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病种子带菌检测及处理技术研究

辣椒疫病种子带菌检测及处理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毁灭性病害,严重影响着我国及世界各国的辣椒生产,给种植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分别从病害的初侵染源及传播途径、检测技术和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1.采用孢子悬浮液向转色期的辣椒果实胎座注射接种104个/mL孢子悬浮液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得试验用辣椒疫病种子。分别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和接种浓度对辣椒果实进行接种,之后对辣椒果实的病情指数、辣椒种子带菌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注射法能有效使辣椒种子感染疫霉菌,其接种浓度为104个/mL孢子悬浮液时,种子带菌的机率最大。2.明确了种子带菌、土壤带菌是辣椒疫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及重要的传播途径。采用注射法、拌土法分别对辣椒果实及土壤接种辣椒疫霉菌,接种后对辣椒种子带菌和带菌种子传病情况以及菌土中种植的辣椒植株发病情况和土壤中病原菌的存活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辣椒果实注射接种疫霉菌孢子悬浮液后,能使种子感染疫霉菌,显著降低发芽率和出苗率,出土的幼苗在苗期生长阶段会发生疫病;菌土中种植的辣椒植株在生长期持续的发生疫病,105d时发病率稳定,但此时土壤中的疫霉菌依然存活。3.研制了辣椒疫霉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可有效检测辣椒疫病种子带菌情况。在国内外疫霉菌选择性培养基配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杀菌剂筛选,研制了辣椒疫霉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匹马霉素10 mg/L、氨苄青霉素250 mg/L、利福平10 mg/L、五氯硝基苯100 mg/、恶霉灵100 mg/L、多菌灵10 mg/L,能有效抑制镰孢菌等杂菌的生长。用此培养基成功地从贮存120d的辣椒疫病种子上分离出疫霉菌,分离率为2%。4.建立了辣椒疫霉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能够定量检测辣椒种子中的疫霉菌,灵敏度为10万粒辣椒种子中有1粒带菌种子。应用Real-time PCR对辣椒种子的DNA进行扩增,分析了辣椒疫霉菌在辣椒种子上的存活时间以及Real-time PCR检测的极限。经过人工模拟种子带菌检测,可成功地检测出10万粒辣椒种子中的1粒带菌种子,此时病原菌DNA的最低含量为0.17fg;此检测体系可从贮存120、150 d的辣椒疫病种子上检测出疫霉菌,贮存150 d时病原菌DNA的最低含量为21.3龟。5.提出了防治辣椒疫病种子带菌的处理技术。结合辣椒疫病防治药剂的离体及活体筛选结果,选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20%氟吗啉可湿性粉剂2种药剂对辣椒疫病种子进行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的药剂浸种处理,最后进行苗期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或2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0 mg/L浸种3 h,能有效控制辣椒疫病种子带菌。本研究首次制备了研究用辣椒疫病种子,首次建立了用选择性培养基及Real-time PCR检测辣椒种子中疫霉菌的技术,对辣椒种子带菌的检测及种传病害的控制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辣椒疫病的研究进展
  • 1.1.1 辣椒疫病的发生与危害
  • 1.1.2 辣椒疫病的发生规律
  • 1.1.3 辣椒疫霉菌的生物学特性
  • 1.2 种传病原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 1.2.1 传统检测种传病原菌方法
  • 1.2.2 选择性培养基检测种传病原菌方法
  • 1.2.3 免疫学检测种传病原菌方法
  • 1.2.4 分子生物学检测种传病原菌方法
  • 1.3 种子带菌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 1.3.1 物理方法
  • 1.3.2 化学方法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辣椒疫病种子带菌技术的研究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接种方法对辣椒疫病种子带菌的影响
  • 2.3.2 不同接种浓度对辣椒疫病种子带菌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辣椒疫病初侵染源及传播途径的研究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辣椒疫病种子带菌的研究
  • 3.3.2 辣椒疫病土壤带菌的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辣椒疫病种子带菌选择性培养基检测技术的研究
  • 4.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辣椒疫霉菌选择性培养基配方的研究
  • 4.3.2 应用选择性培养基检测辣椒种子带菌情况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辣椒疫病种子带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研究
  • 5.1 试验材料
  • 5.2 试验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辣椒疫霉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5.3.2 辣椒疫霉菌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
  • 5.3.3 辣椒疫霉菌特异性片段阳性质粒的构建
  • 5.3.4 辣椒疫霉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建立
  • 5.3.5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辣椒疫病种子带菌情况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辣椒疫病种子带菌处理技术的研究
  • 6.1 试验材料
  • 6.2 试验方法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辣椒疫病防治药剂的离体筛选
  • 6.3.2 辣椒疫病防治药剂的活体筛选
  • 6.3.3 烯酰吗啉和氟吗啉对辣椒疫霉菌毒力的测定
  • 6.3.4 烯酰吗啉和氟吗啉处理防治辣椒种子带菌效果
  • 6.3.5 烯酰吗啉和氟吗啉对辣椒种子安全性的测定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 7.1 讨论
  • 7.1.1 辣椒疫病种子带菌技术
  • 7.1.2 辣椒疫病的初侵染源及传播途径
  • 7.1.3 辣椒疫病种子带菌的检测技术
  • 7.1.4 辣椒疫病种子带菌的处理技术
  • 7.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导师评阅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田地膜辣椒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 青海农牧业 2008(03)
    • [2].间作黄瓜对辣椒疫病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03)
    • [3].辣椒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 北方园艺 2020(07)
    • [4].不同药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9(04)
    • [5].辣椒疫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J]. 农家参谋 2019(12)
    • [6].辣椒疫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05)
    • [7].辣椒疫病的发生及综合治理[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9)
    • [8].保护地辣椒疫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 新农业 2017(04)
    • [9].盘锦地区辣椒疫病和炭疽病防治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04)
    • [10].辣椒疫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05)
    • [11].焉耆色素辣椒疫病发生特性与防治技术[J]. 农村科技 2017(04)
    • [12].辣椒疫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11)
    • [13].大棚红辣椒疫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控措施[J]. 上海蔬菜 2017(03)
    • [14].如何识别和防治辣椒疫病[J]. 现代农村科技 2017(08)
    • [15].冬种辣椒疫病综合防控技术[J]. 吉林农业 2017(20)
    • [16].辣椒疫病的发生及抗性研究进展[J]. 山西农业科学 2016(06)
    • [17].辣椒疫病识别与综合防控技术[J]. 西北园艺(蔬菜) 2015(04)
    • [18].辣椒疫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J]. 上海蔬菜 2015(04)
    • [19].辣椒疫病绿色防治技术[J]. 农业知识 2020(17)
    • [20].如何防治辣椒疫病[J]. 农业知识 2017(02)
    • [21].辣椒疫病及其防治技术[J].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19(05)
    • [22].硫酸亚铁协同枯草芽孢杆菌对辣椒疫病抑制作用研究[J]. 植物保护 2020(05)
    • [23].辣椒疫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J]. 河南农业 2017(16)
    • [24].辣椒疫病分期防治试验初报[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01)
    • [25].辣椒疫病及其防治[J]. 现代农村科技 2013(23)
    • [26].辣椒疫病及其抗病性遗传研究述评[J]. 作物研究 2014(02)
    • [27].辣椒疫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J]. 湖北植保 2014(01)
    • [28].辣椒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 农家参谋(种业大观) 2013(05)
    • [29].辽宁省辣椒疫病菌多态性及致病力分化研究初探[J]. 微生物学通报 2012(02)
    • [30].辣椒疫病症状的识别与防治[J]. 农民致富之友 2012(03)

    标签:;  ;  ;  ;  ;  

    辣椒疫病种子带菌检测及处理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