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的路径选择

创意城市的路径选择

论文摘要

建设创意型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复兴、城市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而创意也成为城市最重要的特质之一。当创意产业产值、创意生产者比率不断上升时,城市的创意水平也在随之不断提高。什么是创意城市?上海、北京可否称之为创意城市呢?根据西方学者的观点,只有当城市大规模的享受到创意带来的好处时,这个城市才可以说已经跃进到创意城市的阶段。创意城市正在被城市规划者、决策者和企业家当作城市经济振兴的有力手段。也有研究认为,创意城市更是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工具。从经济学的理论角度看,创意城市较为深入地涉及两个知识领域,一个是创意和创意经济,另一个是城市发展和空间经济。鉴于在这两个领域内既有的研究至今尚未产生令人满意的经济学一般均衡模型,这决定了将这两个领域联系起来研究的难度。城市经济学家们颇为实事求是地研究了传统工业背景下城市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即城市因何而吸引生产要素?以及生产要素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离开一个城市转向另一个城市?应当承认,商业成本、“冰山成本”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而非全部原因。这样,持续地保持城市经济活力的努力在理论上将变得不可能。仅通过简明但不简单的分析推理便可知晓,发展那些不遵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产业,对于主流经济学而言,可以算作出了一道“难题”。而对于保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而言,则可谓是“福音”。这是“实践之树常绿”的现代证明。从人类追求长远经济目标的视角看,着力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商品和服从集聚性生产规律,显然有利于推动更广泛的替代选择机会,无疑更有助于节约那些稀缺程度越来越高的不可再生资源。当然,创意经济在多大程度上必须依赖传统经济的基础,仍然成为一个需要认真、深入分析的问题。另外,创意的租金收益在理论上的确会对完全竞争的市场均衡造成巨大威胁。城市的创意自古有之,但是创意的作用不断扩大却是在新经济、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之后。简单回顾城市的发展可以更清楚地展现城市阶段更替的内在动力。综合国外研究,创意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三大支撑条件:创意阶层、创意情景和创意的技术条件,然而城市发展创意经济又有其自然的阶段安排和约束条件。创意城市与演化经济学最显著的共同特征就是接纳新事物和范式的转变,笔者认为,用演化经济学理论来研究创意城市的发展路径也是一个合乎逻辑的选择。按照演化的观点,本研究论述的创意城市的路径选择涵盖了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创意城市被证明为是城市未来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其二是研究创意城市的个性特征,探讨建设城市创意的不同具体路径的选择问题。本研究综合运用创意经济、城市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等理论来求证和分析创意城市的经济学特征与发展路径,深化创意城市的经济学理论研究,探索创意城市在中国的发展之路。一般看来,创意城市是在发达的工业化基础上的城市产生,其借助于城市的创意力、高科技手段和包容的社会文化氛围而发展,具有内生演化的特征,像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通过创意城市的目标选择和实施,增强城市的竞争潜力,我们把这种自然演化的路径称为目标型。创意城市又是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通过创新的仿效和发展路径选择,强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育和提升城市的创意力,以创意力来化解城市的矛盾,突破发展的瓶颈,如新加坡、爱尔兰的都伯林,我们称之为过程型或工具型。目标型创意城市路径内含了自发聚集与政府引导的条件,而过程型创意城市路径更多地借助创意城市这个概念去改造城市,解决城市面临的复杂问题,实现非均衡的跨越式发展。对于国内创意城市的建设,以上海与温州作为案例具体研究,上海不同于中国的其他城市,其产业、人才、技术以及制度建设都已较好地与国际接轨,具备了创意城市建设的基本要素,创意城市的路径表现得与伦敦更为相似。当前关键点是,如何提升上海作为中国创意城市的领头羊地位和作用,更好地融入世界创意城市的集群网络。而温州作为另类城市的代表,其利用市场与民营经济率先发展的原有优势逐渐弱化,要实现发展模式的创新和跨越,可选择创意城市作为路径工具,即用创意城市理念制定政策和配置各种资源来应对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摆脱传统“温州模式”的“代际锁定”危险。另外,不同的外部环境下,创意城市的核心要素也不同。中国建设创意城市的经济基础条件相对稍显欠缺,因此,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与创意服务平台成为公共政策的主要选择,而且尤其要强调政策在推动创意城市建设的主导作用。假定一个城市经济中的创意经济部分接近或已达到产业规模,政府是否应该做些推动的工作?多数中国研究者都赞成“政府出手”。本研究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政府是否应该出手,而在于政府对相关因果关系侧重点的看法是什么。减税固然能促进特定产业的发展,但是创意经济发展的生命之源却在于思想自由、创作自由和宽容的社会舆论等。在这方面,中国官民都要走的路还比较长。宽容一切智力创新活动一直构成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动力之一。对本研究命题而言,研究创意型城市应立足于经济分析又不止于经济分析。本研究努力在既有的多学科研究基础上,寻找创意型城市未来发展的基本支持条件和约束条件,试图预测建立和发展创意型城市更广泛的影响。人类改善自身福利条件所需要的相当一部分资源具有稀缺性,而作为微观主体的人的“注意力资源”也是稀缺和有限的。善用这种资源十分重要。在广泛意义上,生产和消费创意产品将助益于人的全面发展。从供给看,虽然创意产品在较大程度上依赖创意阶层和创意人群,但试错的概率极高。真正成功的创意产品莫不经历严酷的公共舆论评价,客观上要求更广泛的人群贡献自己的才智。事实上,供给创意产品意味着开发一种潜在需求。当特殊、个性化供给和特殊、个性化需求以一个很高的比例相结合时,资源配置效率和既有的政治、社会结构也可能随之发生相应变化。比如,创意型城市内的生产、生活极可能更加家庭化、个体化。人类的未来恒有不确定性,预测未来恒有风险。对于既有研究中的主流观点,即认为未来城市中的创意人群与非创意职业人人之间可能存在的潜在冲突,本研究认为可能言过其实。因为好奇心一直居心理学所归纳的人类诸多的动机之首,人类一向对于创新者怀有真诚的敬意。重要的是,成功的创意产品必须经过广泛的公共生活检验,而真正规范、文明的公共生活过程往往导致加强理解、沟通、缓解矛盾,而不是加剧对立和仇恨感的后果。发展城市文明的历史证明,充分的公共辩论恰构成推动民主政治和深化公共生活、聚集新共识的过程。在恐惧职业差异的潜意识里,通常都包含了浓度很高的集中化、统一化元素,是对公共生活缺乏理解和信心所致。由于研究时间有限,对创意城市的路径选择研究还有很多缺憾,主要表现在:创意城市其涉及领域相当之广,对研究者的理论素养要求比较高,因此对相关论题笔者所进行的评述难免存在不充分和不妥之处。另外,缺少实践,缺少更为抽象的研究,这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几个核心概念的说明
  • 一、关于创意与创新
  • 二、关于创意产业
  • 三、关于创意经济
  • 四、关于创意城市
  • 五、关于路径选择
  • 第三节 关于创意城市路径选择研究的文献综述
  • 一、创意城市研究综述
  • 二、关于城市发展――集聚与空间经济学研究
  • 三、关于创意城市演化与制度变迁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创意城市路径选择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理论评述
  • 一、创新是“实现一种新的组合”
  • 二、新增长理论的探索
  • 三、创新与减缓报酬递减、提升报酬递增
  • 第二节 城市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的相关模型
  • 一、城市规模模型
  • 二、城市基础-乘数与市场潜力模型
  • 三、单中心城市经济体
  • 四、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
  • 第三节 演化经济学分析框架与制度变迁理论
  • 一、演化经济学
  • 二、惯例
  • 三、制度变迁
  • 小结
  • 第三章 创意城市的经济学特征
  • 第一节 规模收益的条件与创意要素的特征
  • 第二节 创意经济市场关系的具体分析
  • 一、涉及创意城市经济模型的基本假定
  • 二、创意企业数量与创意产品价格的关联
  • 三、创意产品的替代与创意产业的“黑洞化”
  • 四、创意产品与消费者剩余的减少
  • 第三节 创意城市中的创意信息特征
  • 第四节 创意产品与城市公共精神
  • 第五节 创意型城市与人的全面发展
  • 小结
  • 第四章 城市发展的历史分析:向创意的演化
  • 第一节 城市的历史追溯
  • 一、城市出现的原因——经济学角度
  • 二、城市发展历史的概述
  • 三、城市历史的“帝国化”时期
  • 四、中世纪“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 五、近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 第二节 新经济的知识城市观
  • 一、新经济的城市秩序
  • 二、创意网络的形成
  • 第三节 向“创意城市”的演化
  • 一、创意城市的兴起
  • 二、创意城市的约束条件
  • 三、创意城市的路径解释
  • 小结
  • 第五章 创意城市路径选择的国际经验
  • 第一节 目标选择型:伦敦
  • 一、伦敦的创意表现
  • 二、内生性的路径选择
  • 三、目标选择型的推动
  • 第二节 工具型诱致变迁:多伦多
  • 一、新多伦多规划
  • 二、文化规划:缔造创造性的城市
  • 第三节 工具型强制变迁:新加坡
  • 一、新加坡构建创意城市的背景
  • 二、新加坡构建创意城市的措施
  • 第四节 创意城市路径选择的经验启示
  • 小结
  • 第六章 上海创意城市建设的路径分析
  • 第一节 上海建设创意城市的内生性
  • 一、百年海派文化对创意氛围的培育
  • 二、城市便利度的不断提高
  • 三、人才聚集中心
  • 第二节 创意城市建设的工具性推进
  • 一、政府的推动作用
  • 二、提供创意氛围—“准公共品”
  • 三、设立产业园区
  • 第三节 上海城市创意发展的路径分析
  • 一、路径选择特点
  • 二、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 三、借鉴与启示
  • 小结
  • 第七章 温州创意城市建设的路径分析
  • 第一节 温州城市的发展现状与特征
  • 一、温州基本概况
  • 二、温州城市发展的动力源
  • 三、温州模式的内生源泉
  • 第二节 在新一轮发展中“温州模式”之惑
  • 一、经济增长潜力衰退
  • 二、产业升级受到束缚
  • 三、城市文化创新力弱化
  • 四、社会分化明显
  • 五、中观环境的制约逐渐凸现
  • 第三节 温州发展创意城市的优势与瓶颈
  • 一、温州发展创意城市的优势
  • 二、温州发展创意城市的瓶颈
  • 第四节 温州创意城市发展的路径选择
  • 一、温州创意发展的路径设计
  • 二、温州创意城市发展的实施步骤
  • 第五节 温州创意城市发展的政策建议
  • 一、制定创意城市发展战略
  • 二、重构具有开放性和宽容性的瓯越文化
  • 三、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
  • 四、以经济制度创新促进产业集群升级
  • 五、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意型人才
  • 六、大力打造标志性的创意园区
  • 七、完善创意法律保障体制
  •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及建议
  • 一、创意城市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选择
  • 二、创意城市的社会文化意义
  • 三、城市的创意发展的不同路径
  • 四、创意城市的支持与约束条件
  • 五、中国城市创意建设的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文化政策、创新与创意经济》书评[J]. 国际博物馆(中文版) 2019(Z1)
    • [2].我国创意经济发展趋势研究——评经济管理出版社《创意经济新思维:面向价值思考》[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0(04)
    • [3].两岸创意经济:技术生态与文化金融——评《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2018)》[J]. 学术评论 2019(04)
    • [4].把创意经济培育为上海经济增长新动能[J]. 中国发展观察 2018(01)
    • [5].泉台创意经济的对接与中小企业的发展转型[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2)
    • [6].河南省创意经济发展的初步思考[J]. 决策探索(上半月) 2017(01)
    • [7].创意经济显活力[J]. 理论导报 2016(09)
    • [8].谈创意经济与餐饮空间设计的结合[J]. 艺术教育 2014(11)
    • [9].隐性创意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人民论坛 2014(26)
    • [10].创意经济,帮英国华丽转身[J]. 中国中小企业 2015(04)
    • [11].我国老字号企业发展现状及转型策略研究——以创意经济为借鉴[J]. 经济师 2015(06)
    • [12].郑伟:寻找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J]. 山东画报 2016(24)
    • [13].寻找你的乌托邦——2016伦敦设计节面面观[J]. 流行色 2016(10)
    • [14].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创商品?[J]. 文化月刊 2017(Z2)
    • [15].创意经济问答[J]. 军工文化 2014(12)
    • [16].浅析农业创意经济推进策略[J]. 智富时代 2015(06)
    • [17].全球文创产业交易额10年翻两番[J]. 新疆新闻出版 2013(06)
    • [18].以发展“创意经济”促崛起——访省人大代表李益湘[J]. 江淮法治 2008(07)
    • [19].创意经济视角下的绘本创作与流通[J]. 出版广角 2018(23)
    • [20].意大利 创意经济的样本[J]. 产城 2019(04)
    • [21].创意经济是5G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综合融会发展的头部经济[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3)
    • [22].激发创意经济活力 培育城市新动能[J]. 先锋 2018(03)
    • [23].论品牌与选美创意经济[J]. 现代装饰(理论) 2016(03)
    • [24].浅谈创意经济与艺术设计[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14)
    • [25].创意经济促进现代城市转型的机理和路径[J]. 社会科学家 2015(06)
    • [26].“熠星”大赛:创意经济下的协同创新模式[J]. 军工文化 2014(12)
    • [27].浅谈德国促进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的措施[J]. 才智 2013(11)
    • [28].发展创意经济与江西绿色崛起[J]. 理论导报 2014(02)
    • [29].创意经济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与中国战略抉择[J]. 国际贸易 2014(02)
    • [30].创意经济下的农户自主发展能力评价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14(02)

    标签:;  ;  ;  

    创意城市的路径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