淋巴瘤及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均未见IGH基因重排(p<0.001);MALT淋巴瘤IGH基因重排率59.5%,非MALT淋巴瘤91.3%(p=0.007);Ⅰ-Ⅱ期IGH基因重排63.8%,Ⅲ-Ⅳ期88.9%(p=0.047);IGH重排的B细胞淋巴瘤平均生存期16.85月,明显短于无IGH重排的平均生存期39.81月(p=0.001)。②MALT淋巴瘤p53基因缺失28.6%,非MALT淋巴瘤53.3%(p=0.034);Ⅰ-Ⅱ期p53基因缺失30.2%,Ⅲ-Ⅳ期63.2%(p=0.011);p53基因缺失者平均生存期10.21月明显短于p53基因正常者32.00月(t=3.930,p<0.001)。③MALT淋巴瘤ATM基因缺失23.8%,非MALT淋巴瘤46.7%(p=0.043);Ⅰ-Ⅱ期ATM基因缺失26.4%,Ⅲ-Ⅳ期52.6%(p=0.038);ATM基因缺失平均生存期12.35月,明显短于ATM基因正常者31.42月(t=3.378,p=0.001)。④13q14缺失在PGIL发生率为34.7%,明显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p<0.001)。但与肿瘤发生部位、患者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以及平均生存期无相关。⑤MALT淋巴瘤中,无基因或单基因改变者平均生存期39.25月,明显长于多基因改变的平均生存期9.11月(p<0.001)。⑥Ⅰ期-Ⅱ期患者中,无基因或单基因改变者平均生存期40.33月,明显长于多基因改变的平均生存期20.61月(p=0.007)。结论:①IGH基因重排在B细胞来源的PGIL中发生率高。②IGH基因重排、p53、ATM基因缺失率在非MALT淋巴瘤及Ⅲ-Ⅳ期患者中发生率较高。IGH基因重排或p53、ATM基因缺失的PGIL患者平均生存期短。③同时存在多个基因与染色体异常的PGIL患者的平均生存期短于无基因或单基因改变者。第三章81例原发性胃肠淋巴瘤的临床分析目的:分析PGIL的临床资料、诊断与治疗现状,以期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81例PGIL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病理特点、HP感染、治疗方案、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①胃淋巴瘤平均年龄52.84±15.33岁,大于肠淋巴瘤平均年龄42.09±15.28岁(t=3.087,p=0.003)。②常见症状:腹痛76.5%;消化道出血55.6%;贫血54.3%;低蛋白血症40.7%;体重明显下降33.3%;腹部包块25.9%;肠梗阻11.1%。③发病部位依次为:胃、小肠、回盲部、结肠。④内镜下表现为肿块型67.7%,溃疡型27.7%,弥漫型4.6%。⑤门诊诊断率30.9%,误诊率69.1%。⑥内镜下活检病理确诊率73.8%,活检病理误诊漏诊率26.2%。⑦B细胞来源91.4%,MALT淋巴瘤61.7%。⑧HP检测率39.5%,阳性率37.5%。⑨随访60例,随访率74.1%。5年生存率42.9%,3年生存率60.0%,1年生存率74.0%。⑩随访Ⅰ-Ⅱ期41例平均生存时间30.41月,长于Ⅲ-Ⅳ期19例平均生存时间9.63月(t=3.823,p<0.001)。(?)随访41例MALT淋巴瘤平均生存时间24.24月,与19例非MALT淋巴瘤平均生存时间22.95月无明显差异(t=0.213,p=0.832)。(?)Ⅰ-Ⅱ期中:单纯手术组平均生存时间33.00月,手术加化疗组平均生存时间31.95月,化疗联合根除HP组平均生存时间33.25月。Ⅲ-Ⅳ期中:单纯手术组平均生存时间4.00月,手术加化疗组平均生存时间12.20月,化疗联合根除HP组平均生存时间9.50月。三种治疗方法的生存期在Ⅰ-Ⅱ期患者无差异(p值分别为0.897、0.986、0.916),Ⅲ-Ⅳ期患者中单纯手术组生存时间短于其他两组(p值分别为0.006、0.009),而手术加化疗与化疗联合HP根除治疗组无差异(p=0.558)。结论:①PGIL的临床及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高;②PGIL多属于B-NHL,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MALT淋巴瘤;③单纯手术、手术加化疗、化疗联合HP根除治疗三种方法的生存期在Ⅰ-Ⅱ期患者无差异,Ⅲ-Ⅳ期患者中单纯手术组生存时间短于其他两组,而手术加化疗与化疗联合HP根除治疗组无差异。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简表
  • 背景
  • 第一章 FISH技术检测胃肠淋巴瘤基因与染色体变异方法的建立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章 原发性胃肠淋巴瘤多基因与染色体检测及意义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章 81例原发性胃肠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 [1].原发性大肠淋巴瘤的临床诊治进展[J]. 中国医药 2018(10)
    • [2].原发性大肠淋巴瘤致直肠回肠瘘1例[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22)
    • [3].原发性大肠淋巴瘤内镜和病理的相关性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内镜杂志 2015(11)
    • [4].原发性胃肠淋巴瘤临床、影像及病理对照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0(07)
    • [5].如何通过内镜活检提高大肠淋巴瘤的诊断水平[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2(02)
    • [6].原发性胃淋巴瘤与原发性大肠淋巴瘤临床特点的差异分析[J].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05)
    • [7].原发性胃肠淋巴瘤16例误诊分析[J]. 浙江实用医学 2009(04)
    • [8].原发性胃肠淋巴瘤144例临床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2)
    • [9].直肠淋巴瘤与腺癌形成的碰撞瘤临床病理观察[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2(02)
    • [10].原发性结直肠淋巴瘤的诊治和预后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11)
    • [11].原发性胃肠淋巴瘤14例误诊分析[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09)
    • [12].原发性胃淋巴瘤和原发性大肠淋巴瘤的临床差异点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07)
    • [13].原发性胃肠淋巴瘤误诊2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12)
    • [14].32例胃肠道淋巴瘤CT表现及误诊分析[J]. 江苏医药 2009(11)
    • [15].低位直肠淋巴瘤1例[J].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9(02)
    • [16].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CT检查在鉴别肠癌和肠淋巴瘤中的价值[J]. 实用医技杂志 2019(06)
    • [17].原发性肠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6(09)
    • [18].多层螺旋CT对肠淋巴瘤的诊断价值[J].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0(05)
    • [19].Mad1在原发性胃肠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12)
    • [20].原发性肠淋巴瘤误诊为Crohn病临床报告[J]. 临床误诊误治 2015(11)
    • [21].原发性肠淋巴瘤p53基因与13q14染色体变异与预后的关系[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9(07)
    • [22].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17)
    • [23].39例原发性胃肠淋巴瘤临床特征分析[J]. 重庆医学 2008(22)
    • [24].肠结核与肠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对比及鉴别诊断[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09)
    • [25].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34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08)
    • [26].80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手术分析[J]. 当代临床医刊 2015(03)
    • [27].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5)
    • [28].25例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与病理[J].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10(03)
    • [29].扩张型心肌病短期治疗后心脏扩大明显减轻1例[J]. 临床急诊杂志 2010(06)
    • [30].运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诊断小肠疾病[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1(02)

    标签:;  ;  ;  ;  ;  

    FISH检测原发性胃肠淋巴瘤基因与染色体变异方法建立及临床意义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