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多业务IP-DSLAM的设计与实现

高速多业务IP-DSLAM的设计与实现

论文摘要

随着IP网络日益盛行,IP网络将逐渐取代ATM网络,因此许多网络设备从单纯的支持ATM网络逐渐向支持IP网络发展。在宽带接入层这种趋势表现在传统的ATM-DSLAM逐渐向基于IP的IP-DSLAM过渡。IP-DSLAM在接入带宽,可扩展性和生产成本上优越于ATM-DSLAM,成为目前宽带接入设备的主流,但是IP-DSLAM也继承了IP网络固有的QoS(Quality of Service)能力差的缺陷,而且目前用户对诸如三重播放等多业务性的需求要求设备能够支持更好的差分服务。因此,如何设计具有良好QoS性能的IP-DSLAM对于IP-DSLAM应用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随着全球宽带用户的增加以及各种网络服务的出现,对于宽带接入设备IP-DSLAM的接入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一款IP-DSLAM设备在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它是否具有较高的带宽接入能力和优良的QoS设计。本文就如何设计IP-DSLAM的高速特性以支持IP数据高速交换,如何设计IP-DSLAM的QoS以支持聚合网络中多业务性区分服务,分别进行了设计、实现和论证。在高速性的设计上,本文从硬件和软件两个角度提出设计方案。硬件上采用千兆到背板和10GE上行的设计增加了IP-DSLAM的接入带宽和数据交换能力;软件上优化了处理流程和算法以增加响应速度。对于多业务的支持,本文主要论证的是DiffServ QoS的设计与实现,包括几种不同服务等级业务流的优先级标记方式设计,优化的队列调度算法实现、拥塞处理和流量整形,更好的支持了三重播放等多业务服务。本文最后还对采用该方案设计的IP-DSLAM设备进行了高速性和QoS性能的组网测试,并达到了预期的测试效果。而且,根据本方案设计的IP-DSLAM设备在2006年3月份的中国网通测试上表现出良好的测试性能。目前,该产品已经开始商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背景
  • 1.2 现有产品分析
  • 1.2.1 ATM-DSLAM
  • 1.2.2 IP-DSLAM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高速IP-DSLAM 硬软件设计与实现
  • 2.1 硬件设计
  • 2.1.1 交换芯片选择
  • 2.1.2 硬件总体框图
  • 2.1.3 硬件设计优点
  • 2.2 软件设计
  • 2.2.1 中断处理和零拷贝机制
  • 2.2.2 上行端口Trunk 功能设计
  • 第三章 多业务IP-DSLAM 的设计与实现
  • 3.1 QoS 的概念
  • 3.2 QoS 的总体设计
  • 3.2.1 QoS 术语
  • 3.2.2 QoS 特性
  • 3.2.3 QoS 的处理流程
  • 3.3 QoS 的标记
  • 3.3.1 基于PORT 的QoS 标记
  • 3.3.2 基于POLICY 的QoS 标记
  • 3.3.3 基于POLICING 的QoS 标记
  • 3.3.4 三种标记的对比
  • 3.4 拥塞处理策略和队列调度方法
  • 3.4.1 拥塞处理
  • 3.4.2 队列调度
  • 3.5 流量整形
  • 3.6 更改出管道报文头部的UP 或DSCP 域
  • 3.7 多业务性应用实例
  • 3.8 QoS 部分相关数据结构和函数接口
  • 第四章 性能评估
  • 4.1 交换性能
  • 4.2 调度性能
  • 4.2.1 Jitter 性能
  • 4.2.2 End-to-end Delay 性能
  • 4.2.3 Loss 性能
  • 4.2.4 性能分析结论
  • 4.3 多业务处理性能
  • 第五章 开发平台与调试方法
  • 5.1 开发平台
  • 5.2 调试方法
  • 5.2.1 问题描述
  • 5.2.2 问题分析
  • 5.2.3 调试步骤
  • 5.2.4 方法总结
  • 第六章 总结与下一步工作
  • 6.1 总结
  • 6.2 下一步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高速多业务IP-DSLAM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