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模式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效果对比分析

不同护理模式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效果对比分析

四川省甘孜州人民医院内一科,四川康定636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2014年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CNP)。分别统计患者住院日,住院费用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组各医生对护理的等指标。结果:CNP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CNP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规范了护理行为。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先天性心脏病;护理

临床路径是1950年用于工业生产工程管理的一种方法。1983年美国开始将其引用于医疗办公桌。针对某一病种和手术采取临床路径是达到有效利用卫生资源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1]。随着医疗器械及介入医学的发展,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介入治疗,达到根治目的,且创伤性小,安全性高,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2].将临床路径引入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中。对2006-2008年本科145例住院择期行先心封堵术的住院患者进行护理研究,以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此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本科2012年2月-2014年3月择期行先心封堵术的住院患者145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82例,年龄(19.2±11.2)岁。随机分成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组(CNP组)和对照组;CNP组75例,年龄(18.8±10.8)岁;对照组70例,年龄(19.6±11.7)岁。两组患者构成:房间隔缺损79例,室间隔缺损66例。患者入选标准:结合患者病史、X线胸片、以及彩色多普勒确定患者是否符合纳入临床路径的诊断标准,首次行先心封堵术,无严重的心脏或其他器官合并症,心功能分组I级以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构成、手术方法、手术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由医疗组、护理组共同合作,结合实际的医疗条件,经过反复研究、修改,自行编制了符合先心病情及科室现状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内容如下:入院第一天给予入院介绍;按医嘱口服阿司匹林0.1g/d;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先天性心脏病行封堵术的优点、安全性,以消除患者及家属介绍先天性心脏病行封堵术的优点、安全性,以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第2天完善各项术前检查与准备,皮肤准备:会阴部及腹股沟皮肤要彻底清洁,以防术后穿刺部位感染;②选择患儿左手穿刺静脉留置针并抽血化验;③碘过敏试验:手术过程中要使用造影剂,遵医嘱做碘过敏试验;④饮食指导:术前4h禁食、禁饮。第3天即手术日,备好术中所需药品,如:造影剂、生理盐水、地塞米松、肾上腺素、多巴胺及阿托品等抢救药品。②术后密切监测踽踽独行生命体征,注意有无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心包填塞的发生。③术后观察局部伤口有无渗血、皮下血肿,穿刺部位绷带加压包扎并以盐袋压迫止血6h,穿刺侧肢体制动12h,如无出血等异常情况,24h可解除包扎绷带。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下肢皮肤颜色及皮温。④饮食指导:如全麻手术者,待麻醉清醒后可给予流质,局麻患者可地进食,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排泄,减少造影剂对肾脏的损害。⑤遵医嘱给予搞凝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应用。第4天至出院,常规给予3d抗生素应用;指导患者活动;出院指导: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以防封堵器脱落。3个月后活动不受限。遵医嘱服用抗凝axtr6wh月,定期辩论复查。

具体实施方法是,入选病例入院后,责任护士发放CNP表,全科人员按CNP的标准化流程完成治疗和护理,护士必须按照CNP表当日的内容,根据患者的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并及时做出评价。出院时进行满意度调查。

1.3评价指标

包括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采用本院目前使用的“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术后并发症如伤口出血,心律失常、尿潴留等的发生率及治疗组各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x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情况比较,实施CNP组的患者住院天数及费用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实施CNP组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较参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床位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两组无明显差异;在术后出现并发症方面,对照组70例有4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而CNP组共75例患者有20例出现相关并发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组别n住院天数(d)费用(元)满意度(%)并发症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对照组7012.54±2.6824.451±5219.184.3±5.1840(57.1)85.6±3.90

CNP组756.81±1.37*20.243.8±1374.8*93.1±3.32*20(26.7)*93.9±2.88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01。

3讨论

3.1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减低医疗成本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是在X线指导下,通过体外操作各种导管治愈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方法。随着器械的改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介入治疗方法已成为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优先选择[3]。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符合临床路径的概念,是针对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的护理流程,让患者从住院到出院都按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4]。规范化的路径制定,具有指南所推荐的治疗护理措施的应用,优化医疗护理过程,减少不必要和重复性的检查及不合适的用药,而且在尊重患者权利的同时增加患者的依从性。路径图表通过科学合理地编排住院时间,减少了无效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

3.2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研究显示,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低,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有重要作用。通过清晰、科学的护理流程,护理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使护理人员能有次序、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工作。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路径成为促进科室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3.3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与患者缺乏交流是常见的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大约75%的投诉想法是被工作人员的态度和缺乏相应交流而激发。沟通是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的护理技术,是实施患者教育并取得成效必不可少的方法。通过先心病介入手术的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要求护士主动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信息,满足了患者及家属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增加了护患沟通,使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均受到护理人员热情的服务,精心的治疗与护理融洽了护患关系。调查结果显示,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4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人员的素质

临床护理路径执行过程中使护士主动、有计划和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不再是被动地、机械地执行医嘱。这种以主动护理取代被动护理的转变,培养了护士的成就感和自律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使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具体化,并具有可视性和实施性。避免了在护理工作中的遗漏和疏忽现象,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另外,临床路径是培养护理专家的重要途径。应用临床路径可以避免因为护士个人的水平,能力不够而造成的遗漏、疏忽甚至技术性差错事故。对年资较低的护士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式。

总之,CNP是整体护理的一种模式或方法,是整体护理的深入,以护理程序为基础,规范了诊疗护理行为,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效率。赛马场先心病患者实施CNP的结果显示,为患者缩短了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并且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专科护理水平。CNP作为一种病种质量管理的现代模式,是值得我们在很多方面进行实验和研究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赵希平,余丽君.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2):31-32

[2]闫国超,邵云,武艳,.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损伤的研究[J].检验医学,2012,27(2):135-137

[3]戴汝平.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发展趋势[J].中国循环杂志,2005,20(1):122-124

[4]安金斗,王团结,郭保静.儿童先天性心脏病106例介入封堵治疗体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4(5):95-97

标签:;  ;  ;  

不同护理模式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效果对比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