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限公司股权外部转让限制制度研究 ——以股东优先购买权为中心

我国有限公司股权外部转让限制制度研究 ——以股东优先购买权为中心

论文摘要

本文以我国《公司法》第72条规定的有限公司股权外部转让限制制度为研究对象,围绕有限公司股东的优先购买权,深入分析了我国《公司法》设计的有限公司外部转让限制制度的缺陷,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制度设计。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概述。本章主要阐述了有限公司外部股权转让限制制度的概念和法理基础。其法理基础在于:第一,有利于维持有限公司的人合性;第二,有利于保护股东的期待利益;第三,适应有限公司的经营模式;第四,符合公平正义的理念。第二章,立法模式选择。本章对有限公司股权外部转让限制制度的三种立法模式,即“同意权”模式、“优先购买权模式”、“同意权”与“优先购买权模式”并行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的结论为我国《公司法》应采纳“优先购买权”模式。第三章,有限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理论分析。本章对有限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主体、法律性质、法律效力、法律关系内容以及行使条件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并对我国《公司法》在这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讨论。有限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权利主体是其他股东,义务主体是转让股东和第三人。其在性质上兼具形成权和物权双重属性:在权利人和转让股东间具有形成权效力;在权利人和第三人间具有物权效力——优先效力和追及效力。其行使条件包括:权利行使场合的限制、“同等条件”的限制、行使期限的限制以及履约保证的限制。公司法在对股东优先购买权法律关系三方主体的权利义务进行配置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在不损害转让股东的实质利益的前提下保障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实现,并适当兼顾已经介入股权转让事宜的第三人的利益。第四章,我国有限公司股权外部转让限制制度的完善。本章首先集中阐述了我国《公司法》对有限公司股权外部转让限制制度规定的不足之处:第一,重叠规定了“同意权”制度和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第二,没有明文规定股东优先购买权对抗第三人的物权性效力;第三,对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法律关系内容的规定存在缺失;第四,对股东优先购买权行使的限制条件规定不清或没有规定。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废除多余条款,并进行制度补充。最后,提出较为可行的立法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我国有限公司股权外部转让限制制度概述
  • 一、有限公司股权外部转让限制制度的概念
  • 二、有限公司股权外部转让限制制度的法理基础
  • (一) 维持有限公司的人合性
  • (二) 保护股东的期待利益
  • (三) 适应有限公司的经营模式
  • (四) 符合公平正义的理念
  • 第二章 "同意权"抑或"优先购买权":立法模式选择
  • 一、大陆法系关于有限公司股权外部转让限制制度的立法模式
  • (一) "同意权"模式
  • (二) "优先购买权"模式
  • (三) "同意权"与"优先购买权"并行模式
  • 二、评析
  • (一) "同意权"制度与"优先购买权"制度的重合性
  • (二) 兼采"同意权"与"优先购买权"的弊害
  • (三) "优先购买权"制度的优点
  • 三、小结
  • 第三章 有限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理论分析
  • 一、有限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法律性质
  • (一) 关于优先购买权性质的各种学说及评述
  • (二) 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性质
  • 二、有限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法律关系的主体
  • (一) 有限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权利主体
  • (二) 有限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义务主体
  • 三、有限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法律效力
  • (一) 有限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形成效力
  • (二) 有限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优先效力
  • (三) 有限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追及效力
  • 四、股东优先购买权法律关系的内容
  • (一) 股东优先购买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 (二) 转让股东的权利和义务
  • (三) 第三人的权利和义务
  • 五、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条件
  • (一) 转让股东与第三人已订立股权转让合同或股权将依法转移
  • (二) 优先购买权人提出的交易条件与第三人向转让股东提供的交易条件相同
  • (三) 优先购买权应在一定期限内行使
  • (四) 优先购买权人应提供相应的履约保证
  • 六、小结
  • 第四章 我国有限公司股权外部转让限制制度的完善
  • 一、我国有限公司股权外部转让限制制度的不足
  • (一) 制度叠加、资源浪费
  • (二) 缺乏完整性和确定性
  • 二、我国有限公司股权外部转让限制制度的完善措施
  • (一) 废除多余条款
  • (二) 进行制度补充
  • (三) 立法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美国议员的任期限制制度改革:内容与评估[J]. 吉林人大 2010(04)
    • [2].美国议员的任期限制制度改革:内容与评估[J]. 人大研究 2009(10)
    • [3].董事责任限制制度探析[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 [4].《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批准和限制制度》给中国医药工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 医药导报 2008(03)
    • [5].论人格限制制度于诚信体系制度建构的意义[J]. 老区建设 2015(24)
    • [6].我国公务员职后从业限制制度的缺失与完善[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2)
    • [7].植物新品种权限制制度比较研究[J]. 电子知识产权 2009(01)
    • [8].我国专利权限制制度微探[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 [9].论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的限制制度[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09)
    • [10].论美国形象权限制制度[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 [11].著作权限制制度比较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26)
    • [12].试论董事责任限制制度在中国公司法上的建构[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04)
    • [13].德国著作权法限制制度解释方法变迁初探[J]. 法律方法 2009(00)
    • [14].REACH制度的“注册难题”[J]. 经济 2008(07)
    • [15].专利限制制度的理论基础[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2(01)
    • [16].欧盟化学品许可和限制制度对我国绝缘材料行业影响初探[J]. 绝缘材料 2008(04)
    • [17].欧盟REACH法规及其影响[J].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2008(09)
    • [18].版权限制理论视野下法定许可的法理分析[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 [19].论外国法中尊长意见的结婚限制制度[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9)
    • [20].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股权限制制度探析[J]. 兰台世界 2015(31)
    • [21].浅析我国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制度[J]. 知识经济 2013(24)
    • [22].REACH法规对我国造纸行业的影响[J].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08(06)
    • [23].论“互联网+”教育中的版权限制制度[J]. 科技与出版 2015(12)
    • [24].著作权的限制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09(05)
    • [25].网络环境下我国著作权限制制度之完善研究[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26].中国特色第三部门及制度采借[J].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8(12)
    • [27].土地权利行使的生态环境限制制度研究[J]. 求索 2013(12)
    • [28].论我国高校防止利益冲突的外部行为限制制度[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 [29].解读钢铁类企业应对REACH法规[J]. 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2008(11)
    • [30].欧盟REACH法规对我国电工产品影响初探[J]. 电器工业 2008(03)

    标签:;  ;  ;  ;  ;  

    我国有限公司股权外部转让限制制度研究 ——以股东优先购买权为中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