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激安胶囊的工艺、质量标准研究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比较

肠激安胶囊的工艺、质量标准研究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比较

论文摘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以腹痛或腹部不适、大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的改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多为慢性、间歇性发作,经检查无特异的生物化学或形态组织学异常。流行病学调查表明IB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其全球发病率相当高,各地发病率为10%~15%。本病起病隐匿,反复发作,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精神、饮食因素常可诱使症状反复或加重,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同时有较高的医疗费用。然而现代医学针对IBS的药物大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多因只能阻断一两个病理环节,往往疗效不尽理想,而且毒副作用较多,不宜长期应用。中药在IBS的治疗中发挥很好的疗效,且长期服用毒副作用小,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恰是其对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系统的整合作用的基础。IBS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至今未见同类中成药上市使用。所以研制一种治疗腹泻型IBS的中药制剂将弥补临床上无针对性治疗腹泻型IBS中药制剂的空白。1工艺研究首先按照2005版中国药典的要求,对研究所用饮片进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以萃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出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条件是A3B2C3,即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为55℃,萃取时间为3h。又对超临界CO2萃取所得挥发油与水蒸气蒸馏全方所得挥发油进行了镇痛、止泻、抗炎的药效学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性成分均有明显的药效作用,能延长排黑粪潜伏期,减少排黑粪数量,具有一定的止泻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对化学因素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能减少扭体发生的次数,且SEF-CO2法挥发油能延长扭体发生潜伏期。由于超临界CO2萃取法的成本较高,不利于产业化,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在镇痛、止泻、抗炎药效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以本项目选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接着以芍药苷的转移率及总固形物的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的水提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加10倍水,提取3次,每次1.5小时的工艺最优,验证实验结果水提工艺稳定、重复可行。在干燥工艺研究中,以芍药苷的转移率为指标,比较常压干燥、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几种干燥方法,选择喷雾干燥并优选出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水提清膏相对密度调成为1.10,可使喷雾干燥顺利进行。粉碎工艺研究确定了延胡索、黄连粉碎工艺的可行性。成型工艺研究中,比较了几种混合粉的休止角,结果表明,不加辅料的粉末流动性最好,可直接进行分装,其临界湿度为57%,对生产时的环境和包装提出了要求。2质量标准研究在质量标准研究中,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Ⅰ制剂通则IL胶囊剂项的要求,对制剂的水分、崩解时限进行了检查;建立了药材延胡索、黄连、陈皮、枳壳、白芍、石榴皮的传统TLC定性鉴别,建立了延胡索、黄连、防风、甘草的微乳TLC定性鉴别;建立了芍药苷的HPLC的含量测定方法;分析了肠激安方中所含挥发油的化学成分。3动物模型研究本实验以母乳分离、肠道刺激、束缚刺激为造模的单因素,将三者结合,制定出三因素模型组,将三因素动物模型与单因素IBS模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三因素组无论在大鼠的精神状况、体重、排便情况、直肠敏感性、肠推进运动还是病理方面的检测,都与空白组健康的大鼠有明显的差异,且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说明三因素大鼠造模成功。但是通过比较三因素和各单因素动物模型,三因素组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三因素组更加贴近肠易激综合征临床上多病因、发病机制复杂的情况,在此方面大大优于单因素动物模型。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一 肠易激综合征病因学研究进展
  • 二 肠易激综合征治疗进展
  • 三 肠激安胶囊各药味的文献研究
  • 四 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饮片质量检验
  • 第二章 工艺研究
  • 2萃取工艺技术条件的研究'>第一节 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技术条件的研究
  • 第二节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考察
  • 第三节 不同提取方法提得挥发性成分的药效学比较
  • 第四节 水提工艺技术条件的研究
  • 第五节 干燥工艺研究
  • 第六节 延胡索、黄连的粉碎工艺研究
  • 第七节 成型工艺研究
  • 第三章 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 第一节 肠激安胶囊的质量检查及定性鉴别
  • 第二节 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 第三节 肠激安方挥发油GC-MS法化学成分分析
  • 第四章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动物模型比较研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实验附图
  • 2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参苓白术散在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 2014(20)
    • [2].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22)
    • [3].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68例[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04)
    • [4].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24例[J]. 江西中医药 2011(03)
    • [5].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与抑郁和焦虑状态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12)
    • [6].中药联合内镜治疗腹泻型大肠息肉的研究[J]. 光明中医 2016(14)
    • [7].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12)
    • [8].小青龙汤加味治疗腹泻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6例[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1(12)
    • [9].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诱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 2015(12)
    • [10].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3(17)
    • [11].39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表达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01)
    • [12].二术煎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 2008(07)
    • [13].理中汤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腹泻型胃肠功能紊乱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20(14)
    • [14].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相关危险因素[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4(07)
    • [15].黛力新治疗无明显精神症状的腹泻型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30例[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07)
    • [16].固肠止泻丸联合黛力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02)
    • [17].曲美布汀联合谷维素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 2016(06)
    • [18].理中丸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观察[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5(05)
    • [19].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80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0(03)
    • [20].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 2015(17)
    • [21].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3(02)
    • [22].固肠止泻丸治疗腹泻型肠道易激综合症临床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13(17)
    • [23].中药灌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疗效观察[J]. 中医药导报 2012(01)
    • [24].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03)
    • [25].益生菌制剂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防治作用[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04)
    • [26].点灸特定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 2009(02)
    • [27].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28)
    • [28].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地衣芽孢杆菌治疗腹泻型IBS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04)
    • [29].艾灸及穴位贴敷联合思密达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病人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护理研究 2013(03)
    • [30].中医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进展[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08)

    标签:;  ;  ;  ;  

    肠激安胶囊的工艺、质量标准研究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