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初次分配公正的公共政策研究

我国初次分配公正的公共政策研究

论文摘要

2010年我国GDP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经济发展再次实现新的飞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2010年的基尼系数依然处在0.4以上的危险水平,分配不公引发我国贫富差距悬殊、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初次分配关乎效率,再分配关乎公平,政府只能对再分配领域进行公平性的调控。但实际上初次分配不仅要注重效率,更要讲求公平。初次分配是再分配的前提和基础,初次分配不公的格局一旦形成,再分配只能做局部的修改,再也无力从根本上扭转。因此,确保初次分配公正是实现整体分配公正的基础,政府必须恰当地介入初次分配领域,及时制定并有效实施公共政策来调节收入分配,保证社会公正,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文章首先阐述了关于初次分配公正的相关理论,并通过初次分配公正的衡量标准一基尼系数和分配率,得出了我国初次分配的现状,即分配严重不公,收入悬殊,进而论述了实现初次收入分配公正的意义;然后通过建国以来我国初次分配领域中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范式演变,即从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改革开放后我国过分注重效率忽视公平的分配思想、以及“十六大”以来初次分配公正思想逐渐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来阐述我国初次分配政策从重效率到重公正性的逐步转变。紧接着文章对近年来我国初次分配领域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初次分配格局不合理,初次收入分配秩序紊乱,城乡、地区、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依然偏大等三个方面。最后,文章通过借鉴和吸收介绍北欧和日本两国在促进初次分配公正方面的有益经验,提出了实现我国初次分配公正性的具体措施:一是提高“两个比重”,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二是逐步形成公正的工资制度,建立和完善劳资利益协调机制;三是重点治理寻租腐败行为,规范初次分配秩序;四是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建立公平竞争的现代市场体系;五是缩小城乡地区差距,逐步实现城乡地区发展一体化。这些政策试图通过调节初次分配来达到收入合理增长和提高公正性的目标,真正形成分配正义和社会公正的局面。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文献研究综述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初次分配公正的相关理论
  • 2.1 初次分配公正的界定
  • 2.1.1 对分配公正的历史考量
  • 2.1.2 初次分配公正的定义与内容
  • 2.1.3 初次分配公正的衡标准
  • 2.2 初次分配公正的理论依据
  • 2.2.1 分配正义理论
  • 2.2.2 包容性增长理论
  • 2.3 实现初次分配公正的意义
  • 第三章 我国收入分配政策范式演变
  • 3.1 计划经济时期的平均主义分配政策
  • 3.1.1 平均主义分配政策形成的背景
  • 3.1.2 平均主义分配政策的演化及其主要内容
  • 3.1.3 平均主义分配政策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 3.2 改革开放后效率优先的分配政策
  • 3.2.1 效率优先分配政策形成的背景
  • 3.2.2 效率优先分配政策的确立过程和主要内容
  • 3.2.3 效率优先分配政策的贡献及其不足
  • 3.3 “十六大”后公正的收入分配政策
  • 3.3.1 公正的收入分配政策形成的背景
  • 3.3.2 “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关于收入分配公正的政策
  • 第四章 我国初次分配领域公正性缺失的表现
  • 4.1 初次分配格局不合理
  • 4.1.1 初次分配“两个比重”偏低
  • 4.1.2 高低收入阶层分化严重
  • 4.1.3 最低工资标准偏低
  • 4.2 初次收入分配秩序紊乱
  • 4.2.1 行政权力资本化导致寻租腐败现象严重
  • 4.2.2 灰色收入等不合理、非法收入屡禁不止
  • 4.2.3 劳资关系不平衡导致“同工同酬”难以实现
  • 4.3 城乡、地区、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依然偏大
  • 第五章 实现初次分配公正性的公共政策选择
  • 5.1 初次分配公正的国外经验
  • 5.1.1 注重收入均等化的“北欧模式”
  • 5.1.2 注重劳资关系调节的“日本模式”
  • 5.2 实现我国初次分配公正的公共政策选择
  • 5.2.1 提高“两个比重”,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 5.2.2 逐步形成公正的工资制度,建立和完善劳资利益协调机制
  • 5.2.3 重点治理寻租腐败行为,规范初次分配秩序
  • 5.2.4 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建立公平竞争的现代市场体系
  • 5.2.5 缩小城乡地区差距,逐步实现城乡地区发展一体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马克思恩格斯初次分配公正思想[J]. 伦理学研究 2016(04)
    • [2].社会分配公正的经济法保障机制研究[J]. 商 2016(35)
    • [3].罗尔斯正义论视角下的中国分配公正问题研究[J]. 文化发展论丛 2014(03)
    • [4].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阈下的分配公正问题[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5].略论社会分配公正的制度保障[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6].贫富差距与分配公正[J]. 唐都学刊 2010(06)
    • [7].企业薪酬分配公正体系初探[J]. 社会科学家 2009(11)
    • [8].上级家长式领导风格影响下属组织公正感的机制[J]. 中大管理研究 2008(03)
    • [9].论分配公平中的收入差距问题[J]. 伦理学研究 2014(04)
    • [10].论感受每案公正的制度顶层设计新理念——兼析分享公正社会心理及分配公正的国家治理路径[J]. 中国司法鉴定 2014(05)
    • [11].诺齐克的正义观对社会分配制度发展的启示[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16)
    • [12].管仲的社会公正观——分配公正[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13].课堂公正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J]. 数学教育学报 2013(02)
    • [14].分配公正和再生医学[J]. 医学与哲学(A) 2018(06)
    • [15].和谐社会视阈下的亚里士多德分配公正观[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01)
    • [16].浅析亚里士多德关于分配的公正思想[J].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12)
    • [17].分配视角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10)
    • [18].探索分配公正原则的实证研究路径[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4(03)
    • [19].浅析财税法路径的收入分配公正问题[J]. 法制与经济 2017(12)
    • [20].商家的关系营销项目实施策略对顾客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J]. 消费经济 2016(05)
    • [21].组织信任与组织公正感之间的关系分析[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04)
    • [22].论社会风险不平等[J]. 长白学刊 2011(03)
    • [23].我党收入分配政策变化的轨迹及启示[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 [24].高校教师组织公正感的实证分析[J]. 教育评论 2009(04)
    • [25].论社会风险不平等[J]. 湖南社会科学 2011(03)
    • [26].论社会风险不平等[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1(04)
    • [27].山西省分配公正的实证性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8(32)
    • [28].马克思恩格斯分配公正思想及当代观照[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29].缩小贫富差距 推动社会和谐[J]. 中国集体经济 2008(06)
    • [30].解开“薪酬之谜”的伦理学探寻——评《企业薪酬分配公正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标签:;  ;  ;  

    我国初次分配公正的公共政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