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分类与重点保护植物评价

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分类与重点保护植物评价

论文题目: 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分类与重点保护植物评价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态学

作者: 李利平

导师: 崔国发

关键词: 北京雾灵山,区系分析,植被分类,植物评价,黄檗,分布格局,种间关联

文献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温带针阔混交林过渡的地区,具有很高的物种多样性。据调查,区内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01科362属702种,其中包括蕨类植物13科21属43种,种子植物88科341属659种;栽培植物有26科34属38种,全部是种子植物。在区内还发现了一些北京植物新记录和新分布地种,新纪录种包括羊角芹属(Aegopodium),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小叶羊角芹(假当归)(Aegopodium alpestre);新分布地种包括浅裂剪秋萝(Lychnis cograta),连翘(Forsythia suspensa),异叶轮草(Galium maximo),翼茎风毛菊(Saussurea japonica)和北萱草(Henerocallis esculenta)。该区区系的形成与起源较为复杂,中国植物的15个分布型在本区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由于地处北温带,温带成分在本区占有绝对优势,比例占到了50%以上。根据重要值,雾灵山保护区植被可以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42个群系和139个群丛,非常丰富。根据植物的数量和植物在标准地、群丛和区域的出现频度,雾灵山的植物濒危程度可以分为5个级别,其中Ⅰ级12种,Ⅱ级26种,Ⅲ级68种,Ⅳ级134种,Ⅴ级233种,剩余235种数据不充分,未能评价,列为未评价种。经检验,北京雾灵山的濒危物种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为聚集分布,扩散能力很差,并且与紫椴(Tilia amurensis)、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等物种种间关系为负相关,种间存在竞争,所以,其种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保护,并且进行一些人工的繁育,协助其种群的扩大。

论文目录:

1 引言

1.1 科学问题

1.1.1 植被分类

1.1.1.1 植被分类原则

1.1.1.2 植被分类的学派

1.1.1.3 数量分类

1.1.1.4 植被分类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1.1.5 植被分类的单位和系统

1.1.1.6 本文的分类方法

1.1.2 物种评价

1.1.3 植物种群分布格局

1.1.3.1 植物种群分布格局研究历史

1.1.3.2 植物种群分布格局研究方法

1.1.3.3 植物种群年龄结构

1.1.4 植物多样性

1.1.5 种间联结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本文框架

2 保护区自然及社会环境

2.1 自然环境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水文状况

2.1.4 土壤状况

2.1.5 气候状况

2.2 社会环境

2.2.1 社区人口及经济状况、文化教育

2.2.2 保护区经营管理及资源开发

2.2.3 保护区旅游开发

3 植被与植物资源

3.1 植物资源基本情况

3.2 植物新记录和新分布地

3.2.1 北京植物新记录

3.2.2 北京植物新分布地点

3.3 维管束植物区系

3.3.1 维管束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3.3.1.1 蔗类植物分布区类型与分析

3.3.1.2 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与分析

3.3.2 植物区系的分类群特征

3.3.2.1 保护区植物科、属的统计分析

3.3.2.2 保护区植物优势科、属与北京市比较分析

3.3.2.3 植物生活型谱的分析

3.4 植被

3.4.1 植被分类系统及方法

3.4.2 北京雾灵山植被分类结果

4 保护区植物濒危程度分析

4.1 调查结果

4.2 植物濒危程度评价标准

4.2.1 指标的选取

4.2.2 濒危程度系数的计算

4.2.3 植物濒危级别评定

4.3 评价结果与分析

4.3.1 评价结果

4.3.2 讨论

5 保护区濒危物种黄檗的种群分布格局及濒危状况分析

5.1 调查及计算方法

5.1.1 调查方法及研究思路

5.1.2 多样性计算方法

5.1.3 分布格局的计算及检验方法

5.1.4 种间关联度的计算及检验方法

5.2 调查结果

5.2.1 通天峪黄聚情况

5.2.2 大黑峪黄聚情况

5.2.3 通天峪和大黑峪两地的黄聚林比较

5.3 黄檗种群分布格局

5.4 黄檗种群乔木的种间联结度

6 结论与分析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

1 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分类详细结果

2 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名录

2.1 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维管束植物名录

2.2 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栽培维管束植物名录

发布时间: 2005-07-12

参考文献

  • [1].河北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D]. 张志旭.北京林业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D]. 杨跃东.上海师范大学2009
  • [2].北京山地植被分类与特征分析[D]. 赵一.北京林业大学2010
  • [3].北京上方山植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D]. 鲜冬娅.北京林业大学2008
  • [4].人工神经网络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森林植被分类中的应用研究[D]. 赵红.西安科技大学2006
  • [5].北京山区森林植被分类技术研究[D]. 郭航.北京林业大学2007
  • [6].雾灵山野生植物资源价值评估[D]. 程晓玲.北京林业大学2007
  • [7].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结构健康评价[D]. 肖雁青.北京林业大学2007
  • [8].北京蒲洼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D]. 陈维川.北京林业大学2005
  • [9].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多样性及其重点保护植物评价[D]. 邹大林.北京林业大学2005
  • [10].内蒙古东部区湿地植被分类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D]. 刘佳慧.内蒙古大学2006

标签:;  ;  ;  ;  ;  ;  ;  

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分类与重点保护植物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