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期间丙泊酚血药浓度的变化及复温阶段对BIS值变化的评价

体外循环期间丙泊酚血药浓度的变化及复温阶段对BIS值变化的评价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体外循环期间丙泊酚血药浓度变化及在复温阶段丙泊酚血药浓度、温度变化、平均动脉压波动对BIS值的影响。方法:30例ASAⅡ-Ⅲ级风心病患者,择期行双瓣膜置换术,根据麻醉维持阶段丙泊酚恒速泵注的速度不同随机分为两组, C3组(n=15例)丙泊酚恒速泵注维持在3mg/kg/h, C6组(n=15例)丙泊酚恒速泵注维持在6mg/kg/h。病人入室后开始监测BIS,并记录入室即刻的BIS数值,术中记录平均动脉压(MAP)、鼻咽温度(T)、心率(HR)、呼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麻醉诱导均采取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5μg/kg、维库溴铵0.15mg/kg、丙泊酚0.5-1mg/kg的方案。开放静脉通路后以10mg/kg/h恒速泵入丙泊酚,直至锯开胸骨后(大约需要20min)将丙泊酚泵入速度调至目标速度:C3组为3mg/kg/h;C6组为6mg/kg/h,恒速泵注维库溴铵(0.1mg/kg/h)维持肌松、恒速泵入芬太尼(4μg/kg/h)维持镇痛。转机前体外循环机中加入预充液:琥珀酰明胶1000ml、林格氏液500ml、20%甘露醇100ml。按预先设定的时间点经病人桡动脉采取动脉血:T0(肝素化后约10min)、T1(CPB后30min,温度约为30℃)、T2(32℃)、T3(34℃)、T4(36℃)及T5(复温完成后约10min,温度约37℃)。采集的血样标本经3000r/min离心提取上清液,将血浆保存在-70℃冰箱以待测定血浆丙泊酚浓度。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丙泊酚浓度。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术前用药、手术时间及情况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显示,在体外循环初始阶段两组病人的丙泊酚血药浓度发生了以下变化:(1)两组血液稀释后T1、T2、T3、T4、T5的丙泊酚血药浓度均明显低于T0(P<0.05),即各时间点丙泊酚血药浓度明显低于T0时的丙泊酚血药浓度。C3组由2.4±0.5μg/ml降到1.3±0.3μg/ml,C6组由3.5±0.6μg/ml降到:2.2±0.6μg/ml。(2)随着血液稀释时间的延长,丙泊酚血药浓度不会明显下降,而是维持在较稀释前稍低的一个稳定水平;且血液稀释后各时点之间血药浓度比较发现,当温度达到36℃以上丙泊酚血药浓度回升水平达峰,T4时刻血药浓度均高于CPB期间各时间点的丙泊酚血药浓度,T1与T4、T2与T4、T4与T5时刻丙泊酚血药浓度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P<0.05)。(3)T5和T4相比,丙泊酚血药浓度有所下降,其浓度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复温期间C6组的平均动脉压与BIS数值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C3组的平均动脉压与BIS值呈低度相关(r=0.308,P<0.01)。3、C6组温度与BIS值呈中度相关(r=0.445,P<0.01),C3的温度变化与BIS数值呈中度相关(r=0.685,P<0.01)。结论:(1)体外循环期间血液稀释可以明显降低丙泊酚血药浓度,复温阶段以36℃为临界点,丙泊酚血药浓度呈现先逐步回升后明显下降的趋势。(2)复温阶段丙泊酚恒速泵注速度为6mg/kg/h可以有效地避免平均动脉压波动对BIS值的影响。(3)复温阶段温度对BIS值影响明显,应控制合适的复温速率,适当调整丙泊酚泵注速度,避免发生术中知晓。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丙泊酚血药浓度测定结果
  • 3.2 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相关数据
  • 3.3 血液稀释前后Hct和Hb的测定结果
  • 3.4 血液稀释前后丙泊酚血药浓度变化
  • 3.5 复温阶段两组病人各指标对比
  • 6组复温阶段各指标与BIS值之间的相关性'>3.6 C6组复温阶段各指标与BIS值之间的相关性
  • 3组复温阶段各指标与BIS值之间的相关性'>3.7 C3组复温阶段各指标与BIS值之间的相关性
  • 第四章 讨论
  • 4.1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丙泊酚浓度测定
  • 4.2 麻醉方案与体外循环管理
  • 4.3 血液稀释对丙泊酚血药浓度的影响
  • 4.4 体外循环复温阶段丙泊酚血药浓度的变化
  • 4.5 两组病人丙泊酚血药浓度及BIS值对比
  • 4.6 复温阶段平均动脉压与BIS值的相关性
  • 4.7 复温阶段温度与BIS值的相关性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IS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7(01)
    • [2].Bis监测下依托咪酯与丙泊酚行无痛人流的效果监测[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02)
    • [3].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患者BIS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10)
    • [4].BIS监测下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研究[J]. 海峡药学 2016(07)
    • [5].近日节律对靶控输注丙泊酚BIS值影响研究[J]. 新疆医学 2015(06)
    • [6].帝视内窥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和BIS的变化观察[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7(01)
    • [7].BIS监测指导麻醉深度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 西南军医 2017(05)
    • [8].BIS监测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 2015(33)
    • [9].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麻醉对基于脑电监测的BIS的影响[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22)
    • [10].BIS监测下舒芬太尼在脑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伤残医学 2014(04)
    • [11].BIS监测调控依托咪酯输注技术用于肿瘤根治术的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02)
    • [12].不同剂量氯胺酮对右美托咪啶辅助镇静病人BIS影响[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2(03)
    • [13].BIS用于指导小儿七氟醚麻醉用药的临床观察[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09)
    • [14].BIS监测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评价中的价值[J]. 华西医学 2008(01)
    • [15].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七氟醚用于颅内手术麻醉[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8(05)
    • [16].BIS监测调控麻醉深度管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西藏医药 2020(03)
    • [17].德国实际有效汇率高度稳定的经验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基于BIS有效汇率计算方法的视角[J]. 华北金融 2017(07)
    • [18].等效小剂量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诱导对BIS的影响分析[J]. 北方药学 2015(12)
    • [19].不同浓度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切皮前后BIS值的影响[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3(05)
    • [20].BIS监测下丙泊酚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05)
    • [21].基于BIS指数的麻醉给药系统研究设计[J]. 中国医疗设备 2010(05)
    • [22].BIS监测下腔镜术中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吸入量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0(03)
    • [23].BIS监测下氧化亚氮复合舒芬太尼在未禁食患者人工流产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03)
    • [24].BIS监测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患者麻醉药用量及麻醉苏醒的研究[J]. 医药论坛杂志 2015(11)
    • [25].等效小剂量芬太尼、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诱导对BIS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15)
    • [26].喷他佐辛的剂量对血流动力学和BIS值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23)
    • [27].BIS监测氟马西尼在全麻催醒中的应用研究[J]. 医药论坛杂志 2013(10)
    • [28].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对BIS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09)
    • [29].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及BIS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13)
    • [30].BIS监测下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宫产手术镇静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刊 2017(06)

    标签:;  ;  ;  ;  ;  ;  ;  

    体外循环期间丙泊酚血药浓度的变化及复温阶段对BIS值变化的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