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海温异常对亚洲主要降水区的影响研究

印度洋海温异常对亚洲主要降水区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印度洋海表温度(SST)的变化及其与亚洲夏季主要降水区降水的关系,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包括:热带外的南印度洋偶极子(SIOD)SST分布型对印度夏季季风降水(ISMR)和中国降水,以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印度洋SST主模态(LMIO)的变化特征及其对亚洲夏季主要降水区降水和夏季季风环流的影响;LMIO与太平洋SST的关系以及与全球温度变化的关系。主要揭示下列事实:(1)印度洋SST自1950年代以后具有长期增暖趋势,有三次明显跃迁,分别出现在1976年,1986年,1996年,其中70年代中后期的变化是十分明显的,在三次明显增温后,印度洋都分别处于一段相对高的SST水平上;(2)在印度洋明显增温后, ISMR与春季南印度洋SST相关分布型始终是相对稳定的。将春季西南印度洋出现负(正)SSTa,东南印度洋出现正(负)SSTa时定义为正(负)SIOD--PSIOD(NSIOD)。热带外SIOD与热带的印度洋偶极子(IOD)是不同的,其变率比IOD大,并主要出现在春季(IOD主要出现在秋季);(3) SIOD对ISMR的影响是显著的,当PSIOD出现时ISMR往往偏多,NSIOD出现时往往偏少;SIOD与中国降水也有很好的关系。另外,SIOD与季风环流不同系统也有显著相关关系。因而在研究印度洋SST的影响时,要整体考虑印度洋,不仅要考虑热带地区的影响,也要考虑热带外地区的影响;(4)揭示了LMIO特征及其与亚洲夏季降水和环流的关系。LMIO具有显著的整个海盆一致的升温趋势,它可能是印度夏季风减弱的一个主要因子,也是造成中国主要降水区南移的一个因子;(5) LMIO和热带太平洋SST通常具有同位相的变化,因而印度洋是全球大洋协同变化的主要部分之一,这种协同变化的作用在考虑海气相互作用时要加以重视。而LMIO与暖池之间显示出更加密切的联系,两者对全球温度变化都具有显著贡献。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印度洋的海洋学特征
  • 1.2 印度洋与其他热带海洋的联系
  • 1.3 印度洋中的海气相互作用及其与ENSO 的关系
  • 1.4 亚洲季风与中国夏季降水
  • 1.5 亚洲季风与印度洋海温的关系
  • 1.6 研究内容及其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印度洋主要海洋因子及上空大气加热场和环流系统的气候学分析
  • 2.1 资料说明
  • 2.2 印度洋各个要素季节分布特征
  • 2.2.1 海表温度的气候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 2.2.2 印度洋主要海表洋流
  • 2.2.3 印度洋上层海水热含量的分布情况
  • 2.2.4 热带印度洋海温的垂直分布情况
  • 2.2.5 印度洋温跃层的分布情况
  • 2.3 印度洋上空大气对流、加热场及环流特征
  • 1 >、< Q2 > 的季节分布特征'>2.3.1 对流和降水及< Q1 >、< Q2 >的季节分布特征
  • 2.3.2 夏季环流场气候特征与其他区域的比较
  • 2.3.3 夏季水汽输送特征
  • 2.4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印度洋海表温度的变化与南印度洋偶极子对印度夏季季风降水的影响
  • 3.1 资料说明
  • 3.2 印度洋SST 的变化幅度及其线性线性趋势与其它洋面的比较
  • 3.3 印度洋海温的变化特征
  • 3.4 印度洋海温变化主要模态与印度夏季季风降水的关系
  • 3.5 南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事件对印度夏季季风的影响分析
  • 3.6 结论及其讨论
  • 第四章 南印度洋偶极子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 4.1 资料说明
  • 4.2 中国夏季降水与印度洋海温的关系
  • 4.3 南印度洋 SIOD 事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分析
  • 4.3.1 南半球局地环流的影响
  • 4.3.2 越赤道气流的分析
  • 4.3.3 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分析
  • 4.3.4 水汽通量输送的分析
  • 4.3.5 OLR 特征分析
  • 4.5 结论与讨论分析
  • 第五章 印度洋海表温度主模态(LMIO)与亚洲夏季季风的关系
  • 5.1 资料说明
  • 5.2 印度洋海表温度的大尺度变化特征
  • 5.3 与印度季风的关系
  • 5.4 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 5.5 与夏季亚洲环流的关系
  • 5.5.1 对地面气压的影响
  • 5.5.2 与低空环流的关系
  • 5.5.3 对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 5.5.4 与高空环流的关系
  • 5.5.5 与水汽输送的关系
  • 5.6 结论
  • 第六章 印度洋海温主模态与太平洋海温及全球温度的关系
  • 6.1 资料说明
  • 6.2 LMIO 的线性趋势与突变特征
  • 6.3 太平洋 SST 的主要特征
  • 6.4 LMIO 与太平洋SST 的关系
  • 6.5 结论和讨论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讨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当今印度洋的新形势及对中国印度洋战略的思考[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5(05)
    • [2].印度的印度洋战略思维:致力于获取战略领导地位[J].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6(01)
    • [3].印度洋组网观测[J]. 人与生物圈 2020(01)
    • [4].《印度洋涛声》[J]. 海峡影艺 2013(03)
    • [5].印度紧盯印度洋[J]. 东北之窗 2010(08)
    • [6].与鲨鱼签约[J]. 视野 2010(19)
    • [7].莫迪政府经略印度洋的理念、路径与成效[J].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20(05)
    • [8].“印度洋世纪”真会到来吗[J]. 世界知识 2018(24)
    • [9].印美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合作及中国应对研究[J].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8(01)
    • [10].印度的印度洋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 长江论坛 2015(02)
    • [11].永和口岸 云南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J]. 云岭先锋 2018(06)
    • [12].建构和争论中的印度洋历史——书写亚洲海洋史的尝试[J]. 全球史评论 2014(00)
    • [13].印度大举进击印度洋[J]. 环球军事 2009(06)
    • [14].中国的印度洋战略:动因、挑战与应对[J]. 南亚研究 2012(03)
    • [15].建设印度洋国际大通道发挥面向印度洋桥头堡作用[J]. 特区经济 2010(04)
    • [16].中国谋局印度洋[J]. 南风窗 2010(18)
    • [17].印度洋安全治理中的私营安保公司[J].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9(03)
    • [18].印度洋经济体研究[J].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9(03)
    • [19].印度洋经济体研究[J].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6(02)
    • [20].印度洋经济体研究[J].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5(02)
    • [21].印度洋与中国海洋战略[J]. 军事文摘 2015(03)
    • [22].中国打通印度洋通道的玄机[J].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2014(05)
    • [23].印度洋研究:议题与问题——基于对国内外印度洋研究文献的评介与思考[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 [24].中国特色海洋强国战略路径研究——以中国印度洋战略为例[J].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4(05)
    • [25].美国的印度洋战略[J]. 太平洋学报 2013(06)
    • [26].印度的印度洋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2(02)
    • [27].弹性均势与中美印在印度洋上的经略[J]. 南亚研究 2012(04)
    • [28].21世纪中国的印度洋地区战略:利益诉求与政策选择[J].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7(06)
    • [29].印度洋经济体研究[J].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7(03)
    • [30].地缘战略视阈下的中印缅三边互动——以中国“西进”印度洋为例[J]. 昆明学院学报 2016(01)

    标签:;  ;  ;  

    印度洋海温异常对亚洲主要降水区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